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对空气中正己烷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色谱/质谱仪测定空气中的正己烷。结果方法的RSD为3.74-6.73%,回收率为76.4-80.1%,最低检出限为0.3μg/mL。结论方法应用色谱/质谱仪,采用单离子扫描,避免了干扰,使分析结果更准确,大大提高分析测定的灵敏度。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 空气 正己烷
  • 简介:摘要色谱用FID检测器法直接进样法来测定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测定结果,检出限在0.002~0.05μg/mL之间,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6),回收率85.7%~110.2%之间,方法的变异系数在3.1%~9.2%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其结果均未超过卫生标准(PC—TWA苯6mg/m3、甲苯50mg/m3、二甲苯50mg/m3,PC—STEL苯10mg/m3、甲苯100mg/m3、二甲苯100mg/m3)的要求。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车间空气 甲苯 二甲苯
  • 简介:目的评价色谱法测定人红细胞膜反式脂肪酸的效果。方法用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出红细胞;选用三氟化硼一甲醇作为衍生剂,进行脂肪酸甲酯化,然后用色谱法进行分析,检测红细胞膜中3种反式脂肪酸(t—C16:1、t—C18:1、t—C18:2)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可使人红细胞膜上的3种反式脂肪酸(t—C16:1、t—C18:1、t—C18:2)得到良好分离,回归方程分别为Y=306.50X~0.7042、Y=242.58X-4.8796、Y=423.18X-3.0270,相关系数在0.9944~0.999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红细胞膜反式脂肪酸的回收率为80.9%-113.7%;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9%~8.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有效分离反式脂肪酸,分离效果好,适用于临床上检测血液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 标签: 红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 色谱法 气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晨间护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每天必须给病人扫,整理床铺,为了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我科开始采用“一一巾”湿式扫法。通过几年来的应用及微生物监测结果证明,此法安全可靠,简便,有效杜绝了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晨间护理 扫床
  • 简介:摘要目的完善医疗服务质量,深化医院服务理念及服务模式,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方法前访视、征求患者意见,解决患者重点问题。结果住院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推动医院业务发展。

  • 标签: 住院患者床前访视 提高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卒中偏瘫患者跌倒/坠的相关因素,探讨跌倒/坠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分析2009年至2010年发生跌倒/坠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卒中患者入院后通过护士的风险评估,安全教育,加上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可防止卒中患者跌倒/坠

  • 标签: 脑卒中 跌倒/坠床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完善护理服务规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护理人员在产妇住院期间,进行旁护理一对一手把手传授与育儿相关知识及技能。结果(1)满意度观察组满意292例与对照组205两组之差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提升率29%;两组之间满意度相比经SPSS13统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2)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与对照组相比,除臀部护理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均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3)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265例与对照组158例两组之差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提升率是35.67%。两组之间掌握情况相比经SPSS13统计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讨论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病区,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床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确保人工道护理的质量,探讨改良道湿化方法在人工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人工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实验组微量泵连接三通管,前端连接延长管,侧端一次性的氧气管,氧流量为5L/ml。对照组微量泵直接连接延长管。2组微量泵速度均为5~10ml/h。比较2组患者道湿化效果、依从性及道湿化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湿化效果满意率、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4%、90.0%2.3.3%,对照组依次为67.4%、68.4%、58.1%,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道湿化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提高人工道护理质量。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母婴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母婴旁护理模式(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完成)。出院前统计两组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旁护理模式更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优于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 标签: 母婴 床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旁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护理专业学生20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性的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进行传统教学;观察组11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旁教学。对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进行考核;请带教老师对两组学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带教老师对观察组学生评价亦普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旁教学模式是战役中高效而实用的教学方式,应用于护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

  • 标签: 床旁教学 护理
  • 简介:摘要根据产妇的生理需求,对产妇进行产后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帮助产妇掌握卫生保健知识,从中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母乳喂养和母婴健康。如何有效地满足产妇和家属对产后健康教育的需求,体现护理工作的内涵,我院从2010年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体需求,开展旁护理,使产科健康宣教从产前到产后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实践证明,通过开展旁护理健康宣教,为产妇提供了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母乳喂养,改善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

  • 标签: 产科 产妇 床旁护理(床旁洗澡 抚触 母乳喂养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垫在临床预防褥疮中的应用。方法对76例病人临床使用气垫8—36天,观察患者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发生褥疮。结论气垫具有防褥疮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垫床 褥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悬浮治疗大面积烧伤的优势,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护理。方法68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清创后卧普通翻身,按翻身护理;治疗组清创后卧悬浮,按悬浮护理。对比两组创面干燥时间、翻身时间。结果34例悬浮治疗患者创面比翻身患者创面干燥时间快,睡眠时间长,减轻护士工作量。结论悬浮治疗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和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悬浮床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坠发生的原因疾病本身,心理因素,年龄,药物的副作用,巡视观察不到位,未认识到潜在的风险,约束方法的不正确,设施质量等。探讨减少坠不良事件发生的干预措施首次评估的全面性,严格交班,安全警示,加强巡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栏的使用,适当的药物使用,患者安全管理地参与等。同时也介绍了发生坠护理不良事件后的处理安抚患方,对症处理及作相关的检查,建立应急预案等,强调护理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减少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神经外科 坠床 不良事件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颅内突旁段动脉瘤的临床经验,通过术后随访其疗效,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突旁段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科行血管内治疗的28例颅内突旁段动脉瘤,通过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结果28例患者共计28枚动脉瘤5枚行动脉瘤囊内弹簧圈栓塞;23枚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束时,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未见显影,支架位置准确无移位,支架内血流通畅,通过门诊、电话、随访3个月至24个月,28例患者Ran-kim评分0-4分。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突旁段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高血分流率的存在,大部分动脉瘤需要支架辅助弹簧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床突旁 血管内介入治疗 栓塞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