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你有哪些好习惯?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仔细地想了一下我有哪些可以拿出来教育下一代或者能说事儿的好习惯。掰着手指头数了数,还真有几个,比如按点吃饭,不挑食,爱运动等等吧,这些习惯有的是刻意而为之,有的则是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逼着自己养成的。

  • 标签: 编辑 习惯 不挑食
  • 简介:近年来,上海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根据监管工作实际,在高风险食品业态中试点应用实时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将其作为实时监控预警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解决了餐饮服务单位中加工过程复杂程度高、从业人员管理难度大、高风险环节控制手段单一、管理措施效能低下的问题,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提升了监管部门监管和企业自身管理效能,实现了食品安全社会效益,体现了新时期下食品安全技术监管的特点。

  • 标签: 监控技术 食品业 高风险 应用 视频 远程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RTTU)对测量正常人群左心房功能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实时三平面超声技术,评价32例健康体检的成年人左心房功能(包括左心房存贮容积、管道容积及主动射血分数),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上述参数,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在左心房存贮容积(LARV)、左心房管道容积(LAC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方面相比,无差异;LARV、LACV及LAEF在三平面图像和二维超声图像显示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LARV=0.82,r^LACA=0.85,r^LARV=0.88,P〈0.05)。结论: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评价正常人左心房功能时有良好的相关烂。

  • 标签: 实时三平面超声成像 二维超声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标本保存对实时荧光定量HCV-R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份丙肝患者的血标本分离血清后,把每份血清标本分成6份分别放置在室温、4℃和-20℃条件下保存1天和1周后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相关分析。结果血清分别在室温、4℃和-20℃条件下保存1天和1周对HCV-RNA的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保存1周时间内,血清HCV-RNA的荧光定量检测结果不受标本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的影响。

  • 标签: HCV-RNA FQ-RT-PCR 标本保存
  • 简介:先进的医院文化是医院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新医院文化建设,形成医院文化建设成果,编辑出版了6册不同的文化建设书籍。通过总结提炼、汇编成册,起到了学习、传播的作用,不失为医院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丛书 编辑 成效 分析
  • 简介:摘要胎儿体表结构有较复杂的曲面改变,二维超声难以对其全面显示,因而,胎儿体表及脊柱畸形漏诊、误诊率较高。三维超声拓展了超声技术的空间显像功能,使超声诊断水平从平面上升到立体水平,本文通过对应用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并经产后手术或引产后尸检证实的73例胎儿体表畸形的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胎儿体表及脊柱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实时三维 超声 胎儿 体表及脊柱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获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200例疑似患者,针对所有患者尿样以及拭子标本在同一时间完成SAT检测以及CT培养检测,对检测后表现出差异标本利用PCR方法针对拭子标本实施二次检测,最后由最终的检测结果对SAT技术在实施检测过程中具有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详细评估。结果对细胞培养以及PCR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分别得出SAT技术在对尿样标本进行检测以及对拭子标本进行检测后分别具有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仔细分析二者最终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发现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CT试剂盒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采用SAT技术表现出了诸多的优点,最终的检测结果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临床针对CT检测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 沙眼衣原体 尿样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时PCR和颗粒凝集法检测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儿科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513例,采用颗粒凝集法与实时PCR,分别检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与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分析不同季节的儿童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结果应用实时PCR检测的MP-Ab阳性率明显高于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的MP-DNA阳性率,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不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冬季的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三个季节,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实时PCR检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颗粒凝集法检测,且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季节性差异。

  • 标签: 实时PCR 颗粒凝集法 儿童 肺炎支原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患者左室心肌同步性。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门诊或住院患者。对照组选择经问诊、查体、心电图、胸部X线及心脏超声等检查,确定心肺无异常、无内分泌疾病、肝肾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的健康成人30人,其中男14人,女16人,年龄37-79(56.61±10.56)岁。肥厚型心肌病组选择室间隔中上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1人,其中男17人,女14人,年龄37-87(60.93±14.48)岁。无左室流出道梗阻,无明显临床症状,尚未接受临床干预性治疗,并排除其它心脏疾患(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影响心功能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等)以及肝、肾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采用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连接心电图,X3-1探头于心尖四腔切面采集实时三维超声图像,测量各组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各节段达容积最小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及该标准差与心电图R-R间期的比值(Tmsv16SD*)。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1.左室整体射血分数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M组的Tmsv16SD、Tmsv16SD*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尚无明显临床症状、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左室整体同步性已减低。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肌病 肥厚型 左室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