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细胞蜡块与液基细胞学联合应用于胸腹水细胞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65例患者胸腹水标本分别进行细胞蜡块、液基细胞学及上述两种方法联合检查,观察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细胞蜡块与液基细胞学联合检查下的恶性检出率(50.77%)明显高于单独的细胞蜡块(47.69%)或液基细胞学检查(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检出的33例恶性胸腹水中,胸水27例,腹水6例。胸水中肺腺癌21例、肺小细胞癌3例、乳腺癌2例,来源不明1例,  腹水中卵巢癌3例、子宫内膜癌1例,消化系统肿瘤1例,来源不明1例。结论:细胞蜡块与液基细胞学联合应用于胸腹水细胞病理诊断中的价值较高,能够提升恶性检出率并有助于明确具体恶性细胞类型与来源,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胸腹水细胞 病理诊断 细胞蜡块 液基细胞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活性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针对UC-MSC与P-MSC进行培养分析,检测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进行染色、芯片检测,分析细胞因子分泌活性。结果:表面标志物比较,UC-MSC与P-MSC无显著差异,均具有成脂、成骨分化能力(P>0.05);干细胞表达比较,UC-MSC与P-MSC细胞因子活性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MSC、UC-MSC内表面标志物具有较高相似度,而且均可进行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两种干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活性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细胞因子活性 间充质干细胞 胎盘 脐带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究尿常规检查与尿沉渣检查对尿液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指标的检验价值作为重点方向,以便于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持。方法:研究样本均来自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例行尿液检查患者,参与人数共计500例,均实施尿常规检查与尿沉渣检查,最后对不同检查后尿液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指标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作进一步对比。结果:对比后发现,两种检查后的尿液白细胞、红细胞及尿蛋白指标尿结果无明显差异P值>0.05,联合检查总准确率更加,为金标准(见表2)。结论:尿常规检查与尿沉渣检查作用均体现良好价值,联合使用准确率更加,必要时建议联合使用。

  • 标签: 尿常规检查 尿沉渣检查 尿液白细胞 红细胞 尿蛋白指标 检验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疼痛是神经系统特定功能活动的体现,而针刺腧穴的治疗作用则是通过针体对经络结构体系的影响实现的。这样看来针刺镇痛作用的形成必然是与针刺腧穴的治疗作用通过经络影响到与疼痛有关的神经环路这一机制有关。随着人们对经络结构分子生物学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入,将其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生物应力所起得的的作用联系起来思考,小胶质细胞在两者之间起到的连通作用可能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 标签: 疼痛的发生机制 经络与神经 神经发育的生物力学机制 小胶质细胞的连通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血液涂片两种方式的血常规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阳性率比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更高,差异明显(P<0.05),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细胞分类结果的差别不大(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测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血常规检查的效率,但是在区分细胞形态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以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提高血常规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贫血患者进行血液红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22年1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2315例,根据贫血类型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A组(1157例,缺铁性贫血)和B组(115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红细胞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血液的红细胞参数Hb、MCH、MCV、MCHC、RDW、RBC数值都比B组小(p<0.05)。结论:在临床上通过对血液红细胞进行检验,有利于区分患者的贫血类型,有利于临床诊断。

  • 标签: 贫血患者 血液红细胞 临床检验 贫血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在贫血患者身上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120例2012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情种类为A(缺铁性贫血)、B(地中海贫血)组,同时,选择同一时期健康体检的60例人员,组成对照组,均给予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比较检验结果。结果 ①A组的RDW数值高于A组和健康体检人员,健康体检人员的MCV和MCH等指标高于A、B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检验贫血患者时,应用血液红细胞检验的方式,诊断价值更高,可以有效区分贫血的类型,为患者接受对症治疗提供依据,可以为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提供助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 贫血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相关诊疗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临床上关于基底细胞癌的报道资料。结果:手术治疗是基底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定期影像学检查为术后复查的主要方式。结论:基底细胞癌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就医诊治效果显著,愈后良好。

  • 标签: 基底细胞癌 相关诊疗 探讨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细胞检验即检验血液中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白细胞,通过检验血液细胞为临床诊断血液等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正因如此,凸显血液细胞检验精准性重要性。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完善血液细胞检验资料控制方式,保障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升医学检验工作效率。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 检验质量 控制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常规、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病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47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血常规、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总结所有患者的增生程度与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结果:所有患者中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的患者数量最多,骨髓细胞增生极度减低的患者数量最少。检验结果显示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按照从高到低排序为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贫血、淋巴瘤、骨髓瘤、脾功能亢进与造血功能异常。结论:采用血常规、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病因的效果较好。

  • 标签: 血常规 外周血涂片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全血细胞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红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这3年内收治的4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比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减少例数。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减少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对红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中,存在红细胞减少的情况,应及时减量或停止药物使用,以及服用补血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2022年收治的46例Graves病合并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患者粒细胞计数与TgAb、WBC呈正相关(P<0.05);甲巯咪唑致粒缺的发生率高于丙硫氧嘧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粒细胞缺乏的发生与甲巯咪唑的剂量成正相关,高剂量(≥20mg/d)甲巯咪唑的粒细胞缺乏人数明显高于低剂量(≤15mg/d)。结论:Graves病患者合并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女性较高占大多数。甲巯咪唑的实际效能强于丙硫氧嘧啶,但甲巯咪唑所致的粒细胞缺乏高于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的剂量与粒细胞缺乏相关,因此首选低剂量甲巯咪唑作为起始治疗。粒细胞缺乏仍有死亡的可能性,必须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 标签: Graves病 粒细胞缺乏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