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治的53名预防接种儿童,分为参照组(26名)和研究组(27名)。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育苗接种配合率92.6%(25/27)显著高于参照组73.1%(19/26);研究组疫苗接种成功率96.3%(26/27)显著高于参照组80.8%(21/26)。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儿童 安全预防接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科学统计学实验,探讨中医预防肛肠科术后感染方案及其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底,我院接受肛肠科手术出院的患者719例,其中共计583例患者接受中医预防感染方案进行术后治疗,136例患者接受西药抗生素进行术后治疗。将接受中医疗法的583例患者记为A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136例患者记为B组。对两组患者接受预防方案的疗效进行分析及效果评价。结果A、B两组患者所接受的预防方案在疗效上并不具有多大区别,两组患者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术后继发性感染。结论中医预防肛肠科术后感染与西药抗生素具有相同的预防效果。因此,在当前国家对抗生素滥用严厉整治的背景下中医预防肛肠科术后感染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治疗 预防 肛肠科术后感染方案 效果评价
  • 简介:近年来,预防性生物制品的品种不断增加,人们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上海市预防接种总人次数已超过500万,金山区超过17万,发生预防接种后不良事件(AEFI)不在少数。主动监测是提高监测敏感性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开展麻疹疫苗的AEFI主动监测来推测社区接种麻疹疫苗后AEFI发生率,

  • 标签: 社区预防 监测效果 不良事件 接种后 预防性生物制品 主动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加深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认识,减少或避免心衰患者压疮的发生。方法采用开放对照研究方法,将心功能为Ⅲ或Ⅳ级的136例心衰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对者两组心衰患者对照组采用翻身枕,观察组采用水枕垫于骶尾部。通观察骶尾部皮肤情况,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和Riditt分析法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水枕可以有效预防皮肤压疮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枕预防心衰患者骶尾部皮肤压疮效果优于传统翻身枕。

  • 标签: 水枕 心衰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保健措施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从我院择取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3例患者基于常规护理加行预防保健措施,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及干预前两组血压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及干预后两组血压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及干预前两组QOL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及干预后两组QOL评分均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预防保健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预防保健措施 老年人 高血压 血压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集中方式对公安干警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市公安巡警支队干警108名,采用多媒体讲课、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折页、现场提问咨询、观看艾滋病科普知识展览等集中教育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以无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教育前比较,教育后15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13项知晓率显著提高,5项对艾滋病的态度及3项与艾滋病相关行为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集中教育形式在公安干警中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 标签: 公安干警 艾滋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对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疫苗作为防范疾病的重要措施以成为研究热点。大范围传染疾病的发生更加使人们对疫苗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关注。疫苗的安全接种问题关系到人们生命及国家的安危,探讨如何规范疫苗接种的相关工作,对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疫苗 安全性评价 规范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感染预防工作的开展中,采用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医院感染预防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4种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媒体材料的信息传播效果和材料效果。该材料由课题组于2003-2005年间设计制作,包括“艾滋病知识”折页、“了解艾滋病”海报、“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手册”和“认识艾滋病”宣教片等4种。方法2005年12月在珠海市选取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18~60岁外来工为测试对象,随机分组对4种材料分别进行评价,各调查了251、248、257和252人,共1008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访者的一般情况和对材料信息的可接受性、通俗性和材料形式的生动性等8项指标的评价,采用分级定量赋分的方法进行量化评分,采用SPSS10.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4种材料的信息传播效果和材料效果总得分平均值分别为74.2±15.0、77.7±13.5、73.0±13.8和77.2±13.6,得分最高的是海报,为77.7±13.5分,最低的是手册,为73.0±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效果的差异,而材料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俗性、简明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是影响得分高低的主要因素。结论海报是最适合用于城市外来工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传播材料,其次是宣教片。

  • 标签: 艾滋病 健康教育 材料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综合保健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2012年就诊的龋齿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口腔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口腔综合保健措施。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刷牙及知识掌握程度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龋齿率仅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综合保健能显著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和正确刷牙的掌握程度,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龋齿 儿童 口腔综合保健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源于各个科室培训的80名护理人员,均是接受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对于护士知识掌握情况统计,同时计算不同时间医院感染率情况。结果:2020-2022年护理人员在感染防控理论知识、操作实践考核得分逐年升高,出院患者中在医院感染率逐年降低。结论:针对护理人员,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护士对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掌握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护理人员 医院感染 预防控制 知识培训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两种不同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分析,达到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的目的。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整理收集200例使用不同抗生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青霉素+甲硝唑预防术后感染,对照组单纯使用头孢唑啉预防感染,观察使用效果。结果单剂使用头孢唑啉预防感染效果与青霉素加甲硝唑联合预防感染的效果无显著差别。讨论单剂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与联合用药效果相同,选择使用单剂抗生素预防感染,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2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实验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产妇痛苦,体现人性化服务。

  • 标签: 护理干预 产后尿潴留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法将600例孕妇随机分为2组并随访至产后2周。心理干预组分别对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进行3个阶段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孕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调查,产后2周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并增加本次有关妊娠、分娩前后的生活事件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干预组孕妇临产前焦虑和抑郁情绪总粗分值分别为32.13±3.26和34.26±3.78,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7%,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潜在心理背景分析表明:心理干预组的孕产妇在妊娠心境、产后育儿、与社会家人关系等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对来自分娩周围环境、分娩疼痛等压力无明显改善,与非心理干预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和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心理干预 抑郁 焦虑 产后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90例脑出血住院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肺部感染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4%和6.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和2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出血 护理干预 肺部感染 预防
  • 简介:目的了解柳州市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调整和完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策略以及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机械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城区的3个街道办事处所辖的9个社区14~5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表360份(占96.77%),以100分为总分计,实际评价得分为79.97分.主要对下列四个方面的情况开展评价:①组织管理方面:当地预防艾滋病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管理措施落实到位;②传播与教育活动方面:大众媒体广泛参与,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率达100%以上,但社区工作人员培训率较低为50%,学校参与率较高达85%以上,社区参与率为65%;③预防艾滋病信息的可及性;大众媒体的可及性较高达85.3%,但人际传播为29.7%,材料传播为29.2%,显得不足;④公众的知信行方面:公众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76.21%和69.2%.65.8%的居民对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有正确认识,愿意了解有关知识的居民占85.6%,但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还不够宽容,仅41.4%愿意"继续交往",居民主动寻求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比率较低为28.1%.结论当地预防艾滋病的公众健康教育工作已在全社会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仍需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让公众在思想上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在行动上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 标签: 艾滋病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妈妈班"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3662名儿童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获取途径,并比较"妈妈班"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结果家长以通过医务人员而获得预防接种知识为主,占56.9%;通过健康教育讲座获取信息仅占2.4%。实施"妈妈班"培训后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结论"妈妈班"对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妈妈班 儿童 接种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所采用的护理方式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管理,对两组感染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56.7%,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感染率的26.7%;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3.3%,明显低于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的98.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加强护理管理,其护理效果显著,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预防 效果 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方法以及交叉感染的预防方法。方法将我院2013年09月-2015年09月收治的门诊患者14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采用随机数表法展开两组B1组(观察组70例)以及B2组(对照组70例)门诊患者的随机分组。临床选择常规护理+静脉采血护理的方法对B1组门诊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对B2组门诊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1组明显低于B2组门诊患者(P<0.05)。结论医院门诊在实施静脉采血的过程中,有效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采血并发症的概率。在实施抽血过程中,需要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防止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 标签: 门诊静脉采血 护理 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