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了解高原低氧环境对机体的影响。①对1061人血红蛋白测定,分析血红蛋白增多的发病率;②对9451例门诊内科病人进行统计,分析高血压、低血压发病率;③对1012例住院病人进行统计,分析高血压、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高原心脏病发病率;④对482名在校小学生检查结果分析,了解在校学生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

  • 标签: 高原 低氧 机体影响 防治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之一,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高血压不仅是一种慢性疾病,更是一种潜在的风险,长期不加以控制和管理,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尤其是在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对高原区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将详细分析高原区域高血压疾病预防和有效治疗,为广大一线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高原区域 高血压 预防措施
  • 简介:才向卓玛的孩子小尼玛在青海省海北州人民医院刚一出生就面临着窒息而死的危险,经过医生16个小时的抢救,终于转危为安。

  • 标签: 儿科急救 高原 海北州 青海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高原白内障的特点,对其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原白内障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共125眼,对高原成熟期白内障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过熟期白内障采用先注吸液化的皮质后再娩核、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矫正情况及术后角膜散光程度。结果经治疗,125眼的脱盲率高达100%,所有患者术后3d的视力均大于0.05,其中裸眼矫正视力高于0.5的患者有85眼,占全部患眼的68%。所有患者的角膜散光均比较小,其中0级散光有83眼,占66.4%。结论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白内障发病率非常高,为高原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原白内障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原病是指正常人由平原进入高原(通常为3000m以上地区),或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时,由于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全或失调而发生的综合征,通常又称高山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2]。高原心脏病(highaltitudeheartdisease,HAHD)是慢性高原病的一种,指平原地区正常人移居高原后,在长期持续低压、缺氧环境作用下,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心肌损害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疾病,可表现出紫绀、胸闷、呼吸困难及水肿等,并出现相关辅助检查的改变。

  • 标签: 高原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妇产科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以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79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结果279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大出血11例,发生率4%。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23%,胎盘因素占24.03%,软产道损伤占9.74%。结论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由于分娩时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尤其我们青海省都兰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海拔平均超过3000米,气压低,氧气稀薄,相当于平原地区的62.0%-65.4%,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产后出血实际发病率更高,高原地区产妇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为平原地区的2-7倍,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为此针对高原地区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一些防治和护理的方法。

  • 标签: 高原地区 产后出血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高原肺水肿高原现场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部2008年3月至今期间发生的8例高原肺水肿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分析,并对临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8例患者通过持续吸氧、氨茶碱、速尿、地塞米松、能量合剂和(或)抗生素等治疗,8例均治愈(均后送平原治疗,经跟踪调查),治愈率100%。结论高原肺水肿虽然起病急、病情复杂、发展变化快,但只要加强现场治疗,并且在综合救治的同时,重视各重要脏器的保护,对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高原肺水肿 现场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cerebraloedema,HACE),又称脑型急性高原病,是一种恶性高原急病,是人体急速进入3500米以上高原,或从高原迅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或久居高原者在某些因素(如过劳、上感、剧烈运动)的诱发下,机体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应,由于脑缺氧而引起的严重脑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剧烈头痛、头晕、频繁恶心、呕吐、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精神萎靡或烦躁,甚至昏迷的一种高原特发病,属急性高原病中最严重类型之一,重者须及时救治。现将HACE的诊断及治疗介绍如下

  • 标签: 高原脑水肿(HACE)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技术。方法对20例急性高原反应的病人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本组20例病人,19例血氧饱和度上升,氧合指数上升,1例低转治疗。结论初进高原注意防止过劳,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是很重要的。克服对于高原病的恐怖心理。饮食、睡眠的规律性和规范性是保持体力和精力的重要因素,预防性药物的应用也可缩短病人适应高原反应的时间,增加应急能力。

  • 标签: 高原反应 护理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1634例产妇中788例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为48.22%。主要指征头位难产占32.49%,胎儿窘迫占16.75%,瘢痕子宫占12.31%,社会因素占11.04%,臀(横)位占8.76%,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占8.76%,高龄初产占5.08%,双胎占3.17%。结论剖宫产率增高是与孕妇受传统观念影响程度、围生保健、医患沟通、产科工作者技术水平,规范处理产程及手术指征准确掌握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剖宫产率 原因 自然分娩
  • 简介:目的掌握蒙古高原蚤种名录,为蚤类监测及疾病防控提供基础信息。方法搜集蒙古高原范围内公开发表的刊物和书刊等相关材料,以及既往蚤类调查资料,进行整理、汇总、核对、补充和完善。结果截至2010年底,蒙古高原范围内发现蚤8科42属189种(亚种)。结论蚤在鼠疫传播中有重要作用,在疫源地的监测和宿主媒介动物的检疫工作中应有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蒙古高原 名录
  • 简介:目的分析10年来剖宫产率和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1993年-2003年我院剖宫产病例1974例。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有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遏期妊娠、妊娠并发症、胎位异常逐渐下降,而胎儿窘迫、巨大儿、高龄初产、社会因素逐渐上升。结论加强孕产期保健及管理,改变产时服务模式,提高医务人员封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控制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率增高 原因探讨 1993年-2003年 剖宫产指征 剖宫产率升高 产时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高原肺水肿护理的效果与体会。方法特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高原肺水肿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将护理管理干预于观察组患者中应用,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相比较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急诊科高原肺水肿患者而言,将护理管理干预于其临床护理中应用,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急诊 护理管理干预 高原肺水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高原肺水肿(AHAPE)的最佳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方法:对86例肺水肿进行救治,吸氧,卧床休息保暖,选择有效的血管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利尿荆。结果:61例痊愈,24例好转后转到低海拔地区,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96.5%。11例在3年内反复多次发作AHAPE患者,采取逐级进入高原区,返回后休息,保持安静,避免劳累、受寒,戒酒等预防措施后再未发病。结论:以吸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AHAPE的最有效方法,AHAPE是可预防的。

  • 标签: 高原肺水肿 救治 预防
  • 简介:急性高原病(AMS)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国关于AMS发病机制的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AMS发病机制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即肺氧合效率降低,水转运失调和脑循环障碍。

  • 标签: 急性低氧 发病机制 急性高原病 低氧暴露 肺氧合 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