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北京市:社会办医指南发布医师开诊所须5年以上临床经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了《北京市社会办医指南》,明确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乡镇和村除外)设置举办诊所的人士应具备几个条件,包括取得医师以上职称、在医疗机构连续从事5年以上同一专业的临床工作等。此外,医疗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北京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 标签: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卫生行政部门 医改 社会办医 临床经验 北京市
  • 简介:上海市:首个非盈利性三级医院的医改“破冰之旅”上海近年来社会资本办医最大项目--上海远大健康城在青浦奠基启动.最快3年后投入使用。未来的这个完全由民营资本按非盈利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打造的医院位于青浦徐泾镇.

  • 标签: 医改 三级甲等医院 三级医院 上海市 社会资本 民营资本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运用中护理的作用。方法对25例II型糖尿病患者进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没有不良反应,均获得完整数据。结论加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监测,并且获得完整可靠的血糖数据。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24h血糖监测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逐渐应用于临床,并且在指导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它能全面、客观的反映患者各时段血糖水平,通过CGMS提供患者血糖信息,可发现无自觉症状的反复低血糖发作、黎明现象和高血糖的峰值,还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波动类和走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运动时间、饮食指导,使糖尿病综合管理更加具体化,大大减少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科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先后为2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CGMS,现将其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对糖尿病患者进行24h~72h昼夜血糖监测。结果能够充分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有效发现低血糖。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仪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能有效解决糖尿病治疗中血糖监测盲点问题,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EEG对癫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84例癫痫患者进行24小时AEEG检测,以了解AEEG对癫痫诊断的价值。结果癫痫患者AEEG异常率及痫样放电异常率高结论AEEG对癫痫诊断与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全面分析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发展动态变化,为远程医疗长效有序发展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环比增长率和平均发展速度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发展动态进行分析,更加清晰地反映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发展动态变化趋势,更好地预测新疆地区远程医疗会诊未来需求量。结果远程医疗会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绝对增长量每年2000人次以上,发展速度不平衡,每年的环比增长率在13.9%-59.9%之间浮动,预计到2018年远程会诊量可达58211例;全疆各地区会诊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会诊量增量变化不一,发展速度差异明显,提示距离乌鲁木齐越远的地区对现代信息远程技术的需求越大,远程医疗会诊量也越大;远程会诊学科需求量也有明显差异,与新疆地区疾病谱呈正相关,与新疆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中疑难危重病种的分布也呈现显著的相关性。讨论新疆地区各级医院对远程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远程医疗的发展只有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内涵建设之路,才能将远程医疗成果广泛转化应用与临床实践,真正体现远程医疗价值和效益。

  • 标签: 远程医疗 远程会诊 环比增长率 平均发展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癌症晚期疼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份到2014年7月份接收的40例癌症晚期疼痛患者为主要对象,同期选择我院接收的40例癌症晚期不伴疼痛患者为对照组,依次对两组患者进行24h长程12通道心电图记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结果在Holter异常、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ST-T改变比较上,实验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即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癌症晚期疼痛患者存在一系列的心脏应激性反应,动态心电相比不疼痛患者存在明显异常,医师需要及时给予治疗,防止心脏受损。

