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切口的选择、手术的操作、引流的方式和激素的应用。方法本组848例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症状后单一用碘剂准备466例,碘剂加心得安准备382例,切除甲状腺的80%~90%,囊内结扎甲状腺下动脉,815例手术当天及术后2天应用地塞米松10mg,1995年以来(563例)切口不断颈前肌群,行负压球引流。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及甲状腺危象发生,治愈率约98.8%。结论采用本方法进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激素的应用、切口和引流方式的改进,手术安全,并缩短手术时间,恢复快,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甲状腺机能亢进 外科治疗 手术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0例无痛镜下息肉切除患者。将其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息肉切除,其中2例发生术后小量出血,经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无痛镜下行息肉切除的患者,配合围手术期精心的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无痛肠镜 肠息肉切除 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上,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不仅可维持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各种创伤的耐受性,还可减少胰腺分泌、促进胰瘘愈合,同时对于疾病恶化的病理过程有阻断作用;当患者全身状况改善、胃肠功能恢复、无胰腺继续坏死和腹腔内感染病灶时,应尽早开展内营养。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对生化指标的监测,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并根据患者的各项检查回报,遵医嘱及时调整营养液配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康复。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 肠内外营养支持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后并发出血患者的护理,为规范脾切除术后出血的护理常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脾切除术后专科护理,及时发现出血并配合抢救进行护理研究,提高护理水平。结果脾切除术后及时发现出血,为积极治疗提供重要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脾切除术后的患者积极做好治疗的同时,进行细致、全面、有效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 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131I治疗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240例,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利用抗甲状腺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甲状腺功能水平,观察是否需要继续治疗。观察组采用131I治疗,根据检测结果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半,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减发生率15.00%,高于对照组的2.50%,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在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疗效显著,但该药物同时也可导致甲减等并发症,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 标签: 131I 抗甲状腺药物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合理性及巨脾切除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肝硬化脾切除3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脾切除相关凶险性感染(OPSI)以及成功结扎脾动脉病例是否采用改进方法的出血量、脾脏大小差异等。结果全组病例随访1~3年。无术中术后死亡、腹腔出血、膈下脓肿等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4例(11.4%),血小板1月内均恢复正常范围,术后无OPSI病例。脾动脉结扎病例采用改进方法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33.33ml和364.43ml(P﹤0.001),改进方法组脾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切除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合理,巨脾切除时,将脾脏托出切口后再结扎脾动脉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易行的实用方法。

  • 标签: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术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应用在造口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前来我院肛肠科就诊的98例患者住院病历,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位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耳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后患者对造口的相关知识掌握度、情绪抑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对造口知识掌握度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高,且相比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情绪焦虑和抑郁分数,相比对照组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科患者进行造口治疗后给予延续护理科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率,减少患者情绪抑郁,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肠造口 延续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中药诊断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损害的具体效果。方法将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损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甲疏咪唑片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甲疏咪唑片配合加味丹栀逍遥散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味丹栀逍遥散结合甲疏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损害的效果更为明显,能够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脏损害 中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瘘患者内营养支持有效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住院期间有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掌握普外三科住院期间内营养支持的瘘患者内营养支持有效情况(改善前),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并讨论找出引起内营养支持的瘘患者内营养支持有效率低的要因,按品管圈的步骤进行护理,再次进行调查(改善后)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内营养支持的瘘患者内营养支持有效率比改善前33.33%提高到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每一位圈员责任心、自信心和护患沟通能力,有效提高瘘患者内营养支持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肠瘘 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无痛镜中的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6年6月1140例无痛镜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通过比较无痛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清洁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观察指标较实施前有所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无痛镜中的应用,强化了对病人的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无痛镜检查,优化流程,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满意度和医师的满意度都有显著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无痛肠镜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营养与外营养结合治疗老年营养不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120例,对其实施内营养与外营养结合治疗,观察其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实施内营养与外营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老年营养不良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营养的基础上两种不同喂养添加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46例早产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早产儿均给予外营养喂养,根据不同内喂养添加量将所有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3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对照组早产儿在常规喂养72小时后给予20ml/(kg?d)基础量而后逐日递增,测量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睡眠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增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早产儿睡眠时间为(18.6±2.6)h/d。两组新生儿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外营养联合30ml/(kg?d)的内喂养添加量可以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及智能的发育。

  • 标签: 肠外营养 肠内喂养 早产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现时机、发病机制、治疗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总结我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其治疗方法、发病机制等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我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的治疗满意度,医师对疗效评分均达到优秀水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合并心率失常、心绞痛等疾病,较为常见。但是此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较为罕见。本院通过总结分析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例的临床表现,对其治疗方法、发病机制进行总结,进一步推动了此病的诊治发展。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心肌梗死 发病机制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危重患者内营养支持的观察和护理要点以及内营养期问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选择取我院危重患者72例,在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即有排便、排气或肠蠕动恢复时,开始给予内营养支持。结果72例患者中68例好转,存活率为94.44%。4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失血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例死于霉菌性败血症,此4例患者均有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危重患者的内营养对护理要求高,除常规的温度、速度、浓度等的控制,保持导管通畅外,预防和处理胃肠功能紊乱、误吸、代谢紊乱等并发症是危重患者内营养护理的关键内容。

  • 标签: ICU 肠内营养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内营养护理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7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76例胃癌手术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内营养(EEN)组和未施行内营养(N-EEN)组(n=38),EEN组于胃癌术后24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能全进行早期内营养,N-EEN组为术后静脉营养,术前、术后7d测定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和体重、记录术后肠蠕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EEN组和N-EEN组术后体重、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内营养对减轻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癌 术后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Graves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上合理的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28例Graves甲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4例,分别采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进行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治疗前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FT3、FT4、TSH、TPOAb以及TRAb的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FT4以及FT3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POAb以及TRAb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Graves甲亢较丙硫氧嘧啶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应用。

  • 标签: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Graves病 疗效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应用药物治疗法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给予甲巯咪唑片口服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分别治疗甲亢和糖尿病,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给药剂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选择同期只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的患者4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和67.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改善时间、血糖控制状况等方面也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使用甲亢治疗药物和降糖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快速改善甲亢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治疗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外科危重症患者术后多不便进食,且因机体耗能增加,可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内营养支持能显着降低外科重症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促进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等身体机能的改善和恢复,提供患者维持新陈代谢所必须的营养和能量,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危重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 标签: 外科 重症 肠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