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和计算机存储技术,提取和输入性登革热有关的人群、时间和空间语义关联信息,经过自然语义的文本分析技术,可对疫情进行预警预测。构建大数据信息处理平台的关键技术是关键数据技术评估、技术流程和构建疫情原型,形成完整的疫情预警预测体系,其中信息处理平台的范围涉及国外与疫情关联的主要新闻网站、微信、BBS和博客等,以此体系作为输入性疫情监控的主题用户查询口,完成人群、时间和空间相关联的疫情信息的数据检索、处理和分析,提供预防传染病专有领域的信息资源,完成全方位、多层次、快捷的输入性登革热预警预测量化指标体系,对口岸防控输入性登革热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大数据 网络爬虫 输入 登革热 预警
  • 简介:目的探讨ARIMA模型在流感样病例预测预警方面的应用,建立流感样病例发病预测模型,并证明模型的适用性。方法对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顺义区妇幼老年保健院2家省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2005年9月~2009年3月流感样病例月报告数资料建立ARIMA模型,2009年4~5月数据验证模型,用Q统计量法对模型适应性进行检验。结果对流感样病例月报告数建立季节模型ARIMA(1,0,0)x(0,1,0)12,统计量Q大于Xa^2(m)证实了该模型的适用性。结论ARIMA模型能够较好应用于流感样病例预测预警,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流感样病例 ARIMA模型 预测 预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传染病预测预警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将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与统计学模型相结合,通过数据分析建立传染病预测预警模型,及时发现传染病发生的异常先兆及可能趋势,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传染病控制工作意义重大。

  • 标签: 传染病 预测 预警 评价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液是生命之源,因此对血液的采集、运输和使用等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的采供血机制和血液保障体系处在需要更新完善的阶段,面对应急突发事件时极易出现“血荒"等临床用血供应不足的现象。特别是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和新冠疫情的发生,对保障采供血和完善血液预警系统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通过阐述血液应急系统建立,完善采供血系统机构的管理及采血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等内容探讨应急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避免发生血液保障危机和临床供血不足的问题。

  • 标签: 采供血 血液预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试从社会背景、现有基础及条件等方面,阐明构建云南省恶性肿瘤预警干预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建立健全云南省肿瘤筛查中心及省、区、乡镇三级肿瘤防治网络、建立肿瘤信息数据库和云南省肿瘤远程会诊中心等具体方案,并探讨其对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及科研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公共卫生 肿瘤 预防 肿瘤防治 医院综合竞争力 科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缺不缺营养,这是很多人关心却不容易判断的问题,其实,身体会有意无意向我们发出种种营养缺乏的信号,提醒我们迅速找出应对之策。

  • 标签: 营养缺乏 预警 症状
  • 简介:摘要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血液预警系统。监控从血液采集到血液输注的整个过程,分析收集的数据。提出预防措施,逐步降低献血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控制输血传染病。本文通过介绍现有的血液预警系统及其作用,旨在为输血安全提供借鉴。

  • 标签: 血液预警 血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心脏性猝死的死者生前动态心电图数据为观察组,同期于我院治疗的35例治愈出院的心脏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作用。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的概率为94.3%、28.7%、7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14.3%、28.6%。结论针对心脏性猝死病人的动态心电图资料显示,特异性的心脏异常活动变化明显,动态心电图对心脏性猝死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脏性猝死 预警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