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耳鼻喉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耳鼻喉手术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前准备、康复训练、住院须知、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方面,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采取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取得更理想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耳鼻喉 健康教育 阶段性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阶段评估在神经源性膀胱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段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衡膀胱率与膀胱控制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阶段评估有助于改善膀胱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阶段评估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肛肠科护理中的实施。方法选取我院肛肠科收治的94例手术治疗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对比组间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肛肠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肛肠科手术治疗患者分阶段健康教育,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分阶段健康教育 肛肠科 护理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8-2017.5期间的剖宫产产妇中随机选择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入院待产顺序分为观察组65例以及对照组6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上进行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下床活动时间为23.45±2.16h,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32.19±9.27h,首次排气时间为26.73±11.12h;对照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以及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31.42±9.25h、42.43±1.64h、33.21±8.07h,观察组产妇在上述指标上的数据较对照组产妇相比有优势,P<0.05。结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改善剖宫产产妇恢复情况,调整产妇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 剖宫产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儿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白血病患儿30例,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家庭和心理变化等,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合理干预方案,并在护理后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生活质量评价表来看,30例白血病患儿在经过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在健康、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对于药物和医疗治理的依赖不再有强烈的需求。因是治疗前后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的白血病患儿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根据其需求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质量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年龄阶段 白血病患儿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文登区艾滋病的疫情流行规律基本符合国家艾滋病总体流行规律,即同样经历了传入期和局部流行期,并逐步从外地人口转入本地人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展的趋势。通过对文登区2005-2016年艾滋病跟踪监测防制工作发现,现阶段基层艾滋病防制及管理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现就基层艾滋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分析。

  • 标签: 基层 艾滋病 管理工作 存在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耳鼻喉科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治的102例耳鼻喉病症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对比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应用焦虑自量表(SAS)测评患者心理改善情况,并通过自制问卷测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度。结果通过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健康知识知晓度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眼鼻喉病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焦虑心理,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度,提升护理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阶段性健康教育 耳鼻喉科护理 健康知识
  • 简介:目的:探讨阶段性电话随访对急性胰腺炎出院病人饮食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160例急性胰腺炎治愈出院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常规书面出院饮食指导,于出院1、3、6个月常规电话随访。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分阶段电话随访指导饮食自我管理。半年后评定两组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胰腺炎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饮食自我管理比较第1个月无差异,而第3、6个月存在显著性差异;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胰腺炎复发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结论:阶段性电话随访可提高急性胰腺炎出院病人饮食自我管理的依从性,降低急性胰腺炎复发率,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电话随访 胰腺炎病人 饮食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耳鼻喉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耳鼻喉科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耳鼻喉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平均满意度为92%,对照组为7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缓解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并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不仅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更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阶段性健康教育 耳鼻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血病患儿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白血病患儿30例,了解不同年龄段的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疾病、家庭和心理变化等,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合理干预方案,并在护理后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生活质量评价表来看,30例白血病患儿在经过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在健康、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对于药物和医疗治理的依赖不再有强烈的需求。因是治疗前后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年龄段的白血病患儿具有不同的心理需求,根据其需求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质量积极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年龄阶段 白血病患儿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20例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其中<6个月的患儿66例,6—12个月的患儿22例,>12个月的患儿32例。分别对三个年龄段患儿的肝功能损害、黄疸、肺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畸形、腹泻、中枢异常、心肌损害、肾脏损害及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患儿年龄段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6个月、6-12个月及>12个月三个年龄段患儿的肝损害、黄疸、肺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畸形等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三个年龄段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脏损害、肾脏损害、营养不良等发生率之间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年龄段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黄疸、肺炎;6-12个月年龄段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肺炎、血液系统疾病、黄疸,其中以无黄疸型肝炎为主;>12个月年龄段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疾病。结论各年龄段的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均以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而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由巨细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呼吸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逐渐改善,但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却明确增大。

  • 标签: 不同年龄段 儿童巨细胞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