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葡萄糖医药新用途。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结论,采用葡萄糖治疗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一般换药 3 ~ 8 次即可获得治愈。采用 10% 葡萄糖注射液 20 ~ 40ml 与 25 %硫酸镁 5 ~ 10ml 混合均匀,然后作痛点注射,每次用此混合液 20 ~ 40ml 。 1 / d 或 2d1 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 标签: 葡萄糖 医药 用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分析 2018 年 2 月到 2019 年 7 月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 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儿 75例,两组患儿开展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和 性 状,并评价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检测状况。 方法:本研究中所使用的 20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自我院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5 月住院患者送检样本,主要为患者气管分泌物、脓液、患处血液、穿刺液、排泄物等。菌株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依据 2019 年 CLSI 标准执行,所采用的方法为纸片扩散法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检测采用 PCR 法。 结果:本次研究在样本中共分离出 20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气管分泌物中样本构成占比 61.5% 、脓液中样本构成占比 12.5% 、患处血液中样本构成占比 12.0% 、其它分泌物中样本构成占比 6.5% 、患者穿刺液中样本构成占比 4.0% 、排泄物中样本构成比为 3.5% ; 200 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以及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 100.0% 、 85.71% 、 73.68% 、 62.41% 、 51.13% 、 42.86% ,而对于万古霉素耐药率则为 0% ; fnbA 、 Pvl 、 clfA 、 tst 、 sec 、 sasX 的阳性率分别为 60.0% 、 88.5% 、 42.0% 、 7.5% 、 4.5% 、 0.0% ;依据 DNA 标志物( DL-2000 ): fnbA 基因为 642bp 、 pvl 基因为 939bp 、 clfA 基因为 292bp 、 tst 基因为 594bp 、 sec 基为 325bp 。 结论:本研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具有完全耐药性,分析原因可能是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及毒力的下降具有一定的联系;菌株的毒力因子呈现不同的分布状态可能是由于其分离标本、遗传因素具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撷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20例,对这20例患儿均采取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分析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变化情况、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基于葡萄糖酸锌的应用,患儿实施治疗后的身高以及体重相比于治疗前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患儿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疗效肯定。结论:在营养不良患儿治疗期间,基于葡萄糖酸锌的应用,可使患儿的症状得以有效的改善,稳定其各项指标,促使其病情得以更好的恢复,可借鉴。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儿童营养不良 身高 体重变化情况 血清总蛋白 白蛋白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酸氯已定醇在预防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特定时段( 2018.08-2019.08)内我院收治的 80例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临床对象 ,按照研究对比方法(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 40例)与观察组( 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碘伏皮肤消毒液的方法预防相关感染,观察组患者接受葡萄糖酸氯已定醇溶液的方法。评估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在不同置管部位方面,观察组总感染率为 18.61%,对照组总感染率为 42.69%, 2组比较( P<0.05)。在不同置管时间方面,观察组总感染率为 22.50%,对照组总感染率为 42.30%, 2组比较( P<0.05)。结论:葡萄糖酸氯已定醇在预防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效果优于碘伏皮肤消毒液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葡萄糖 血液透析 感染 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液在极低超低体重儿中心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行 PICC 置管患儿 56 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实施碘伏消毒局部皮肤,研究组使用 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液,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及 PICC 导管维护时间。 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7.14% ,低于参照组的 28.57% ,差异明显( P < 0.05 );研究组皮肤细菌学培养结果小于参照组,且 PICC 导管平均维护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葡萄糖酸氯已定醇皮肤消毒液在极低超低体重儿中心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并缩短 PICC 导管维护时间,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葡萄糖酸氯已定醇 皮肤校服液 中心几年穿刺 细菌学培养 PICC 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口服葡萄糖酸钙在预防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为研究时间范围,把100例单采血小板志愿者列为此次研究对象,此间,结合在捐献血小板期间应用干预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常规组与研究组各50例志愿者。其中,常规组志愿者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对于研究组志愿者,捐献血小板前口服葡萄糖酸钙。比较分析两组志愿者,在捐献血小板期间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概率,探讨采血前口服葡萄糖酸钙在预防捐献血小板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结果:基于口服葡萄糖酸钙的联合应用,研究组志愿者在献血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志愿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单采血小板志愿者献血期间,基于口服葡萄糖酸钙的应用,可有助于整个捐献过程稳定有序进行,降低献血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风险因素,以此推进单采血小板的招募采集工作,不断壮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队伍,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临床需求。

  • 标签: 口服葡萄糖酸钙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献血期间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