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肠炎的发生部位主要取决于原发肿瘤部位或放疗部位。由于盆腔是腹部放射治疗中最多采用的部位,加之直肠的移动差,70%-90%的放射肠炎发生于直肠。移动较大的结肠,如盲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在放疗时可坠入盆腔,进入放射野,也可伴发放射结肠炎。而比较固定的结肠部分如升、降结肠,极少发生。另外,25%-30%的病人伴有小肠放射肠炎,龙其是以往有腹部或盆腔手术史,小肠与盆腔有粘连的病人发生率真更高。

  • 标签: 放射性肠炎 保留灌肠 吸痰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庆大霉素合剂治疗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发生放射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40例治疗组与40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反应恢复时间为3.5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反应恢复时间为8天,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庆大霉素合剂治疗放射食管炎疗效确切,可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放射治疗。

  • 标签: 庆大霉素 食管 黏膜 放射治疗 放射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放疗致急性放射膀胱炎的护理。方法通过早期的治疗,护理,预防感染,健康宣教等。结果24例前列腺癌放疗致急性放射膀胱炎的患者,急性症状全部消失,顺利的完成了放疗。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训练膀胱功能,加强基础护理,注重预防感染等措施,是取得良好的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肺炎CT的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诊断放射肺炎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评价放射肺炎CT图像与其病理及发病机制相关。方法收集确诊放射肺炎30例,总结临床症状和CT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回顾放射肺炎发生机制,并根据其病理变化分析所产生的CT影像表现。结果30例放射肺炎患者的CT均有典型表现,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表现为照射部位相一致的磨玻璃样、点片状模糊影,此外有纤维条形影、代偿肺气肿、胸膜粘连、纵隔移位等影像学特征,这些影像学征象反映了放射肺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证据。结论CT对于诊断放射肺炎,确定其病变范围,肺内损害程度等提供诊断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及早控制病情,观察病情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甚至对评估放射治疗方案,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等都具有很大意义。

  • 标签: 放射性肺炎 发病机制 CT 放射治疗
  • 简介:例1,男,58岁,于2004年9月在外院诊断为直肠癌.2005年1月在外院行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病理报告:直肠中分化管状腺癌,分期T3N0M0,Ⅱ期.2005年3~8月行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6个周期.2006年9月行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3个周期.2007年8月行伊立替康+希罗达化疗4个周期.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局部放疗,总量8100Gy.2008年7月出现尿道直肠瘘.10月出现会阴部疼痛,行盆腔CT和超声可见盆腔肿物约3.0cm×2.1cm,突出会阴部皮肤0.5cm.2009年11月和12月行介入栓塞化疗.2010年8月胸部CT示双肺转移.2010年8月出现尿路梗阻而行膀胱造瘘术.

  • 标签: 体表直接 复发性肿瘤 放射性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脑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放射脑病发生规律。方法收集2006年3月—2011年8月我科接受放疗的72例鼻咽癌患者分析发生放射脑病的临床特征,进行。结果射脑病发生在鼻咽癌放疗后72例中12例经手术切除脑损伤病灶获得病理证实,24例行CT+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证实,36例行MRI检查证实,变均位于颞叶。结论射脑病多数发生在放疗结束后3年内与肿瘤分期、放疗方式以及高剂量照射等有关。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后 放射性脑病 临床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口腔黏膜炎的防治及护理。方法通过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的预防及放疗后致口腔黏膜炎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积极预防和治疗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口腔黏膜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使放疗能顺利完成。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血小板持续明显增多,骨髓巨核细胞过度增殖。治疗多采用骨髓抑制剂及放射核素磷(32P),1985年开始应用anagrelide,1990年以后开始应用IFN-α。32P是治疗ET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其可能诱发白血病,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但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32P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放射性核素磷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一起来自日本入境人员放射超标的调查,分析日本核泄漏后扩散的因素、对环境污染影响的范围及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损伤。方法对入境放射超标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气象流行病学分析,辐射损伤诊断和除辐射污染处理。结果2名放射超标人员经专用的辐射防护洗发、沐浴液进行全身淋浴去污,体表外恢复正常,对周围人群和环境无影响,其中1名人员甲状腺区及正前胸腺区γ射线值仍高达4μsv/h,需服用碘片。结论该起入境人员放射超标事件是由日本核泄漏引起,无锡机场口岸在日常检测中发现了核污染情况,进行有效处理后未构成对环境、周围人群的危害,确保了国境口岸安全、出入境人员健康和社会稳定。

