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肝素钠注射液抗凝血稀释比例不同对生化检测项目总胆红素的影响。方法用两种稀释比例的肝素钠注射液抗凝剂管作为血浆组,用普通干燥管作为血清对照组,在同等条件下检测总胆红素的含量。结果血浆组较血清组偏高,并且血浆组不同的稀释比例对结果的影响较大。结论为确保总胆红素结果的准确可靠最好选择血清标本,如需选用血浆标本时抗凝剂的配制比例一定要适宜,否则影响其检验结果。

  • 标签: 肝素钠注射液 抗凝剂 稀释 总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减术治疗晚期肺气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晚期肺气肿患者30例,均进行肺减术治疗,治疗后对比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残气功能(RV)、肺总量(TLC)与治疗前的差别。结果手术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28.36±4.11)%,肺残气功能(RV)为(145.31±15.68)%,肺总量(TLC)为(111.57±7.9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减术治疗晚期肺气肿的临床价值显著,提高了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降低了肺残气功能(RV)和肺总量(TLC),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肺减容术 晚期肺气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在2014年6月开展细节管理,调查管理前(2014年6月-2014年12月)与管理后(2015年1月-2015年6月)消毒供应室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工作质量。结果管理后仅有2例器械消毒不合格时间和1例器械清洗不合格事件发生,无物品摆放混淆、包裹打包错误时间发生,与管理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管理前工作质量评分为(75.3±16.2)分,管理后为(92.5±3.4)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细节管理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在肾上腺皮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的78例肾上腺皮质疾病患者,按数字分组方式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征疾病类型和疾病类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比较价值。以符合临床诊断结果为检验有效,对比两组检验结果有效率。结果生化组检验结果有效37人,有效率为94.8%,常规组检验有效27人,有效率为69.2%。生化组高于常规组(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相比于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对肾上腺皮质疾病的准确性更高,能够有效的提取这一疾病的特异性反应,增加了检验的准确度,本次观察证明这一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是切实可行的,能够予以推广。

  • 标签: 生化检验 肾上腺皮质疾病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术后饮食,服药,吸烟对术后再次狭窄的影响,以期找出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高危原因。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行PCI治疗,并有术后一年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资料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饮食、服药情况以及生活习惯,探寻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成因。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用药情况等方面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狭窄组患者中有吸烟、糖尿病病史情况者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糖尿病病史可能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潜在高危因素,针对具有此类特点的患者应加强药物治疗及防控,以期减少术后再次狭窄的发生。

  • 标签: PCI治疗 再次狭窄 吸烟 糖尿病 高危因素
  • 简介:没有任何征兆,突然耳朵就听不大清了或者连续几分钟出现耳鸣,这时一定要马上去医院。内耳出现问题的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根据治疗时间的早晚而不同。突发性耳聋和梅尼埃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脑过度兴奋。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梅尼埃病 大脑 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 过度兴奋
  • 简介:近日,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部门在省卫生计生委召开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各成员部门联络员和省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左毅出席会议并讲话。

  • 标签: 联防联控 疫情防控 会议 病毒 寨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简介:“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项目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奖。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姚乾元研究员因主导麝香酮的人工合成,位列获奖人员第五位、麝香酮是人工麝香的主要原料,合成麝香酮,是研制人工麝香的重要一环。1975年5月,宏济堂制药集团(原济南中药厂)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原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受当时山东省科委、省商业厅及省药材公司主管部门的委托,成立了以姚乾元研究员为首的合成麝香酮课题小组.开始了艰辛的探索。课题组在姚乾元研究员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上百次试验,1978年终于成功合成了麝香酮。

  • 标签: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中医药研究院 人工合成 人工麝香 麝香酮 医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