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Ⅱ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诊疗过程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因腹痛行手术病理活检确诊,先后行两次化疗,最后疾病进展,累系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放弃治疗出院。结论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为少见的恶性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标签: T细胞淋巴瘤 肠病相关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甲型H1N1流感(甲流)病毒属单股负链RNA病毒,包含人流感、禽流感、猪流感这三种病毒的基因片段,传染性比较强,主要通过近距离接触及飞沫进行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对人们的健康及社会稳定均造成了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从甲流的临床表现及分型出发,就如何做好其治疗及预防工作展开探讨。

  • 标签: 基层医院 甲型H1N1流感(甲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4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再搜集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51例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细胞因子(IL-2、IL-3、IFNγ)水平以及治疗恢复组和尚未见效组的T细胞亚群水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L-2、IFNγ、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3、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恢复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IL-2、IFNγ、CD8水平低于尚未见效组(P<0.05),IL-3、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尚未见效组(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检测价值高。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检测价值
  • 作者: 汪政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摘    要】    膀胱憩室分为真性膀胱憩室与假性膀胱憩室。前者发病是先天性的,多指膀胱逼尿肌发育不良所致,包括输尿管芽及未闭的脐尿管等;后者多为后天性,是指膀胱壁肌层的局限性薄弱、膀胱壁粘膜膨出形成。临床以后者较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患者多分布在40-60岁之间。膀胱憩室临床症状多为分段排尿,合并感染时有膀胱刺激症,憩室内有结石或肿瘤时可产生血尿,现分享我院病例一例,汇报如下。  【
  • 作者: 丁祖虎孙晓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放射科辽宁葫芦岛125000)【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5-01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小腿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关节活动无障碍,一周前疼痛加重。查体:左小腿叩击痛,皮温无增高,软组织无肿胀。2影像学检查2.1X线检查左侧胫骨远端皮质增厚,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图a)。胫骨皮质完整,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2.2CT检查左胫骨远端前方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病变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心可见点状致密钙化影,周围可见高密度硬化环,邻近骨髓腔密度增高,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b)。2.3MRI检查胫骨远端圆形病灶,病灶中心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钙化),边缘呈环形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呈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c~d)。骨样骨瘤a.胫骨平片b.CT检查c、d.MRI平扫(轴位T1WI、T2WI)a.X线平片左侧胫骨远端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b.CT检查胫骨皮质内侧圆形密度减低影,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病灶周围骨质硬化c、d.MRI显示胫骨小圆形病灶,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周围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诊断与鉴别诊断本例为胫骨内局限性骨质破坏伴边缘骨质硬化,患者为青年,以小腿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应除外骨感染性病变,局限性骨脓肿常发生于皮质,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其内无钙化或骨化,周围有环形骨质硬化,临床上有红、肿、热、痛炎性症状和反复发作史,与本例不同。另外,MRI显示病灶周围有环形水肿类似恶性肿瘤征象,但骨质破坏灶边缘规整,周围有骨质硬化,不支持恶性骨肿瘤。CT显示低密度病灶内有点状钙化考虑为瘤巢,瘤巢的存在提示为骨样骨瘤或骨母细胞瘤,鉴于瘤巢直径小于2cm,周边骨质硬化明显,术前诊断本例为左胫骨骨样骨瘤。4手术记录与病理全麻下行左胫骨病灶手术,显露肿物,可见瘤巢直径约5毫米,边缘有硬化骨,清除病灶和硬化骨至有新鲜出血。病理诊断:(左胫骨)检材破碎,为纤维结缔组织和编织骨构成骨小梁,诊断为骨样骨瘤。5讨论骨样骨瘤是1935年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原因不明,可能是成骨细胞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所致。本病好发年龄为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阴血肿多发生于外伤、阴道分娩的女性,发生于剖宫产术后的较少见。本文对1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发生外阴血肿患者的发生原因、处理方式、效果等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外阴血肿 子宫下段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造成的B抗原的减弱的血型鉴定及临床用血建议。方法进行血型正反定型、唾液血型物质测定以及吸收试验。结果该患者为B型Rh阳性伴急性白血病反所致的B抗减弱,建议病情好转后复查血型。结论正确的ABO定型在临床输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

  • 标签: 血型鉴定 吸收试验 抗原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移植术后血栓形成患者拟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并应用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01月20日收治的1例肝移植术后血栓形成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拟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给予术后血栓护理干预,就获得结果进行观察。结果患者术后血栓症状获得有效改善,最终肝移植患者顺利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血栓形成患者于临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利于血栓症状的改善,最终促进肝移植术后血栓形成患者的预后提升。

