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科技论文是专业技术人员以文字、数据、图表等形式发表、交流学术成果的载体,也是目前用以考核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笔者通过多年专业工作、学术研究实践及专业文献审阅经验,特别是近年来作为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大量审修作者来稿,收获颇多并积累了一些心得,现就影响科技论文学术水平的相关因素浅谈一二,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 标签: 科技论文 学术水平 相关因素
  • 简介:创新是一个高于发明的系统工程,要有将灵感和发明投入市场的决心,最终形成市场化的商品。发明主要指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而创新则更多的指发明的商业化。如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是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必须建立世界上最为完善的鼓励发明创造的社会平台。

  • 标签: 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 系统工程 社会效益 发明创造
  • 简介:“观点”:没有创新的发明不过是消遣。创新是一个高于发明的系统工程,要有将灵感和发明投入市场的决心,最终形成市场化的商品。发明主要指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而创新则更多的指发明的商业化。如将科学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是创新。

  • 标签: 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中国 科学技术 系统工程 社会效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急诊科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直接接受ICU监护治疗为依据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受伤程度、受伤部位以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PTT、体温、PT恢复时间以及乳酸清除时间明显更短,ICU天数、死亡人数、住院时长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不同损伤部位所致死亡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多发性损伤患者而言,入院救治后应首先实施IUC监护,然后开展一期手术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也可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急诊科多发伤临床救治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 多发损伤 救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端端吻合在外伤性截指治疗中预防残端痛的效果。方法120例外伤性截指,130指,全部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端端吻合。结果120例130指均无残端痛。

  • 标签: 神经端端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外伤性截指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科技人员工作状况和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城区随机抽取了3家科研单位。对抽中单位中的18-60岁的所有在职工作的科技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科技人员432人,调查对象心脑血管疾病总体患病人数为52人,患病率为12.0%。在工作性质方面,43.5%的调查对象对工作环境比较满意;74.1%的调查对象工作时间在8-10小时;48.1%的调查对象有时感到工作强度较大;76.6%的调查对象非常喜欢/喜欢当前的工作;63.7%的调查对象完全/能胜任当前的工作;44.0%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工作被上级领导完全认可/认可;54.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工作有很大/有成就感。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年龄(OR=1.084,95%CI:1.045-1.124)是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相对于对工作非常喜欢/喜欢的人群,对工作不太喜欢/不喜欢的人群更易患心脑血管疾病(OR=2.893,95%CI:1.163-7.197)(P〈0.05)。结论科技人员心脑血管疾病患病情况与年龄有关,工作兴趣高的人员患病率较低,应提高职业人群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和兴趣。

  • 标签: 科技人员 工作状态 心血管疾病
  • 简介:2014年8月25日,由DICOM国际标准委员会主办,国际DICOM标准中国委员会(ChinaInstituteforMedicalImaging&CommunicationStandards,CIMICS)、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金盘电子科大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4DICOM国际标准委员会中国·成都会议在电子科技大学顺利召开。此次到会嘉宾共有87人,国外嘉宾9人,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DICOM标准委员会共同主席兼GEHealthcare互操作性架构师HarrySolomon、DICOM第29工作组共同主席兼美国放射协会放射学教授CharlesKahn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 标签: DICOM标准 国际标准 委员会 成都 电子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