  • 标签: 癌症晚期 疼痛 动态心电图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悸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变化,研究其相关因素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心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设60例健康的老年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心悸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DNN(24h内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及SDANN(24h内每5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值降低(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时域测值关系显示rMSSD(24h内全部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增高,SDNN、SDANN降低(p<0.01或P<0.05)。结论DCG检查能连续反映心电变化,分析其结果能对老年心悸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老年 心悸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源性昏厥的临床价值进行讨论。方法将随机收取的我院100例心源性昏厥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某些诱因使患者昏厥发作,然后在详细的记录下发作的时间、昏厥次数、心电图变化等状况。结果100例患者中,有昏厥症的40例(40.00%)、出现了心律失常60例(60.00%)、两者的发作时间相同。全部的昏厥患者中,R-R间期>3.0s40次,其中发生昏厥15次,心室停搏<3.0s115次,均没有发生昏厥,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治疗心源性昏厥,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疗效好等优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源性晕厥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62例阵发性房颤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6月~2014年9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并确认无阵发性房颤症状的健康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动周期对应最大P波时限均值为(128.1±3.5)ms,最小P波时限均值为(87.5±3.1)ms,P波离散度均值为(49.2±0.7)ms,以上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有特异性,检测具有无创性,安全性的特点,使用此种方式能够对阵发性房颤的始动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参考并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予以分析,并观察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按照年龄段将老年人分为A、B、C组,A组老年人为60~69岁患者,B组老年人为70~79岁患者,C组老年人年龄在80岁以上,对比三组老年人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从我院观察所得,C组以及B组老年人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老年人,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病发心律失常的机率越高,而三组之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偶发性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爱,老年人病发心率失常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应该予以重视。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特点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0例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小时记录60例患者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长RR间期发生总次数及昼夜发生频率的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发生1.5秒以上的长R-R间期共1286次,其中夜间966次,占75%。白天320次,占25%。发生频率夜间明显高于白天。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并长R-R间期是,应检测长R-R间期发生的频率,发生时间,结合临床和病史,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及窦房可考虑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必要时行人工起搏器及早给予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诊断心源性晕厥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为心源性晕厥的患者82例,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综合分析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晕厥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晕厥发作与心电图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82名心源性晕厥患者中,发生晕厥共计45例(54.88%)。晕厥发作的患者中,有33次R-R间期的时间大于3秒,其中有15次晕厥发作。发生的110次心室停搏的时间小于3秒的情况中,晕厥发作0次。晕厥发作患者和晕厥未发作患者的R-R期以及心室停搏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价格低廉的检查手段,在心源性晕厥患者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应当成为首选检查。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源性晕厥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使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旨在找到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份我院收治的8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以上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且同期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动态心电图的冠心病检出率为83.5%(71例),常规心电图检出率为50.6%(44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房性、室性早搏早发的患者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除房性、室性早搏早发现的患者外,其他类型的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常规心电图高,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治。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患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25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心电图监测的检出率。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变化,能够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患者出现猝死情况,具有重大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患者 动态心电图 监测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运动平板及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疑冠心病患者102例,61例入选病例均经冠心造影术确诊,经患者许可,分别给予102例运动平板检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冠心病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平板运动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0.3%,特异性为82.0%,准确性为84.5%;动态心电图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2.5%,特异性为85.4%,准确性为78.6%,比较两组敏感性,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高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运动平板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价值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年襄汾县结核病的流行动态,探讨分析与结核病流行相关的因素,为襄汾县结核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中心结防科2003-2012年接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计4950人的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探讨。结果4950名患者中,痰涂片阳性病人2148人;近10年接诊的肺结核病人,以2005年最多,以后呈震荡下行趋势;发病率以农民最高;成年人发病率高于儿童,且35岁以后,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结论襄汾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不容乐观。为有效遏制结核病的流行,仍需加强各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结防科的紧密合作,加强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加强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 标签: 襄汾县 结核病 流行动态 分析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入住我院并且通过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实施冠脉造影诊断之前均有进行专门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把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作为疾病诊断重要依据,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面的价值。结果96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符合ST段压低发作要求的有75例(78.13%)。75例ST段压低发作患者中,发生缺血性ST-T改变总有250阵次,其中症状性心肌缺血(45阵次,占18%)和无症状心肌缺血(205阵次,占82%)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且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在上午600~1200(130阵次,占52%)最高,在夜晚000~0600(20阵次,占8%)最低,两个时间段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作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的重要依据,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长远、系统的工程,其作用效果往往要在远期才能显现,所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非常重要。本研究利用文献研读法归纳总结出影响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及经费因素、免疫规划管理因素和免疫规划业务工作,并采用专家意见法为各因素及细分指标赋予权重分数。得出的因素权重表可以用于后期的评价和改进工作,有利于疾病防控管理能力的提升。

  • 标签: 免疫规划 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对中老年人群代谢(MS)指标的动态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6月在本院400例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代谢指标作为观察资料,分析人群代谢指标后采取干预措施1年,于2011年7月再次对中老年人行健康体检,分析体检干预后的人群代谢指标,观察干预1年的中老年人群代谢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2010年6月本院400例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群代谢指标中高血压(69例)、糖尿病(121例),高脂血症(149例),2~3种超重者疾病合并症(61例),体检干预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合并症控制指标具有明显改善趋势,前后两组代谢指标比较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对中老年人群代谢指标的动态观察,通过体检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MS患者的血压、血糖及血脂等代谢检测指标,延缓中老年人群合并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健康体检 中老年 人群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