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运动神经病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根据中年以后隐匿起病,进行性加重,慢性进行性病程,表现上下运动神经受累,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伴腱反射亢进(或减退)、病理征等,无感觉障碍,典型神经原性肌电图改变,一般诊断不难。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艾灸配合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对潴留型神经性膀胱障碍的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艾灸加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对照组10例(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进行疗效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3例。结论艾灸配合手法治疗及健康管理对潴留型神经性膀胱障碍的疗效更佳。

  • 标签: 艾灸 潴留 膀胱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高热导致热性惊厥(FC)患儿血清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和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的变化,了解单纯性热性惊厥(SFC)与复杂性热性惊厥(CFC)发作后脑损伤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比色法及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对32例SFC、20例CFC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CK-BB和NS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SFC组CK-BB和NSE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FC组与正常对照组和SF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血清CK-BB和NSE能较全面反映FC后脑损伤的程度。SFC发作后血清CK-BB和NSE的正常水平不能排除脑神经损伤,CFC后有明显脑神经损伤。

  • 标签: 热性惊厥 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芪、当归、灵芝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最佳浓度的选择。方法选取各种浓度的中药预处理SH-SY5Y细胞整体水平了解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来筛选最佳浓度。结果同模型组比较,黄芪浓度胞后,再加入H2O2损伤,用比色法测定细胞MTT还原率,从细0.714g/ml、灵芝浓度0.179g/ml、当归浓度0.214g/ml能减轻H2O2引起的SH-SY5Y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提高细胞的存活率;结论黄芪、当归、灵芝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芪 当归 灵芝 SH-SY5Y H2O2 氧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PC12神经细胞的作用。方法将PC12神经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OGD-R(oxygen-glucosedeprivationandreperfusion)组和17β-E2(17β-雌二醇)治疗组。OGD-R组和17β-E2治疗组进行氧糖剥夺再灌注,观察氧糖剥夺后PC12神经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再灌注24h后PC12神经细胞早期凋亡率和死亡率。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水准为α=0.05。结果(1)氧糖剥夺30min后17β-E2治疗组较OGD-R模型组PC12神经细胞胞体水肿轻,保留了突起,但较正常细胞明显变短甚至消失。(2)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再灌注24小时后早期凋亡率和死亡率中17β-E2治疗组均介于正常对照组和OGD-R组之间,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17β-雌二醇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PC12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PC12细胞 神经元 氧糖剥夺 NGF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致残率高,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临床上主要以左旋多巴药物治疗为主。本文仅将近年来有关对帕金森病起保护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针对PD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可能推迟发病或延缓疾病的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PD预防及治疗的视野。

  • 标签: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其生物学效应十分广泛,可促进中枢及周围神经的生长、存活及分化。至今,对BDNF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尤其是其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因此,本文就BDN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作一介绍。

  • 标签: 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临床操作中阻断肺血供,造成肺缺血并重新灌注后,肺缺血引起的肺部损伤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作者总结1995年至今的相关文献对肺I/R具有保护作用的常见临床药物予以系统性回顾,并对其所产生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旨在对临床相应操作中对肺的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在中老年带状疱疹的应用和防治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患者168例在进行常规治疗时加用强的松10mg,每日3次,7—10天为1疗程,观察皮损消退和神经痛情况。结果161例患者疼痛症状在2—3天明显缓解;146例患者在5—7天皮损明显消退,炎症减轻;168例治疗后有3例发生后遗神经痛,占1.8%,与其他方案治疗出现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13%相比,用χ2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可明显缩短疗程,有效防治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 标签: 带状疱疹 后遗神经痛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甲状腺叶切除术中喉返神经的解剖与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医生施行92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病例。其中单侧腺叶切除18例,一侧腺叶切除+对侧部分切除52例,一侧腺叶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22例,观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无一例暂时性或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病例。结论精细解剖基础上+多种解剖喉返神经方法相结合容易解剖喉返神经,从而更好保护喉返神经,防止损伤。

  • 标签: 甲状腺叶切除 喉返神经损伤 解剖与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乌司他丁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乌司他丁组加用乌司他丁(20万UTid),疗程均为一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指标包括ALT,AST。结果治疗组观察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肝功能保护有明显疗效。

  • 标签: 乌司他丁 肝功能保护
  • 简介:摘要本文讲解了作为精元气之一的精子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用炼精化气养生的方法可以很好的保护精元气。

  • 标签: 精气 精子 炼精化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糖尿病神经病变(DNP)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形态学依据。方法所有大鼠给予链脲佐菌素(STZ)60mg/kg腹腔注射,72小时后测尾静脉血糖,血糖≥16.7mmol/L且稳定2周以上者纳为糖尿病模型。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状神经节超微结构,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bFGF的表达。结果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时细胞胞质内线粒体肿胀、溶解、嵴断裂;高尔基体成熟面肿胀;内质网肿胀,明显扩张。细胞核内内质网明显扩张,尼氏体边集。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结状神经节细胞胞浆bFGF表达增强。结论糖尿病时大鼠结状神经节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胞浆bFGF表达增强,可能是机体的一种抗损伤反应,bFGF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时的神经具有修复作用

  • 标签: 大鼠 糖尿病神经病变 超微结构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对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对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98例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奥沙利铂化疗的同时配合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相似,但治疗组神经毒性的发生数以及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中药能有效的干预和拮抗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

  • 标签: 加味补阳还五汤 奥沙利铂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干预组(30例)和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对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干预组治疗第1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84.38±12.38)U/L,与对照组(182.50±12.31)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82);干预组治疗第3和第5天的肌酸激酶同工酶值为(108.68±12.41)U/L和(39.16±11.64)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6.28±11.62)U/L和(72.24±11.75)U/L,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改善其心肌酶学,乌司他丁对急性梗死的心肌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乌司他丁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魏酸川芎醇酯对H2O2引起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2O2诱导体对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入氧化应激状态,造成氧化损伤模型,观察阿魏酸川芎醇酯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阿魏酸川芎醇酯能减少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生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对内皮细胞损伤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0~78岁,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氨甲环酸组(T组)。T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氨甲环酸10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术毕(T1)和术后24h(T2)时,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和成分输血量;观察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并于术后14d行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结果与C组比较,T组T1、T2时点PT和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浓度升高,FDP浓度降低(P<0.05)。T组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和成分输血量均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术后14d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和成分输血量,其机制与抑制纤溶系统过度激活有关。

  • 标签: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术 血液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