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化疗是一种西医治疗肿瘤类疾病较为常见的手段,但是由于化疗有抑制骨髓的副作用,所以会大幅度降低肿瘤患者的免疫力,而免疫力本身对于抵抗癌细胞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力是十分必要的。胸腺五肽是一种目前较为常用的调节免疫力的药物,其广泛用于肿瘤放化疗过程中和治疗后的免疫力调节,并且对于年老体弱和幼儿体弱免疫力低下都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本文将通过对胸腺五肽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阐述了胸腺五肽在肿瘤化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希望本文可以对胸腺五肽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起到帮助。

  • 标签: 胸腺五肽 肿瘤 化疗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底前脑(BF)多巴胺D1受体是否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过程。方法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BF微注射模型并随机分为D1受体激动剂(chloro-APB)组,D1受体拮抗剂(SCH23390)组和生理盐水(Saline)组,n=8。观察BF微注射SCH23390、chloro-APB或Sali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的影响。结果BF微注射chloro-APB加速丙泊酚麻醉苏醒(P<0.05),对麻醉诱导无明显影响(P>0.05);微注射SCH23390产生相反的效应;微注射Sali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无影响(P>0.05)。结论BF多巴胺D1受体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苏醒和皮层EEG觉醒,没有参与麻醉诱导过程。

  • 标签: 基底前脑 多巴胺 丙泊酚 苏醒
  • 简介:摘要骨科新入护士在一定时间培训及适应之后必然要脱离临床带教老师,独立面对骨科患者并给予其相应的服务。骨科新入护士虽然在进入骨科之前有一定的护理学习和实习经历,但是在学习方面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侧重于理论,实习期间由于各大科室轮转,护理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缺乏,在实际的护理工作当中仍然欠缺相应的能力和技巧,这也就间接的提高了骨科新入护士护理培训工作开展有效的重要性。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能力,本文详细分析骨科新入护士护理培训当中实施以情优教的实际作用。

  • 标签: 骨科新入护士 护理培训 以情优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EART”沟通模式在暴力伤医环境下对医患关系的调节作用,寻找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新途径。方法采用“HEART”沟通模式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实施“HEART”沟通模式后,问卷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病人、家属、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HEART”沟通模式对于缓解医患紧张氛围、调节医患关系有正面积极作用。

  • 标签: &ldquo HEART&rdquo 沟通模式 暴力伤医 医患关系
  • 简介:目的观察健康汉族老年人群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辅助性T细胞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春季在营口市鲅鱼圈区中心医院参加健康体检人员75例。入选对象均为汉族成年入,依照年龄进行分组:老年组(〉160岁)41例和成年组(〈60岁)34例。两组对象体检期间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老年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CD4+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低于成年组,而CD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成年组(P〈0.05,P〈0.01)。老年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成年组(P〈0.05,P〈0.01)。结论增龄可引发健康汉族老年人群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变化。

  • 标签: 老年人群 汉族 调节性T细胞 外周血 辅助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妇产后行产科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角色转换、调节情绪及泌乳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78例)临床资料,依护理方案不同分2组,各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产科一体化护理模式护理,对比组间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角色转换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优,且各项泌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一体化护理可有效帮助产妇适应角色的转换,消除不良情绪,改善泌乳作用。

  • 标签: 一体化护理 产妇 角色转换 调节情绪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直肌巩膜缝线后固定术对矫正成人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1~2013-4收治的成人伴有屈光参差的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4-41岁(平均29岁);单眼高度远视+4.75D~+8.00D(平均+6.05D±0.79),矫正视力0.05-0.4(平均0.24),内斜+23Δ~45Δ(平均+32.21Δ±6.05Δ),同视机法测量AC/A除外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行患眼内直肌巩膜后固定术或联合内直肌后徙术矫正内斜视。结果23例术后内斜视均明显好转,斜视角(他觉)0Δ~+8Δ(平均+3.65Δ±2.20Δ),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交能力大为改善。结论对于成人伴有伴有屈光参差的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患者,患眼内直肌巩膜后固定术或联合内直肌后徙术可以有效的控制由于高度远视产生的调节性内斜视。

  • 标签: 成人,屈光性调节,屈光参差,内斜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宫素采用输液泵等比法调节滴速在引产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入选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孕妇3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输液器调节缩宫素滴注速度引产,观察组采用输液泵等比调节缩宫素滴速进行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活跃期宫颈扩大速度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子宫强直性收缩发生率与输液器故障发生率分别为0.0%与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与26.0%,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采用输液泵等比法调节滴速在引产中的安全性高,准确性好,可行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缩宫素 输液泵等比调节滴速 安全性 准确性 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