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玻璃纤维桩经不同表面处理对比牙体缺损修复的效果。选择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 200例牙体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四个组,每组 50例,第一组不作相对应的处理;第二组患者纤维桩粘接前使用氧化铝喷砂处理;第三组患者纤维桩粘接前经过氧化氢溶液处理;第四组纤维桩粘接前经硅烷剂涂布处理。对比四组愈后效果。

  • 标签: 玻璃纤维桩 牙体缺损 修复牙体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减少管理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入我院 PICU于 2018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患儿 4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换瓶和拔针,研究组实施护理干预进行换瓶 ,对比和分析两组残余药液。 结果:研究组输液瓶内残余药液,输液器内残余药液,残余药液总量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在 PICU静脉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减少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用药的认知,规范进行给药,纠正其不良习惯,能够及时的更正输液途径和方法,有利于换瓶、拔针的进行,避免出现输液装置内残余药液减少的情况,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PICU U静脉输液装置 残余药液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应用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耐提升影响。方法:在我院的患者中选取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2月共 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及时开展介入手术进行治疗,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以及运动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且冠心病相关症状的缓解时间更快, 6min行走距离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利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后安排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手术 康复训练 运动耐量 治疗效果 症状缓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西安市空气城区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科门诊就诊的影响。方法:收集西安市某综合医院逐日呼吸内科门诊就诊个案记录、空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信息,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仅发现 NO2与呼吸内科门诊存在关联。大气污染物 NO2浓度每升高 10 μg/m3,当日内科门诊增加 1.13%,总门诊及分年龄、分性别、分疾病门诊均与 NO2浓度存在统计学关联。不同性别、年龄组循环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一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当日滞后效应模式与总体略有不同。效应值男性高于女性、≥ 65岁人群高于 <65岁人群。结论:空气污染物中仅 NO2对社区人群的内科门诊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系统疾病存在广泛的急性效应,且男性较女性敏感、≥ 65岁人群较 <65岁人群敏感。

  • 标签: 空气污染 内科门诊 时间序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50 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将 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应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法,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P<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患有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鼻塞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鼻塞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透明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