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抵御病原体、维护身体健康的保障。尤其是当冬春季节呼吸道疾病肆虐之时,人们多希望对儿童和老弱者使用免疫增强剂,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但近年来,专家们发现免疫并不总是对身体有利的,免疫功能低下固然不利,免疫功能亢进,或者在某种情况下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也会引起疾病。因此,免疫增强剂并不能随便用。

  • 标签: 免疫增强剂 呼吸道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细胞 受损细胞 破伤风抗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院外糖尿病患者的随访过程当中运用行为干预,对院外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自我院内分泌科病房出院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住院期间均参加同样的小课堂糖尿病教育,出院后进行同样频次的随访,其中干预组在随访过程中运用行为干预,分别于3个月,半年后评价患者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自我管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代谢指标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 标签: 行为干预 糖尿病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大幅度增多,营养过剩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尤其是儿童肥胖,不仅仅是在发达国家,在中国,这几年的势态也愈演愈烈。儿童肥胖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严重且持久的不良影响。为了了解儿童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本文对美国在儿童肥胖防治工作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综述。希望能对我国儿童肥胖的防治工作有所启示。

  • 标签: 儿童肥胖 防治 中美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士维护患者安全的护理行为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156例产科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重视维护患者安全。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重视维护患者安全有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产科 维护安全 护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临床输血不规范行为的对策以及方法,从而降低临床输血安全隐患风险。方法选择我院输血病例为研究对象,查看患者护理输血病程以及记录,并统计临床输血不规范行为。结果我们通过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统计分析出我院护理人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会出现查对制度执行不严、血液在室温放置时间过久、不重视输血过程前15分钟观察、不正确的血液加温方法、不正确的加压输血等不规范行为,其比例分别为21.3%、29.79%、29.8%、12.8%、6.31%。结论临床输血中不规范行为对患者危害甚大,医护人员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时时提高自我医护水平,降低医患纠纷,确保每位患者健康安全,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 标签: 临床输血 不规范行为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对哮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来我院一种的哮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护理模式即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干预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哮喘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哮喘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平均急诊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明显提高了哮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提高了哮喘患者哮喘发作总控制率和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临床健康状况。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 标签: 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 哮喘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行为问题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亦可影响今后的人生。由于目前家庭结构、父母抚养方式、价值观念等因素的改变,儿童行为问题有升高趋势。

  • 标签: 儿童 行为问题 家庭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潍坊市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及口腔健康状况,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保健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潍坊市学龄前儿童1280名,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卡方检验。结果学龄前儿童存在口腔不良习惯的有787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4.9%;存在各类口腔疾病的有87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1.8%。结果显示,口腔不良习惯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具有影响。结论父母应当采用积极的措施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良好的口腔习惯,以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学前儿童 口腔健康 行为调查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现在社会的高发病,由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程度低,并不知道其发生的原因。因此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调查发现不注重日常饮食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合理的控制饮食对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很好地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患者个人及家庭对疾病的认识度不够是造成不良饮食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不良饮食行为 原因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旨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286例,给予患者系统的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率、血压控制率、饮食合理率及健康状况评分。结果经过系统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后患者知识知晓率为94.06%、服药依从率为92.31%、血压控制率为93.00%、饮食合理率为94.76%、健康状况评分为93.52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血压患者自我行为管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掌握饮食规律和服药规律,有效控制血压。

  • 标签: 自我管理 行为干预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了解了解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和营养行为,为指导大学生的膳食营养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论文通过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某高职院校的2013级383名女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对营养物质的来源知晓率为水>糖>脂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对营养物质的功能的知晓率依次为糖>蛋白质>脂类>水>维生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结论75.2%的学生体质正常;14.6%的学生体质偏轻;8.4%的学生体质偏重;1.8%的学生肥胖;学生对糖、蛋白质、脂类的来源及功能的知晓率分别为72.5%和57.2%;对水、矿物质、维生素的来源及功能的知晓率平均为49.3%和37.4%;对膳食纤维的来源及功能知晓率为32.6%和29.3%。32.6%的学生每天吃早餐;学生早、中、晚餐每天的频率为32.6%、65.3%、40.7%;非正餐零食每天的频率高达52.3%。正餐的不合理摄入和非正餐零食的摄入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影响学习的质量。

  • 标签: 营养调查 大学生 营养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模式进行探究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9-11岁生态移民儿童140例。将140名儿童随机划分为2组,每组70人。认知组在家庭、学校干预的基础上通过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沙盘组则在家庭、学校干预的基础上通过团体沙盘疗法进行干预,分别在干预8周及干预结束后12周回访两组干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院规模的扩建和就医人员的增多,近来药剂科及各个临床科室新招录人员有所增加。作为一个全新的和不同于学校的环境,医院对新招录人员的学术水平和职业规范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在刚来的这个阶段中,新招录人员要学会与上级领导、同事、患者或医务人员打交道。因而从一开始就培养成高水准的职业修养对新招录人员的尽快转型非常重要。

  • 标签: 新招录人员 执业行为 形象 态度 言语
  • 简介:目的了解深圳市托幼机构儿童饮食行为状况,分析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干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调查了深圳市31所托幼机构的儿童共10138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儿童家长填写,内容包括儿童及家庭一般情况、儿童的饮食行为和家长对儿童饮食的态度及行为等。结果90%以上的儿童定时、定点、定量吃饭,一些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较高,吃饭时看电视听音乐或玩玩具、大人喂饭和挑食偏食的发生率分别为66.5%、62.6%和58.4%。年龄大(OR=0.647)、主要照顾者为父母(OR=0.843)、父亲文化程度高(OR=0.851)、母亲文化程度高(OR=0.863)及家长引导孩子科学进食(OR=0.560)为儿童健康饮食行为的有利因素,儿童饮食行为较好;而家长吃饭时教育孩子(OR=1.609)、强迫孩子进食(OR=2.815)、因孩子吃饭不好发脾气(OR=1.849)和父母挑食(OR=1.771),为儿童饮食行为的不利因素,儿童饮食行为较差。结论要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主要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的认识,提高喂养技能,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托幼机构儿童 饮食行为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保健全程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保健的儿童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接受保健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儿童100例,对照组儿童给予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模式,观察组儿童在接受传统以体检为主保健模式的基础上接受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对两组儿童的保健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出现问题以及家长育儿知识知晓率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的过程中,在传统以体检为主的保健模式基础上给予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可以提高儿童保健的效果,促进儿童生长发育,避免儿童出现行为问题,提高家长育儿知识的知晓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儿童保健 心理行为评估及干预 生长发育 育儿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健康行为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食道癌根治术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健康行为的改变。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促进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食管癌 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