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和相应的对策。方法28541例生化检验患者,其中114例患者生化检验结果认证为因服用药用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差异,调查其所服用的药物并记录。结果114例患者发生药物干扰出现误差、误差率为0.399%。患者服用肾上腺素、抗风湿药、多巴胺药物、抗凝剂、抗生素药物抗癌症药物维生素药物以及利尿药物等皆会影响检验结果,影响程度则存在差别。结论临床上有多种药物会对临床常用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和影响,所以检验人员在患者进行各项临床生化检验前应该明确其近期的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必要的措施减少或避免药物对生化检验指标造成的影响,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为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前言检验医学指的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通过化学仪器的运用对患者的血液和分泌物等标本开展检验的一种学科,随着近年来医院检验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检验的项目也在不断的增加,为疾病的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了参考的依据和基础。在对患者实施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对检验的结果造成干扰和影响,药物的使用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影响因素,提高了误诊率,减少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因此应该对药物对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液中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及意义。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10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依据病情按轻度窒息组30例,中度窒息组46例,重度窒息组24例划分;同期选择正常新生儿30例,分别在24h内,出生第7d对股静脉血采集,测定并对比生化指标。结果出生后24h,相较对照组正常新生儿,中、重度窒息组患儿SCr、LDH-1、CK-MB指标均具更高水平(P<0.05),且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即病情越重,检测出的水平越高;轻度组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轻、中度窒息组在出生儿第7d,指标基本呈正常恢复,而重度病例虽下降明显,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对照组,各窒息组皮质醇水平在出生后24h内均呈更高显示(P<0.05),且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出生第7d,窒息组均呈正常恢复,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相较正常对照组,窒息组血糖异常率均居更高水平,且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血清中血肌酐、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可评估病情,指标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性。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生化指标 改变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药物在常用临床生化检验指标中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取于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生化指标检验的1222例患者,其中有130例患者确定为药物影响检验结果,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患者检验结果的药物以及检验项目进行分析,并对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结果药物导致检验结果异常的患者占10.64%,其中会产生影响的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镇痛药物、抗生素药物、抗癌药物、肾上腺素以及抗风湿药物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生活检验时,有多种药物会对患者的生化检验指标造成影响,因此在患者进行生化检验前,工作人员应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进行检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提高,为患者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指标 药物 对策 临床影响
  • 简介:在新发传染病应对的早期往往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以传播健康知识和推广健康行为为目标的健康教育活动尤为重要,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而这些是传染病健康素养的一部分。传染病健康素养应该作为传染病防控重点指标之一,在未来的传染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防控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传染病 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手术治疗在切除病灶、提高治疗效率方面均占有较大的优越性,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规避手术风险、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等均有重要的意义。但经临床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征是工作量大、风险性高、时间长,技术操作要求高等。因此,给手术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简要展开对此的分析论述。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体系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手足口病(HFMD)患儿免疫指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2例HFMD患儿(朝鲜族59例,汉族6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重症组55例(男33例,女22例);轻症组67例(男32例,女35例)。同时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各项指标正常的1~3岁健康儿童80例作为观察组,(男44例,女36例,平均月龄24个月)分别进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IgG/M/A和补体C3、C4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IgG、IgA、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各组间血清补体IgM、C3和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朝鲜族与汉族患儿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动能紊乱,以上免疫指标可能参与了手足口病的病理过程,且其进展无种族差异。

  • 标签: 手足口病 补体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老年冠心病NYHA分级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情况。方法选取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所有患者的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所有患者中NYHA分级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情况。结果Ⅳ级患者IL-6、IFN-r、TNF-α、hs-CRP等感染性指标水平明显高于Ⅱ级、Ⅲ级患者,Ⅲ级患者明显高于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IL-6、IFN-r等血清感染性指标水平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且不同的NYHA分级患者的血清感染性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NYHA 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脂肪肝患者血脂以及肝功能指标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确诊的脂肪肝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无脂肪肝的人群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比值以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结果对照组TC、TG、LDL-C、HDL-C、ALT、AST、AST/ALT比值以及GGT均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及肝功能指标均存在异常,检测上述两项指标对脂肪肝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脂肪肝 血脂 肝功能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功能训练在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疗效指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呼吸指数(RI)、每日排痰量、拔管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停留ICU时间以及术后肺部合并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RI、每日排痰量、拔管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以及停留ICU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肺部合并症发生率为12.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可以显著的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各类疗效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 老年 肺癌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血液生化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20例与同期时段本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前者作用研究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均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液生化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并分析其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UA)、尿素氮(BUN)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中,如血液生化指标出现异常,易引起新生儿窒息现象,同时还会引起窒息新生儿并发多脏器损害及并发症,应及时采用有效治疗,对保障新生儿健康及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血液生化指标 改变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痰或肺泡灌洗液荧光定量TB-DNA、结核菌噬菌体检测结核菌及T-SPOT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诊疗的患者223例,分为初治的菌阴肺结核组108例、初治的菌阳肺结核组55例和非肺结核病组60例。对入选患者进行常规检测,同时进行血T-SPOT、结核菌噬菌体检测结核菌和痰或肺泡的灌洗液TB-DNA;对患者的检测结果记录、分析,研究以上3项检查的单项特异性和敏感性,及3项检测结合的诊断价值。结果3项检查中每个项目检查的特异性均达到了90%以上,菌阴肺结核组和菌阳肺结核组的阳性人数都远大于非肺结核组的人数,3组比较差异明显;联合检测指标的增加,菌阴肺结核中的阳性检出率也随之增加。有T-SPOT参与的检测其阳性率都高于没有T-SPOT参与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在菌阴肺结核组和非肺结核组同时阳性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的检查、结核菌噬菌体检测结核菌和TB-DNA的检查多个项目指标联合检测比单一的检测更能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敏感性,其中含有T-SPOT检查参与的结合检查更可以提升菌阴肺结核的检查率。

