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铅和镉的方法。方法土壤样品研磨过100目筛,用硝酸-氢氟酸-盐酸混合消解液微波消解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土壤中的铅和镉。结果铅浓度在5.0~4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851x+0.0173,相关系数r=0.9996;镉浓度在0.50~4.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10551x+0.0069,相关系数r=0.9991。铅的定量限为0.600mg/kg,检出限为0.200mg/kg;镉的定量限为0.060mg/kg,检出限为0.020mg/kg。铅加标回收率为91.0%~102.0%,相对标准偏差为3.7%~5.2%;镉加标回收率为90.0%~101.0%,相对标准偏差为3.4%~5.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基体干扰少,结果准确,适用于土壤中铅、镉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微波消解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摘要以刺梨为主要原料,先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分别对影响刺梨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再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选取一个最佳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刺梨多糖的热水浸提法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0℃,料水比120,浸提时间2h。

  • 标签: 刺梨多糖 水浸提取 单因素试验
  • 简介:摘要在丹参的这味中药中丹酚酸是主要的作用成分,它在抵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心肌细胞的保护等等一系列的人体疾病中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中药丹参中水溶性的物质提取的标准是以原儿茶醛或丹参素为主,不足的是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在药材中含量较少的含量,但在丹酚酸中的主要作用物质则是丹酚酸B。根据丹酚酸B的含量来讨论丹酚酸的提取工艺,以探讨最合适的工业化的方案。

  • 标签: 丹酚酸提取工艺 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的特点。方法对工艺验证的关键环节和步骤等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和结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工艺验证阶段投入多,对工艺适应性了解乐队,对生产工艺验证特点了解越多,通过详细的生产设计和验证,就会对生产的产品质量保证越高,使药品生产企业建立高度自信。所以,重视药品生产工艺验证,了解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特点,对药品生产企业也有益处。

  • 标签: 药品生产 工艺验证 工艺验证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心痛宁滴丸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方法采取正交试验的方法,以药材提取混合挥发油的总量为考察指标,以药材提取混合挥发油的总量为考察指标,对药材的粉碎粒度、浸泡时间、加溶剂量、提取时间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心痛宁滴丸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粒度为10目粗粉,浸泡时间为0.5h,8倍的药材加水量,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8h。结论对心痛宁滴丸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为药材加溶剂量,其次为药材粉碎粒度和浸泡时间,药材提取时间的影响最小。本实验通过对心痛宁滴丸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的研究获得了最佳提取方案,为心痛宁滴丸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心痛宁滴丸 挥发油 提取工艺
  • 简介:摘要本文在探析固体制剂优越性的基础上,对当前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主要包括药物制剂材料的选取问题、药物质量问题、药用废弃物处理问题以及药品外包装问题等,然后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固体制剂制药工艺的措施,以期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固体药品。

  • 标签: 固体制剂 制药工艺技术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中药炮制是中国医药遗产的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对中国人民防病治病中起了重要作用,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了充分发挥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并克服某些毒副反应,保证安全有效,中药材在使用前必须根据病情和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处理。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同时可具有几方面的目的,这些不同的炮制目的虽有主次之分,但彼此间往往又有密切的联系,而炮制工艺就是通过一些技术方法来达到这样的目的。目前中药炮制工艺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炮制辅料的不规范使用、炮制加工工艺技术不过关、炮制加工工艺要求不够严格等,针对各类问题作出相应改变与进步是提高中药炮制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措施。

  • 标签: 中药炮制工艺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寻找出更好的青霉素钾盐萃取工艺,本文采用了正交法来进行试验。试验的指标是青霉素钾盐的萃取收取率,来寻求一个最好的工艺和最合适的参数。本文以温度、pH值进而破乳剂使用量作为三个指标,经过混合搭配选出一个最合适的青霉素钾盐萃取工艺。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当温度在14-16℃、pH值在1.7以上、2.0以下并且破乳剂含量在3毫升的时候,获得的萃取收取率水平达到最高。

  • 标签: 青霉素钾盐 正交试验萃取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生物制药技术的概念、发展现状和分类,进而分析了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为促进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生物制药技术 制药工艺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纯化工艺对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品质的影响,来探讨最佳的纯化工艺,为进一步优化双黄连口服液生产工艺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通过膜分离技术和水提醇沉法来对双黄连口服液进行纯化,比较和分析两种纯化工艺下口服液的有效成分含量和物理化学参数变化,分析各自的稳定性。结果相比之下,膜分离这种纯化工艺下的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稳定性更好。结论在对双黄连口服液进行纯化的工程中,采取膜分离技术更合适,值得推广。

