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采取低蛋白饮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60例,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观察组给予低蛋白饮食,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BUN)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Scr、BUN水平分别为(239.34±82.43)umol/L、(21.56±6.45)mmol/L,优于对照组的(324.48±61.29)umol/L、(27.45±1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取低蛋白饮食可延缓病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低蛋白饮食 血肌酐 血尿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亡的原因,指导临床更好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亡患者92例。结果92例死亡患者中40例死于心脏疾患,其中23例心力衰竭,11例恶性心律失常,3例猝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死于脑血管病,其中7例脑出血,2例脑梗死;23例死于感染;7例死于消化道出血,7例死于营养不良全身衰竭;4例死于高钾血症;1例死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l例死于自杀。结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死亡原因多样化,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防治并发症,合理、规范进行血液透析,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 标签: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死亡原因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开始血液透析的肾小球滤过率(CFR)为6ml/min)和对照组(开始血液透析的CFR为10ml/min),对比分析两组采用不同开始透析时机患者透析前后的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等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死亡10例(33.3%),对照组死亡7例(23.3%)。透析前,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偏高(P<0.05),透析后两组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之间对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透析前(P<0.05),但是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8例出现心肌缺血加重、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症状(60%),对照组11例(36.7%)。且观察组出现低血压(20%)、肺部感染(30%)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10%、16.7%,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GFR10ml/min相对于CFR为6ml/min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因此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尽早开始血液透析,这样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开始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护理在肾衰竭血液透析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6例肾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风险护理的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衰竭血液透析中采用风险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诊疗过程中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6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后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存活率(34.78%)明显低于实验组(65.22%),且两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均有意义。结论针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透析治疗老年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68例老年肾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处理结果。结果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3%,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0.59%,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后,可以有效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老年肾衰竭 临床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合并重度低钠血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72例慢性肾衰竭合并重度低钠血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积极纠正低钠血症,然后给予综合治疗及诱导透析。对照组先行诱导透析治疗,在此期间纠正低钠血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2.2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低于对照组,Ccr、尿量、K+、Na+、C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合并重度低钠血症应首先纠正低钠血症,然后给予综合治疗加用透析治疗,可提高慢性肾衰竭合并急性重度低钠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抢救成功率,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重度低钠血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急性肾衰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肾衰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给予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研究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肾衰患者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肾衰 连续性血液净化 间歇性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结肠透析与中药灌肠联合疗法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借助于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列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行结肠透析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药灌肠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肌酐、血红蛋白、尿素氮、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结肠透析与中药灌肠联合疗法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 标签: 结肠透析 中药灌肠 慢性肾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西医药剂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药剂治疗,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西医制剂临床路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临床路径 西医药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ICU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治疗模式的选择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肾衰竭患者行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9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中,接受IHD治疗者13例,接受CRRT治疗者26例,其中26例患者经CRRT治疗,死亡13例,死亡率为50.0%,13例患者经IHD治疗,死亡7例,死亡率为53.8%,2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H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5%,CRRT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1.6%。结论CRRT组和IHD组治疗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RRT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使血液中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和血钾平稳下降,波动较小并可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更加适用于ICU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

  • 标签: ICU 急性肾衰竭 血液净化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对照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总掌握率、住院时间、透析间隔时间、患者与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急性肾衰竭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血液滤过方法(CVVH)对急性肾衰(ARF)具有的临床疗效,同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46例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行以CVVH疗法,并对比疗前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肾功能恢复程度。结果CVVH疗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肾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患者水电解质不再紊乱。结论CVVH疗法在改善肾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显著疗效,使其得以于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安全性与高效性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 标签: 急性衰竭 临床疗效 连续性血液滤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间接诊的患慢性肾衰竭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0例)和研究组(n=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正常饮食,研究组30例患者则采用低蛋白饮食方案,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UN与Scr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BUN与Scr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低蛋白饮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于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中毒性急性肾衰竭患者38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肾内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显效例数为15例、有效例数为3例,其总有效率为94.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例、5例及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于中毒性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既可以促进肾功能恢复,还可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急性肾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观察尿毒清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口服和灌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生化指标改变。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尿蛋白,尿素氮和血肌酐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清颗粒在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尿毒清颗粒 糖尿病肾病 肾衰竭 口服 深部结肠透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并慢性肾衰(CRF)的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1年2月-2014年8月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并慢性肾衰患者65例,将卡托普利联合呋塞米治疗的高血压并慢性肾衰者作为观察组,将采取呋塞米治疗的高血压并慢性肾衰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63%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运用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并慢性肾衰的疗效相对较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高血钾和血肌酐升高的发生率。卡托普利联合呋塞类利尿药治疗高血压病并慢性肾衰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使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对于治疗高血压病并慢性肾衰患者来说,卡托普利联合呋塞类利尿药更加适用,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卡托普利 呋塞米 高血压 慢性肾衰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