  • 标签: 菌阴肺结核 T-SPOT检测 TB-DNA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白血病患者初诊血常规指标及白细胞分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白血病共患者70例。对所有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在基于急慢性白细胞患者当中的不同之处进行总结,同时分析细胞分类对于白血病患者的初诊影响。结果在70例患者当中,其中急性白血病3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5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12例;慢性白血病33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8例。在70例患者的血细胞直方图中,异常有26例,37.14%的异常率;警示者17例,占65.38%;无警示者9例,占34.62%。结论对于初诊的白血病患者,血常规的细胞数为下降或者正常状态的时候,直方图表示正常,并且没有出现警示信息,这时就要尽早严密观察血涂片和散点图,进而有效避免白血病患者的误诊或者漏诊现象。

  • 标签: 白血病 白细胞分类 血常规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创建放射卫生放射诊疗标准的体系,制定设备性能指标的分类准则。方法以目前的放射卫生放射诊疗设备的监控与防护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标准和性能分类,对设备检测标准进行衡量分析;结果在检测的放射诊疗类卫生防护标准中,以质量控制检测和放射防护为主体内容的标准基本符合标准,并依据建立放射卫生放射诊疗标准的基本体系,建立放射诊疗标准专业技术的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检测指标分类准则。结论放射诊疗标准体系完善与补充放射诊疗标准与设备性能的实施,创建合理可行的分类准则。

  • 标签: 放射卫生 放射诊疗标准体系及设备性能指标 分类准则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对革兰阳性(G^+)球菌、革兰阴性(G^-)杆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某医院38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G^+球菌、G^-杆菌和真菌血流感染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炎症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经MannWhitneyU检验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高于G^+球菌、真菌感染组(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Z=-2.68,P<0.01;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Z=-2.46,P<0.05)。若以PCT≥0.5ng/mL、CRP≥5.0mg/L、NEU%≥70%及WBC≥10×109/L作为阳性的截点,统计分析显示,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PCT阳性率较G^+球菌、真菌感染组高(G^-杆菌感染组与G^+球菌感染组比较:χ^2=5.94,P<0.05;G^-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χ^2=7.721,P<0.01);G^-杆菌感染组患者血CRP阳性率较G+球菌感染组高(χ2=5.03,P<0.05)。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四项指标在鉴别G^+球菌、G^-杆菌和真菌血流感染的作用大小比较分析,仅PCT对鉴别G^-杆菌、G^+球菌和真菌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CT在区分血培养G^-杆菌、G^+球菌和真菌时有较高的准确度,若能动态监测PCT,同时结合CRP、WBC、NEU%的结果综合判断,可以在血流感染早期指导临床医生快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合理用药,从而降低血流感染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革兰阳性球菌 G^+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800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n=230)、混合感染组(n=270)、其他感染组(n=300),选取同期20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健康组研究对象,均属于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检测血清生化指标,比较血清生化指标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细菌和混合感染组的三项血清生化指标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更高(p<0.05),其他感染组与健康组指标相差不大(p>0.05),细菌感染组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水平高于混合感染组(p<0.05),降钙素原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生化指标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指标联合检测对于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患者的作用。方法入组的持续性的心房颤动疾病患者均在入院后的第二天的早上进行空腹抽血,借助免疫比浊检测法检测患者的脂蛋白(a)及C反应蛋白(CRP),通过检测患者食管的超声心动图(TEE)来观测其左心房的最大直径。结果研究组中的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疾病患者的CRP为11.07±2.64mg/L,脂蛋白(a)为0.30±0.05g/L,左心房的直径为48.13±5.04mm,分别较对照组的CRP、脂蛋白(a)及左心房的直径高约6mg/L、0.15g/L、11mm,经t检验数据分析,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RP、脂蛋白(a)及左心房直径等多指标的联合检测能够有效预测心房颤动疾病患者是否合并有脑栓塞疾病,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 标签: 多指标 联合检测 心房颤动 合并 脑栓塞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指标变化的检测。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脂肪肝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进行身体检查的100例未患脂肪肝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先后进行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受检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肝功酶学中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和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这些指标进行检测能够为预后的治疗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转氨酶检验 B超 脂肪肝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细菌感染(A)组、混合感染(B)组及其他(C)组,并选取同期未感染肺炎的健康新生儿,20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并观察各组新生儿的PCT(降钙素原)、WBC(白细胞计数)及CRP(C反应蛋白)的浓度。结果A、B组患儿的血清PCT浓度显著高于C组、对照组,且接受治疗后,均降至正常水平,其A组的CRP浓度、WBC计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接受治疗降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血清生化指标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检测中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血清生化指标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 CRP
  • 简介:目的:主要研究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239例慢性乙肝患者,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型、血常规检查等,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研究,分析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肝郁脾虚型患者的RBC、HGB水平最高,肝肾阴虚型患者的PLT、WBC水平最高,组间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肝中医证型与血常规检查指标中存在密切关系,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帮助,因此应该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

  • 标签: 慢性乙肝 中医证型 血常规检查指标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危重症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对护理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所接诊的危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前以及之后的护理质量,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之后,临床质量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开展之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危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危重症 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