  • 标签: 肝移植 术后血栓 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许唫唫1李隽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1.空军济南基地保障部门诊部  山东济南 250000;2.空军信息通信第五旅卫生队  辽宁沈阳 110000)  【中图分类号】R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220-01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27岁,因左侧下颌牙龈肿痛,咀嚼困难2天来我部门诊就医。查体:体温:36.8℃,白细胞:7.2×109/L,左侧下颌第三磨牙萌出不全,牙冠周围红肿明显,伴白色脓点,有触痛,未破溃。初步诊断为左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给予定时局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冲洗,口服甲硝唑片0.4g,每日3次,并嘱咐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次日上午患者出现双侧臀部对称性,大小不等, 直径约1~3cm,2片圆形紫红色斑块,边界清晰,有轻微瘙痒。未处理,继续服用甲硝唑片后,下午右手中指食指间,左手小指外侧见条样水肿性红斑,有压痛,未见水疱。考虑为甲硝唑过敏所致药疹,立即停药,给予温水清洗后涂抹地塞米松软膏,口服氯苯那敏,维生素C片治疗。1周后,药疹斑逐渐消失。  2 讨论  甲硝唑作为一种抗生素,适用于厌氧菌感染,对杀灭滴虫作用强大。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常见,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神经炎,甚至抽搐。少数病例发生荨麻疹、瘙痒、排尿困难等。近几年甲硝唑应用临床广泛,相关不良报道日益增多。口服此类药物过敏反应较少见,常被忽视,不易考虑。本例患者否认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药疹史、家族史,平时皮肤干燥,偶有瘙痒,会有不知何时磕碰瘀青,所以起初并未对其重视。出现药疹期间,未吃其他药物、接触致敏源,继续服用甲硝唑后症状蔓延、加重,表明为口服甲硝唑过敏所致。基层医师用此药物治疗时,需仔细询问病史,既往过敏史,家族史,向患者讲明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情摘要

  • 标签:
  • 简介:1月龄,即出生第2个月的宝宝在不断地加油长大,比前一个月有了很大进步。

  • 标签: 月龄 喂养 孩子 专家
  • 作者: 全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吉林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输血科吉林延边133000)【中图分类号】R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2-01新生儿溶血疾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体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溶血病(HDN)以ABOHDN为最多,其次为RhHDN,而MN系HDN少见。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了1例抗-M引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李某,30岁,女,朝族,无输血史。2010年第1胎和2015年第2胎分别死胎引产;2017年,第3胎产后出现黄疸,未及时治疗死亡;现为第四胎,产后24h出现黄疸,全身黄染进行性加重。体温36.5℃,心率132次/分,前平软,呼吸尚平稳,肝脾不大,原始反射存在,经皮测胆338.58µmol/L,住院期间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及鲁米那、尼可刹米等肝药酶诱导剂治疗,痊愈出院。2血型血清学检查2.1试剂广谱抗人球蛋白、抗-M、抗-N、抗-D、普细胞(均有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抗-A、抗-B(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A、B、O红细胞(本室自制)。2.2方法ABO血型采用常规正反定型;MN血型采用盐水法定型;新生儿血样应用抗球蛋白及乙醚放散试验。抗体鉴定及抗体效价滴定用抗人球蛋白方法。2.3红细胞血型患儿为O,MN,RhD阳性;其父为O,MM,RhD阳性。2.4新生儿游离抗体与抗体释放试验患儿血清与A,B,O细胞均呈凝集反应,释放液与A、B、O标准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提示有ABO血型系统以外抗体。2.5母亲及新生儿不规则抗体鉴定母亲血清ABO反定型时,与混合O细胞呈阳性反应,提示母血清中有ABO血型体统以外的抗体。将母血清、经DTT处理以后的母血清及新生儿血清、新生儿细胞放散液分别与普细胞反应,结果见附表。新生儿与母亲血样反应格局相同,有抗-M存在。2.6母亲血清吸收放散试验将母亲血清与O,M型压积红细胞在4℃下吸收1h,吸收后的血清不再凝集O,M型红细胞。将吸收后的O,M型红细胞于56℃水浴放散,放散液能凝集O,M型红细胞,而不凝集O,N型红细胞。从而进一步证实患者血清中有抗-M存在。2.7抗-M效价测定母亲血清经DTT处理后,抗球蛋白试验测得抗-M效价为256,新生儿血清经抗球蛋白试验测得抗-M效价为64附表母亲及新生儿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