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植物的种类相对较多,能够入药的植物也不在少数。尤其是中药,在中药成分配置和应用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各个地区的用药习惯和药物的种类也有所不同。药书中的标记也体现出差异性。本文主要从中药混用的品种以及处方应付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中药研究者提升借鉴和参考。

  • 标签: 中药 混用品种 处方应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沉香品种鉴定与鉴别方法。方法选择沉香正口和沉香制品的样本应用理化、薄层色谱及紫外光吸收图谱等方法进行分析,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对比数据。结果紫外线测试正品沉香紫外光图谱吸收峰值处于222nm。结论应用薄层色谱与紫外光吸收图谱鉴别中药沉香,方法简单,而且准确率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沉香 品种鉴定 鉴别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淫羊藿药材中主要黄酮类成分(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淫羊藿样品经超声提取,采用HPLC法,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nm;流速1ml/min;柱温25℃;柱型号AgilentZORBAX-XDBC18(4.6mm×250mm,5?m);结果四种黄酮成分的标准曲线在6.5-33.0mg/l(朝藿定A,淫羊藿苷)或6.6-55.0mg/l(朝藿定B,朝藿定C)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加样回收率在97%-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n=5)测得不同品种淫羊藿中广泛存在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4种主要黄酮成分,其含量有一定差异。结论本方法在淫羊藿药材的质量评价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淫羊藿,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
  • 简介:摘要本文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茶的遗传毒性方面作了一些研究。以不同品种(绿茶Ⅰ、绿茶Ⅱ、红茶、普洱生茶、普洱熟茶)不同泡数(洗茶汤、一泡茶汤、二泡茶汤)的茶汤处理为实验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大小表示茶叶遗传毒性的大小。实验表明,茶汤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同一品种不同泡数的茶汤处理后,微核率不同(洗茶汤>一泡茶汤>二泡茶汤)。绿茶Ⅰ的遗传毒性低于绿茶Ⅱ的遗传毒性,且差异性显著(P=0.03775,P<0.05),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的遗传毒性相当,差异性不显著(P=0.225403,P>0.05)。

  • 标签: 微核试验 微核率 污染指数 农药残留 遗传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科(各病区)、分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根据医院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前后一段时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数量、时间,以各临床科室为单位分别对重点品种(使用强度排名前十、尤其是运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品种)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监测,并计算出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作前后对比;相同方法计算出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前度,并作前后对比。结果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2年的57.12DDDS下降为目前的41.1DDDS,使用强度下降26.02DDDS。结论分科分品种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有效达到控制、干预目的,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团队管理6年来社区居民服用降压药物品种的变化对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采取系统抽样抽取120位居民,统计每年服用短效药和长效药的比例、每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血压标准差,然后比较6年来平均血压的变化及血压标准差的变化,以计算出的血压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结果经过全科团队的管理,居民服用短效药物的比例逐年下降、服用长效药物及联合用药的比例逐年上升,血压呈现总体下降趋势,血压变异性逐年缩小。结论防治高血压已由单纯降低血压向改善高血压并发症及心脑肾外周血管等器官损害为目的转变。全科团队的干预,改变了居民服药品种,服用短效药物的居民比例逐年减少,服用长效药物的居民比例逐年增多,这种效果对居民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产生了正面影响,而且影响是长久的。

  • 标签: 社区 慢病管理 血压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