  • 标签: 核泄漏 放射性 除污 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放射核素153钐-乙二胺四甲撑酸(153Sm-EDTMP)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和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用153Sm-EDTMP对196例骨转移病人进行内照射治疗,剂量(29.6~37.0)MBq/公斤体重(0.8~1.0mci/kg),治疗前先抽血,主要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治疗后观察骨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细胞及病灶的变化,并于治疗后2周及部分病人3个月各抽外周血同上化验项目。结果196例病人有164例(83.7%)骨痛缓解,随访35例病人有13例(37.1%)病人骨转移灶钙化或消除;治疗后2周病人末梢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与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t=8.19,7.39,5.00,4.15,P<0.01);而在三个月时随访的108例病人上述检查项目基本恢复。结论153Sm-EDTMP对转移骨肿瘤有明显的缓解骨痛,控制病情进展和消除病灶的作用;同时有降血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副作用,但是是可逆的。

  • 标签: 骨肿瘤 肿瘤骨转移 153Sm-EDTMP 外周血象 放射性核素
  • 简介:摘要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是发生于鼻部的恶性肿瘤,对放疗敏感,但放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导致放射口腔炎的发生,严重的放射口腔炎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而且往往使放疗暂停,造成放疗的疗程延长,甚至中断或放弃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采取放疗前的预防护理,放疗中的对症处理,放疗后的出院指导,能够有效地减轻放射口腔炎反应及防止其加重,保证放疗计划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 放射性口腔炎 放射治疗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干预在鼻咽癌放疗患者预防放射口腔粘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本组门诊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比组,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比组釆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了选用常规的护理外还实施有针对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放射量达30GY、50GY、70GY时,分别进行囗腔粘膜放射损伤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放射量达30GY时两组口腔粘膜损伤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量达50GY、70GY时两组口腔粘膜损伤程度比较,观察组以Ⅰ、Ⅱ级为主,而对比组以Ⅲ、Ⅳ级为主,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对比组口腔粘膜损伤程度明显比观察组严重,而且发生放射口腔炎的患者明显比观察组增多,均P<0.01。结论鼻咽癌放疗期间实施临床干预不但有助放射口腔炎的预放和治疗,而且有效地减轻患者放射口腔粘膜损伤程度,确保放疗进程和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鼻咽癌放疗 放射性粘膜损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配漱口液治疗放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方法以本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在本科放疗的3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疗开始每天于放疗前和进食前后预防性地含漱自配漱口液,直至放疗结束后10d。另选同期鼻咽癌放疗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进行常规口控护理,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于放疗前及进食前后以氧化电位水漱口,必要时行雾化吸入。监测两组放疗期间口腔酸碱度和唾液分泌量变化,记录患者进食情况,口腔黏膜变化,吞咽疼痛与放疗剂量的关系等。最后比较两组发生口腔黏膜反应的程度。结果放疗至30Gy时,两组疗效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至60Gy及放疗结束后10d,实验组3~4级黏膜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唾液分泌量及唾液pH值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也较对照组轻。结论自配漱口液有消炎、止痛、减轻水肿等作用,可用于综合防治放射口腔黏膜反应,为患者完成放疗创造条件。

  • 标签: 头颈肿瘤 放射疗法 口腔黏膜 辐射损伤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对预防及治疗乳癌放疗患者急性放射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首程治疗的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放疗开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放疗前均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照射野皮肤不使用任何药物涂抹或喷雾。观察组放疗开始第一天即使用医用射线防喷护剂行保护喷雾至放疗结束。结果观察组在放射皮炎的预防及治疗乳癌放疗患者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见表1。结论医用射线防护喷剂能有效地预防急性放射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

  • 标签: 射线防护喷剂 乳癌放疗 放射性皮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