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对重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临床研究方法40例重症休克患者分为PICCO组和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6h后乳酸<2mmol/L的比例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ICCO组与常规组比较复苏的液体量及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5);肺水肿发生率低;减短呼吸机应用的时间;预后28d内死亡率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ICCO为重症休克患者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量化指标,指导液体复苏,使重症休克患者能够及早脱机,并且大大缩短病程时间。

  • 标签: PICCO 重症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肾移植手术中不同液体输注对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需要行肾移植手术的成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S组(0.9%氯化钠注射液)和LR组(乳酸林格注射液)各60例。测量手术后的尿量和24小时肌酐清除率,手术后三日、一周的血肌酐水平来评价肾功能。结果手术后三天血清肌酐在NS组是2.3+1.8mg/dL;LR组是2.1+1.7mg/dL(P>0.05)。肌酐清除率NS组是81+41ml/min;LR组是94+30ml/min(P>0.05)。手术后一周血清肌酐在NS组是1.9+1.2mg/dL;LR组是1.6+1.3mg/dL(P>0.05)。两组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移植术中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和乳酸林格注射液对肾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别。

  • 标签: 肾移植 0.9%氯化钠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溶栓药物可用药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逐步提升大脑整体动力功能的康复速度。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插管方式,抽取患者脑动脉血少量,100毫升至200毫升,加入肝素抗凝剂,注入适量的尿激酶,放置在40℃水温的浴箱内部,模拟人体的内部实际环境,使尿激酶可以在体外实现激活,完成线维酶原的溶解,转变为纤溶酶。选取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结果当选用导管尖端到达实际理想部位的时候,注入纤溶酶血液,实现对病变位置的高浓度给药,药物滞留在血栓位置,血栓可以得到迅速的熔接。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脑血栓的药物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避免局部血栓的形成,对局部给药,加强药物的浓度,降低药物的计量量,逐步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的靶向性,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广泛的治疗意义。本文将针对原始用药的治疗方法,对药物的体内反应过程进行分析,避免药物与血液之间出现反应,造成药物随血液远离病灶,药物无法到达病灶,血液出现回注现象,形成线维血,即线维酶。采用病灶局部给药的方式,提升局部药物的浓度,实现精准靶向血栓溶解,在临床用药上具有良好的反馈效果。

  • 标签: 自体血液 纤溶酶 脑动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将12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液体复苏高渗盐水A组(n=42例)静脉输入3%高渗盐水;高渗盐水B组(n=42例)静脉输入7.5%高渗盐水;对照组(n=42例),静脉输入林格氏液。观察并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0、30、45、6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并记录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10、30、45、60min高渗盐水A、B组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而高渗盐水B组的平均动脉压仅在治疗30min时高于高渗盐水A组,p<0.05。治疗后10、30、45、60min高渗盐水B组的心率均高于高渗盐水A、对照组,p<0.05而高渗盐水A组与对照组的心率无差异。三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高渗盐水B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1%,16/42)明显高渗盐水A(14.3%,6/42)、对照组(9.5%,4/42),χ2=12.018,p=0.002。三组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与7.5%高渗盐水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早期均有助于提高并维持血压,且3%高渗盐水的安全性更好。

  • 标签: 高渗盐水 失血性休克 复苏
  • 简介:摘要食品中的砷多来自被污染的水、土壤等环境因素,砷侵入人体后,将抑制体内多种酶发挥其作用,由于酶的活性受到抑制,细胞分裂、呼吸将不会正常进行,体内代谢将会紊乱。砷中毒不是单一的慢性中毒,有时还可能是急性的。有些重金属的中毒特征并不明显,属于是慢性中毒,通过大量的重金属在人体中蓄积,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就会出现反映,往往都无法治疗,容易导致畸形和癌变等。本文将对于重金属的危害以及检验方法展开详细的论述。

  • 标签: 食品检验 重金属 危害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儿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1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行螺旋CT诊断,并与临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做参考,分析41例患儿的CT诊断结果。结果MPR、CTVE、SSD、MinP对气管、支气管的异物显示率为97.56%、95.12%、85.37%、73.17%。结论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小儿气管 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结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6(matrixmetalloproteinase16,MMP-16)和γ突触核蛋白(synucleingamma,SNCG)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结肠癌标本、1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MMP-16、SNCG的表达情况,二者与临床病例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SPSS19.0分析。结果观察组MMP-16、SNCG的阳性率分别为73.33%、81.67%,高于对照组的19.17%、32.50%(P<0.05);观察组MMP-16、SNCG,在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的阳性率接近(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患者中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SNCG与MMP-16,在观察组中呈正相关(rs=0.250,P<0.05),在对照组中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16和SNCG,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关,在结肠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呈正相关,可考虑联合检测以辅助诊断结肠癌。

  • 标签: 结肠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16 &gamma 突触核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止血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2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金属钛夹组44例,注射药物组41例,47例为联合治疗组,观察各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三组均无并发症且即时止血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止血有效率高于注射药物组与金属钛夹组且7h再出血率低于两组,P<0.05,差异有效显著性意义。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注射止血药物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止血且再出血率低,疗效可靠。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金属钛夹 注射止血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属管腔吸头的有效预处理方法,保证清洗效果和预防感染扩散。方法将2015年9-12月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妇科、手术室使用后的856根金属吸头按单日和双日回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多酶发泡清洁剂执行全覆盖预处理,再执行超声、高压水枪清洗及全自动喷淋清洗;对照组按常规使用清水高压冲洗后执行超声、高压水枪清洗及全自动喷淋清洗,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进行清洗效果监测和对预处理过程进行动态空气培养。结果观察组清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去污区环境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速效多酶发泡清洁剂进行管腔吸头预处理能明显提高清洗质量,有效降低环境污染。

  • 标签: 金属管腔吸头 速效泡沫多酶清洁剂 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