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吴群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  【摘 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瘫痪肢体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脑出血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治疗两个月后由经治医师进行肌力测试。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5.00%;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瘫痪肢体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针灸理疗与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瘫痪肢体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选取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组采用针灸理疗与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瘫痪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护理前后,两组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指标大小明显增大,同时护理后护理组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指标大小分别是(21.22±5.14)、(23.62±5.11),对照组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指标大小分别是(13.49±4.48)、(16.61±4.00),两组对应指标大小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针灸理疗与护理干预操作后,对于改善患者的瘫痪肢体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针灸理疗 护理干预 急性脑卒中 瘫痪肢体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2年12月本院70例脑卒中瘫痪肢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康复护理)与观察组(早期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评分方面,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高(P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肢体 康复护理 早期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护理程序在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肢体瘫痪患者作为此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相对应治疗,并对比两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恢复等各项情况具优于对照组,差异纳入统计学范畴有意义(P<0.05)。结论卒中患者肢体瘫痪康复治疗期间给予对应的康复护理程序,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该护理模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促通康复组实施单纯促通康复干预,针灸+促通康复组实施针灸联合促通康复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和患者满意评分的差异。结果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显示,针灸+促通康复组治疗有效例数明显高于促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量资料行t检验显示,针灸+促通康复组满意评分明显高于促通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针灸联合促通技术,有助于提高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 中风后遗症患者 瘫痪肢体 促分离运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瘫痪是指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骨骼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或减弱,前者称全瘫,后者为不完全性瘫或轻瘫。根据瘫痪范围不同,可分为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等。根据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前者指癔病性瘫痪,后者指神经肌肉疾病造成的瘫痪。讨论小儿瘫痪诊断心得。方法根据患儿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对神经-肌肉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困难时,若有条件,可做肌电兴奋试验。在脊髓前角细胞及周期神经病变时表现变性反应,此有别于上神经元损害及肌病。肌肉活组织检查和血清酶的检查,特别是醛醛酶和肌磷酸激酶的活性,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脑电图对肌肉疾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脊髓前角病变的鉴别诊断有助。

  • 标签: 小儿 瘫痪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不可逆转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我国发病率估计在0.2—2‰,每年新增病例约4.6万。其中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各约占55%和25%。此二型为骨科矫形手术主要对象。对于经严格正确的功能锻炼或肌腱手术,关节畸形改善不明显的患儿可考虑行骨科矫形治疗,以改善身体稳定性和肢体功能。

  • 标签: 大脑性瘫痪 骨科矫形 肢体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36例脑卒中瘫痪患者在入院6周内经过床上锻炼期、坐位平衡至站立期、站位训练期、行走训练期的早期康复护理。笔者认为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脑卒中瘫痪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立。

  • 标签: 瘫痪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面神经瘫痪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平均发病时间为半个月,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方式进行患者面神经瘫痪的治疗,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4例面神经瘫痪患者经治疗后,61例患者的病症出现痊愈,1例患者经治疗后病症出现好转,另有2例患者治疗后无效,患者病症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97%。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瘫痪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 针灸治疗 配合 面神经瘫痪 临床效果 分析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儿脑瘫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方法患儿常规进行围生期高危因素、Vojta反射、脑干诱发电位、智能、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36例婴儿具有高危因素的16例(57%)、Vojta姿势反射异常28例(100%)、听觉诱发电位异常2例(2/6,33.3%)、头颅CT或MRI异常13例(46.4%)、智商低下3例(3/6,50%)。结论Vojta姿势反射检查对于早期诊断ZK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合围生期的高危因素等项检查可提高其特异性。

  • 标签: 婴儿 脑瘫 早期诊断
  • 简介:脑性瘫痪造成儿童运动障碍,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至今尚无完全治愈脑瘫的方法,但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儿童康复界已形成共识——综合康复治疗手段的应用,是改善脑瘫患者的身心功能、提高患儿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方法,并为患儿最终回归家庭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脑性瘫痪 现代康复医学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障碍 回归家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适合我院脑瘫患儿的康复手段。方法:通过借鉴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饮食护理、安全管理等。结果:40%患儿都有不同程度进步。结论:短时看护,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也是必要的。

  • 标签: 脑性瘫痪 康复治疗 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