  • 标签: 双黄连口服液 纯化工艺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提取工艺研究实验,对滇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与纯化方法进行研究,选出最合适的工艺方法。方法本次工艺提取与纯化情况研究选用的工艺指标主要是滇丹参之中的丹酚酸B的基本含量,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将滇丹参药材中的可提取的丹酚酸B进行提取,并进一步纯化。结果完成提取工艺研究试验后,确定最为合适的提取条件如下在8倍水量的条件之下,煎煮2次,每次持续一个小时,精选絮凝沉降剂,ZTC1+1是最佳选择,药液的基本浓度需要被控制在1g/5mL,絮凝剂的使用量要控制在AB=24,搅拌速度需要达到每分钟100r,在这种条件下,获取的丹酚酸B成分的含量是最高的。结论在提取与纯化滇丹参中的丹酚酸B成分的时候,可以应用絮凝澄清的提取方法来制作水提液,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的提纯液用量相对比较节省,不会造成污染。

  • 标签: 滇丹参 丹酚酸B 提取 纯化 工艺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乙酰螺旋霉素片的制备工艺和溶出度等内容进行分析与研究,来完善制备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乙酰螺旋霉素片的溶出度,使乙酰螺旋霉素片能够达到更好的消炎效果。方法相关科研团队对乙酰螺旋霉素片进行相应的制备,如粘合剂制粒的加入和干粒筛网等。以此来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对乙酞螺旋霉素片溶出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L-HPC含量与溶出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准确的记录,为后续药品质量的提升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结果乙酰螺旋霉素片的硬度和光洁度在相应制备工艺的操作下有了明显的提升,其溶出度也能展现出很好的效果。结论选择科学合理的制备工艺不仅能有效的提高乙酰螺旋霉素片的质量,还能间接的提高乙酰螺旋霉素片的溶出度。如果对制备工艺进行合理的改进与完善,还能将其应用到工业领域的发展中,对医药领域的发展起着推进作用。

  • 标签: 乙酰螺旋霉素片 制备工艺 溶出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快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在多个领域进行广泛应用,而且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态势,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生物制药技术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将其在我国制药行业中进行应用,可能为健康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文中从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概况入手,对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 标签: 生物制药技术 制药工艺 应用 发展前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加工炮制一体化延胡索饮片与传统工艺炮制延胡索饮片的镇痛作用状况。方法首先用薄层层析法测定传统工艺炮制延胡索饮片和加工炮制一体化延胡索饮片成分状况,再用小鼠扭体法、热板法观察传统炮制延胡索与新炮制工艺延胡索镇痛作用。结果从延胡索饮片成分测定结果上来看,加工炮制一体化回收率和测得量均高于传统工艺炮制。三种延胡索样品和阳性对照组均可让小鼠扭体潜伏期时间延长,20分钟后扭体次数降低,均有镇痛功效。和生理盐水组对比,在此实验内,炮制延胡索,其镇痛可能性分别为63.2%、35.9%、21.3%、69.7%,特别是样品1抑制可能性可达到63.2%。对比样品1、样品2与生理盐水组各时间段舔足潜伏期60min和120min时,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样品1、样品2与样品3的60min舔足潜伏期状况,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工炮制一体化延胡索饮片和传统工艺炮制延胡索饮片对比,前者镇痛作用明显更具有优势性,因此,临床在应用时需结合患者状况综合性考虑给药。

  • 标签: 镇痛 延胡索饮片 传统工艺炮制 加工炮制一体化
  • 简介:目的比较谷氨酰胺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添加阶段的条件下,作为细胞生长液的成分,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中金黄地鼠肾细胞的培养效果以及后续生产工艺的影响。方法(1)以两种添加阶段:将谷氨酰胺作为细胞生长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加入细胞培养和培养细胞时临时配制后加入细胞培养;(2)以不同的浓度:按0.05、0.1、0.2g/L的浓度加入细胞培养。结合两种条件后,每种组合条件生产3批地鼠肾细胞,对所有批次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后续接种病毒后,对应的病毒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谷氨酰胺在培养细胞时临时配制后加入细胞培养所生产的地鼠肾细胞质量优于其作为细胞生长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加入细胞培养,采用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谷氨酰胺按0.1g/L和0.2g/L的浓度加入细胞培养所生产的地鼠肾细胞质量优于按0.05g/L浓度,在2种添加阶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但0.1g/L和0.2g/L的浓度之间,无论谷氨酰胺的添加阶段在培养基中添加P=0.513,在培养时临时添加P=0.82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所需的地鼠肾细胞培养中,谷氨酰胺适合在培养细胞时临时配制后加入细胞培养容器,浓度不宜低于0.1g/L。

  • 标签: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 谷氨酰胺 地鼠肾细胞培养 添加阶段 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