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他巴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简称粒缺)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十余年来收治的46例因服他巴唑而致粒缺患者,采用常规升白细胞治疗(对照组)和G-CSF治疗(治疗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白细胞恢复情况口服升白细胞药物者(对照组),白细胞开始上升时间为4~9d,平均(6.13±1.46)d,白细胞上升至正常时间为11~20d,平均(14.23±2.17)d,而用rhG-CSF/rhGM-CSF-者(治疗组),白细胞开始上升的时间为1~5d,平均(2.46±1.13)d,白细胞上升至正常的时间为3~7d,平均(5.14±1.36)d,两组间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01),治疗组白细胞恢复明显较对照组迅速。结论与口服升白细胞药物相比较,应用rhG-CSF/rhGM-CSF是治疗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一种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主张尽早使用,以利积极控制感染,减低其病死率。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 粒细胞缺乏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临床诊断为粒细胞减少合并肠炎患者的超声及临床相关资料。结果粒细胞减少性肠炎声像图特征为回盲部肠管管壁增厚性改变,增厚以粘膜层及粘膜下层为主。结论当粒细胞减少患者出现回盲部肠管管壁增厚时,要考虑到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可能,不要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 标签: 粒细胞减少性肠炎 超声诊断 阑尾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病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以"嗜酸粒细胞增多"为诊断依据收治的25例患儿,总结该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其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25例患儿外周血嗜酶细胞比例增高,绝对计数均大于1.5×109/L,为中重度嗜酶细胞增多,14例确诊为寄生虫感染,经抗寄生虫治疗,疗效显著,2例患儿经肝大腹部超声和胸部检查提示双肺肺炎,高度怀疑为寄生虫感染或风湿性疾病,或恶性淋巴瘤。结论既往有进食和皮下游走性包块有助于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诊断,真菌感染可以导致显著的嗜酶细胞增多,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这一可能性。

  • 标签: 嗜酸粒细胞 外周血嗜酶细胞 寄生虫感染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左侧附件区12例,右侧附件区10例,双侧附件区1例。肿块呈椭圆形、类圆形和不规则形。肿瘤最大径线6.2-19.5cm,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增强呈中重度持续强化,强化不均匀,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片状或分房状囊变区。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掌握其临床及典型CT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卵巢 颗粒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卵巢颗粒细胞瘤(GCT)的CT诊断。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分析其CT平扫和增强表现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2例子宫附件区囊实性肿瘤术前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2例合并子宫体积增大者第一诊断为颗粒细胞瘤,1例囊性肿块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巢囊腺肿瘤易混淆,须结合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子宫合并症仔细分析其CT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卵巢肿瘤 颗粒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粒细胞减少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措施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我院5例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和护理过程。结论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增加其遵医依从性可及早发现白细胞减少症,对粒细胞缺乏病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感染,采取保护性隔离,是帮助病人度过感染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肺感染患者的有效护理策略。方法将2010~2011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普通病房及无菌层流病房护理常规,总结疗效及护理体会。结果普通病房护理常规组治疗有效率42.9%,无菌层流病房护理常规组治疗有效率64.3%,后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普通病房护理常规组死亡率17.9%明显高于无菌层流病房护理常规组7.1%(P<0.05)。结论对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肺炎患者施行有效隔离及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患者安全渡过粒细胞缺乏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 标签: 粒细胞缺乏 重症肺炎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而言,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迈瑞BC-52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100份经EDTA-K2抗凝静脉全血,在BC-5200全血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后制作成血涂片,经显微镜进行分类计数。同时用目测法进行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将仪器分类嗜酸性粒细胞结果与手工分类法。仪器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结果与目测法结果分别进行比较。结果100份抗凝静脉全血仪器法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及绝对值计数与手工分类法及目测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0.997。结论BC-52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可靠,可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需要。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临床诊治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发热、恶心、腹痛等为主。本组20例患者,13例为轻度,占65%,5例为中度,占25%,2例为重度,占10%。结论变态反应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是导致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原因,患者入院后应及时进行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儿童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诊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和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结论本文主要通过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颗粒细胞瘤(GranuiarCellTumor,GCT)是一种罕见肿瘤,可发生在人体各个部位,50%以上是累及头颈部,常发生于舌,皮肤及皮下组织,乳腺等部位。本文报道1例GCT患者,结合文献对舌GCT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颗粒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