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干预模式对增强CT扫描患者扫描前心理状态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增强CT扫描的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74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37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的37例患者接受细节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扫描前的心理状态以及扫描结果。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CT扫描前的各项心理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37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检查图像合格,合格图像率为91.89%;对照组37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检查图像合格,合格图像率为72.97%;观察组合格图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37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37例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改善增强CT扫描患者扫描前的心理状态,能够提升CT扫描图像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 增强CT扫描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9月来我院检查肺部小结节的2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首次检查采用常规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3个月以后复查时采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按方法分为常规剂量CT组和低剂量CT扫描组,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剂量组检查出结节243个,低剂量组检查出241个,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权重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方面,低剂量组的指数更低,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扫描肺部小结节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低剂量 薄层CT扫描 肺部小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在肺部小结节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9月来我院检查肺部小结节的2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首次检查采用常规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3个月以后复查时采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按方法分为常规剂量CT组和低剂量CT扫描组,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剂量组检查出结节243个,低剂量组检查出241个,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权重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方面,低剂量组的指数更低,两组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薄层CT扫描技术扫描肺部小结节能够降低辐射剂量,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低剂量 薄层CT扫描 肺部小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副鼻窦64排螺旋CT低剂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60例疑诊为副鼻窦炎的儿童随机分成三组,固定管电压120kV,管电流分别设置100mAs(A组)、50mAs(B组)及20mAs(C组),获取2mm层厚的轴位图像(标准算法和骨加算法)及0.625mm层厚的冠状位图像。比较三组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价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结果三组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较A组,B、C两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降低了50%及80%。结论儿童副鼻窦64排CT扫描低剂量可以获得符合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信息,因而能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儿童 副鼻窦 低剂量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12例需行CT增强扫描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意见后,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辅以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扫描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两组伪影率。结果扫描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后,研究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伪影率为3.57%,显著低于参照组的14.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T增强扫描患者心理护理,能有效平缓患者紧张状况,降低伪影率,是理想的护理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CT增强扫描 心率 伪影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MR和CT动态扫描小肝癌(SHCC)强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8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MR和CT动态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法下小肝癌强化特征。结果98例患者中发现病灶140个,MR和CT动脉期分别发现127个病灶和90个病灶有明显强化,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CC在MR和CT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中的典型表现为高-低-低信号、高-等-低信号;不典型表现为高-高-高信号、高-等-等信号、低-低低信号,两种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和CT动态扫描均可显示小肝癌强化特征,但是MR动脉扫描期可充分反应SHCC的富血供特点,临床在定性诊断时可结合SE序列上的信号特征,MR扫描更由于CT扫描

  • 标签: MR CT 动态扫描 小肝癌
  • 简介:目的探讨CT扫描联合经皮穿刺活检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疑似SCLC患者120例,分别行CT扫描、经皮穿刺活检及联合检测。以术后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比较CT扫描、经皮穿刺活检单独与联合诊断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120例疑似SCLC患者术后经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SCLC患者91例、非SCLC患者29例。CT扫描检测检出SCLC70例,经皮穿刺活检检出SCLC76例,联合检测检出SCLC90例。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特异度与CT扫描、经皮穿刺活检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诊断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为98.90%,诊断符合率为91.67%,高于CT扫描(76.92%、75.83%)、经皮穿刺活检(83.52%、81.6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扫描联合经皮穿刺活检能显著提高小细胞肺癌患者诊断符合率,降低小细胞肺癌漏诊风险,为小细胞肺癌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T扫描 经皮穿刺活检 小细胞肺癌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4例CT增强扫描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的概率以及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较之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的几率较低,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经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到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有助于降低对比剂外渗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扫描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CT增强扫描 对比剂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传统肘关节CT扫描技术比较,探讨320排CT肘关节容积扫描优化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以缩短患者检查时间及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和取得高质量摄影图像。方法A组患者采用站立位,站立于检查床一侧,将所需检查肘关节至于扫描中心进行扫描;B组患者采用仰卧位,患侧肘关节摆放成标准解剖体位进行扫描;再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各关节面显示的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论能够配合体位摆放,单纯肘关节检查,无其他干扰因素CT扫描技术较有利于直接显示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同时减少了扫描曝光时间,优于传统的扫描方式。

  • 标签: 肘关节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80例脊柱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分析。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的定性准确率和定位准确率,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漏诊1例,误诊1例,多层螺旋CT诊断脊柱外伤的定性准确率和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7.5%(78/80)和95.00%(76/80),征象显示单纯屈曲压缩外伤32例,爆裂型外伤28例,骨折脱位型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对患者病情快速成像,有利于分析病情,并迅速对患者的病灶发展情况有准确了解,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 脊柱外伤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在肾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对本院62例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肾损伤患者进行CT增强及延时扫描,将结果同手术病理学比较并对CT扫描影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理学证实62例肾损伤患者中21例为Ⅰ级损伤,16例为Ⅱ级损伤,15例为Ⅲ级损伤,10例为Ⅳ级损伤,而借助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均诊断出,符合率为100.00%。针对不同损伤分级的患者,螺旋CT影像对具体损伤情况也清晰的表现出来。结论将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应用于肾损伤诊断中,对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螺旋CT增强及延时扫描 肾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与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收治的40例肝硬化伴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MRI与CT多期动态扫描,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效能。结果MRI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明显优于CT,p<0.05,两种诊断方式漏诊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MR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伴肝癌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MRI CT 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肝硬化伴肝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X线平片是腰间盘突出病变简单、方便而经济的检查方法。这种方法已经很常见,平片对显示腰椎生理弧度及椎间隙情况要比CT的有优势,而这两点正是平片诊断椎间盘突出较可靠的征象。再配合双斜位腰椎片,平片对椎体形态、大小、椎体位置、椎弓情况、腰大肌阴影等能更直观显示,因此,对其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X线平片分辨率低,不能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只能显示椎间盘变化、脊柱生理弧度变化、椎体边缘情况、Schmorl结节、钙化或骨化后纵韧带等间接征象。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X线与CT结合应用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干预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均行X线、CT检查,对检查过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两组方法结合诊断的准确率。结果X线与CT结合的诊断准确率是94.4%,与两种方法单独诊断的77.8%、85%比对明显较高。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采用X线与CT进行结合应用可使准确率提升。以总结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有意义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X线平片 诊断水平 腰腿疼 神经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不良反应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125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应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提出对应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125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其中离子型造影剂应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针对CT/MR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应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结合必要的护理操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诊断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CT/MR 增强扫描 造影剂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