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被爸妈发来的养生微信轰炸过!比如说,告诉你早起喝杯蜂蜜水,就能排毒养颜清宿便?

  • 标签: 排毒养颜 蜂蜜水 宿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份至2017年6月份的2568次消毒供应室临床操作,实施前采用常规的6S管理模式,实施后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物品供应参数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安全识别能力、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物品准备时间、取物时间、物品补充时间均低于实施前,物品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应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模式 消毒供应室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酚麻醉临床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4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共128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镜检查,观察组采用丙酚麻醉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丙酚麻醉胃镜检查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镜检查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当中使用丙酚麻醉胃镜检查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促使患者能够拥有良好的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此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异丙酚 胃镜检查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单硝酸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2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单硝酸山梨酯缓释胶囊,对比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5.3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87.1%,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占95.31%,明显优于对照组85.48%,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硝酸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显著,患者的心绞痛以及心电图改善情况较好,有效降低发病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 心绞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进行非清髓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1-2016.1间收治的36例老年血液病患者,均行非清髓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为其提供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手术结束时与护理结束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结束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包括活力、生理功能、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周围环境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前后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为老年患者行非清髓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优化采纳。

  • 标签: 老年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方针刺方法和传统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异同。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骨性关节炎患者34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行西方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针灸治疗,利用VAS评分及WOMAC指数评分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对西方针刺方法及传统针灸方法在体表位置、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上的比较,体现两种方式治疗慢性疼痛的异同。结果显示西方针刺法治疗效果高于传统针灸治疗法,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西方针刺治疗及传统针灸治疗约有65%在体表位置上相同,且两者方式位置及临床象征符合率约为70%左右。结论西方针刺法及传统针灸法治疗慢性疼痛时在体表位置、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上既存在差异,也存在一致性,从解剖学及生理、病理性上应对传统针灸进行再创新延伸。

  • 标签: 西方针刺 传统针灸 慢性疼痛 异与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丙酚分别复合氯胺酮和芬太尼在小儿麻醉术中及术后的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6年7月收治68例3~8岁拟在全麻下行择期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儿,不拘性别。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丙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丙酚组(B组),每组34例用于小儿全麻的对比。比较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的对照研究。结果两组镇痛及镇静效果均满意,但B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明显高于A组。结论氯胺酮复合丙酚能协同作用互为补充,用于小儿麻醉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异丙酚 氯胺酮 芬太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门诊小儿口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3月在小儿门诊口腔手术中应用的6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结果两组患儿麻醉前后心率比较观察组在麻醉后5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与麻醉前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麻醉后6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5min和手术结束时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门诊口腔手术麻醉起效快,过程平稳,恢复完全,不良反应少,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氯胺酮肌注,临床值得进一步应用。

  • 标签: 异丙酚 氯胺酮 小儿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6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采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采取甘草酸镁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治疗后TBIL、AST、ALT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前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高血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重点筛选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本院骨科救治的高血压手术患者91例,以不同麻醉方法为依据,对91例患者分组实验组(46例,施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参照组(45例,施以静脉复合全麻),同时对照、观察两组“优良率”、“并发症”、麻醉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等。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对,实验组4.35%,低于参照组22.22%,(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手术患者展开麻醉工作时,建议选择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方法,在改善机体优良率的基础上,可充分防治并发症,从而提升高血压手术操作流程安全性。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高血压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心绞痛使用硝酸山梨酯联合环磷腺苷葡胺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6~2016.4收入88例老年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消心痛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心痛联合心先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情况。结果治疗效果比较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优于对照组77.3%,两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消心痛联合心先胺治疗老年心绞痛效果较为明显,对于患者病情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消心痛,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联合 老年心绞痛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痛经患者的疗效,探讨中医“病同治”的应用机制。方法通过研究2013年-2015年接受三伏贴治疗的患者192例,通过统计分析观察其有效率和症候改善情况。结果192例患者治疗后有效率较治疗前增加,同时症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伏贴可改善阳虚患者症状,体现中医“病同治”辨证论治“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三伏贴,异病同治,穴位贴敷,冬病夏治,中医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胆囊切除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丙酚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SBP、DBP和HR指标变化平稳(P>0.05),而对照组气腹后的SBP、DBP和HR指标均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硝酸甘油用量、气管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麻醉效果,确保手术安全性。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 异丙酚 瑞芬太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拟行数字减影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0)。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和丙酚1mg/kg,继之以丙酚4~6mg/(kg?h)和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继之以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0)、再灌注后1h(T1)、再灌注后3h(T2)各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术前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正常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T1时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T2时观察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2h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T1?和T2时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时,丙酚麻醉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浓度,对人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脑梗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剂量差异下甘草酸镁对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大剂量组(200mg)与小剂量组(100mg),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P<0.05);大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小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甘草酸镁对肝衰竭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其中以大剂量的治疗效果相对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异甘草酸镁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参麦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山梨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12例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qd;单硝酸山梨酯25mg/d,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也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可起到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疗效,联合用药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肺心病 心力衰竭 参麦注射液 单硝酸异山梨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舒芬太尼联合丙酚麻醉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80例,根据其手术麻醉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即舒芬太尼联合丙酚组)40例;对照组(即常规组)40例。而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后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进行相应的麻醉措施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方面对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概率分别为5%和30.00%,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酚麻醉措施与其他麻醉措施相比效果较明显,且不良反应率也相对较低,适合在日后的有关治疗中加以借鉴和参考,临床意义大。

  • 标签: 甲状腺 舒芬太尼 异丙酚 麻醉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0)。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和丙酚1mg/kg,继之以丙酚4~6mg/(kg?h)和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继之以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0)、再灌注后1h(T1)、再灌注后3h(T2)各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术前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正常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T1时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T2时观察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2h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T1和T2时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时,丙酚麻醉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浓度,对人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脑梗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二氯醋酸二丙胺联合薄芝糖肽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使用复方二氯醋酸二丙胺联合薄芝糖肽,对照组使用5%葡萄糖加维生素C,比较前后疗效。结果联合用药可以显著降低ATL,HBsAg阴转率达到11.1%。结论复方二氯醋酸二丙胺联合薄芝糖肽治疗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 标签: 乙型肝炎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薄芝糖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