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措施,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药物护理与饮食护理方式,试验组除此之外还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心理状态以及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医护人员应该采取药物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乙型肝炎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蒙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蒙西医结合 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对其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值与40例健康者对比。同时结合病情变化,对改善患者以及恶化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各组检测值。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相比健康者要高,差异明显,P<0.05;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相比慢性乙肝患者更高,差异明显,P<0.05;改善患者的的IgG、IgA、IgM以及TBIL水平明显比恶化患者高,且PTA明显比恶化患者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能够通过检测值大小对肝细胞的受损情况进行评估,在患者肝功能的评估上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2组均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的ALT和TBiL明显下降,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改善肝功能效果优于单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丹红 还原型谷胱甘肽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于本院就诊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93例,随机将其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实验组)和拉米夫定组(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而对照组患者口服拉米夫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相比,治疗12、24、48周后ALT、AST及HBV-DNA含量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实验组经治疗后HBV-DNA、HBeAg/anti-HBe转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药物。

  • 标签: 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0例,根据乙肝进展将患者分为重症乙型肝炎组,重度乙型肝炎组,中度乙型肝炎组及轻度乙型肝炎组,另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IgA,IgG及IgM水平。结果治疗前四组乙型肝炎组患者IgA,IgG及IgM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随着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IgA,IgG及IgM水平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0例患者中98例患者好转,42例患者出现恶化,且好转患者各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恶化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反映乙型肝炎病情进展情况。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球蛋白 评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复发的影响。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0例慢性乙肝多次复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个人的心理调适、饮食,用药、自我保健、自我防护、日常修养、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复发率的差别,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充分认识到遵守医嘱的重要性,复发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使乙肝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有效防止病情复发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复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拟中药组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和CLDQ等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拉米夫定口服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另给予中药凉血护肝汤口服。治疗前后分别测两组患者血ALT、TBil、Alb、HA、LN及IV-C水平,同时填写CLDQ量表。结果治疗前以上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两组患者血ALT、TBil、Alb、HA、LN及IV-C水平均低于对照线(P<0.05);治疗后治疗组AS、FA、SS、AC、WO均高对对照组(P<0.05),EF治疗后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凉血护肝汤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异常,并可使血清HA、LN和IV-C水平降低,有抗纤维化作用,可以很好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药 凉血护肝汤 肝功能 慢性肝病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APRI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检测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CAPRI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T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结果接受CAPRI细胞治疗的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p<0.05)和乙肝病毒DNA(p<0.01)均明显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p<0.05)、CD4+T细胞(p<0.05)、CD8+T细胞(p<0.01)数目均明显增加,CD4+/CD8+由1.28±0.08降至0.98±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PRI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降低乙肝病毒DNA水平,改善肝功能;CD8+T淋巴细胞在CAPRI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发挥主要作用。

  • 标签: CAPRI细胞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BV血清标志物检出率变化情况。方法收集辽化总医院2012年排除肝炎及相关病区共6532例患者,采用AxSYM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包括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结果及相关资料。并将每例5项标志物结果作为一种模式,对各项标志物及检出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V血清标志物5项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抗-HBc(54.6)、抗-HBs(48.2)、抗-HBe(27.5)、HBsAg(9.6)、HBeAg(2.4)。每项标志物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532例患者中,5项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可归纳为10种模式,检出率≥1%的模式有7种,“全阴性”模式占第一位。不同年龄段不同模式检测结果不同,≤20岁人群以“全阴性”和“抗-HBs阳性”模式为主,>20岁人群以“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等模式为主。“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HBsAg、抗-HBe、抗-HBc阳性”等模式检出率呈两端低、中间高分布,20-65岁人群检出率高。结论总人群HBV感人率依然较高,HBV血清标志物检出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低龄人群HBsAg检出率明显下降。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酶免疫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抽取我镇1-15岁儿童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以经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另一组为对照组不实施加强乙肝疫苗接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儿童血清HBsAg、抗-HBc和抗-HBs,比较其阳性率,并对经过预防接种后仍HBsAg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免疫人群效果理想,加强性接种能更好的提高预防接种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大规模接种中不可预知因素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 标签: 乙型肝炎 预防接种 HBsAg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对乙型肝炎携带者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作用。方法将乙型肝炎携带者98例分两组干预组49例,采用全程的规范化健康知识教育;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临床知识讲解。对两组教育效果采用相关知识问卷考核的方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49例中,24例为掌握,21例为了解,4例为不了解,总知晓率达91.8%;对照组49例中,4例为掌握,12例为了解,33例为不了解,总知晓率仅32.7%。干预组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型肝炎携带者进行全程的规范化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掌握该病的有关基础知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提高健康生活质量。

  • 标签: 乙型肝炎 健康教育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进行单个指导、口头讲解、印成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复诊时测试、评分。对照组除正规、系统的治疗外,仅口头介绍一些乙肝健康知识。结果在正规、系统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67%)。结论乙肝患者除了进行正规、系统治疗外,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健康教育 乙型肝炎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和探讨如何诊断该病,如何防止和治疗该病,参加本研究的病例患者共有24人。方法我院于2010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选取了我院患有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患者病情严重,一共有24例乙型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参与本研究。结果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大多数人都可以同时患有胰腺炎,且多为急性,易误诊,治疗也比较困难。结论定期检查,注意检查结果的分析。

  • 标签: 乙型肝炎 胰腺炎 实验室检查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的父婴传播方法,主要选取了30个孕妇丈夫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丈夫的血清呈现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形式,而孕妇则不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在受孕之前注入乙肝疫苗,使疫苗免疫至抗-HBs(+)之后再进行妊娠。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自怀孕20周的时候每隔四周就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到产前。实验主要采用的是对照的方式来进行,可以选取入院的没有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夫妇为参照对象。实验结果显示,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剂的新生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要远远小于对照组,且免疫力也相对较强。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在孕前和孕期都注射乙肝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父婴传播 预防免疫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乙肝病毒所引发的,在临床上的主要反应是以肝脏的炎性病变为主,并会引起人体内其他器官发生相应的的病变损害的传染病。在我国每年因慢性乙肝所造成的经济性损失非常巨大,目前应用乙肝型疫苗对乙型肝炎进行防治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同时也能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病几率。在本篇文章中针对国内外有关乙型肝炎疫苗在接种后出现的特异性反应的文献,从而对乙型肝炎类疫苗的异常性反应进行评价。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特点和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水平与恩替卡韦长期疗效的相关性,旨在为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8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9例患者,研究组给予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统计两组药物治疗后0周、24周、48周、96周病毒DNA水平变化,及HBeAg阳性、阴性患者治疗0周、24周、48周、96周病毒DNA水平。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研究组病毒DNA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阴性患者随着用药时间延长病毒DNA水平有所下降,但治疗24周与96周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恩替卡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HBeAg水平与恩替卡韦长期治疗无相关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水平 恩替卡韦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症状或不良反应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