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2例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每晚外用1次;对照组98例外用维A酸霜,每晚外用1次,均连用8周,每2、4、6、8周复查,并记录皮疹消退情况及副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35%和6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5例,对照组复发15例,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选用。

  • 标签: 寻常痤疮 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肤创面诱导凝胶(商品名创无痕)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34处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治疗组)及34处常规处理(对照组)的兔耳创面的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13.4±1.3)d,较对照组(17.6±1.6)d(P<0.01)缩短,治疗组创面愈合后瘢痕较对照组更轻微。结论皮肤创面应用皮肤创面诱导凝胶能缩短创面愈合的时间及减轻创面愈合后瘢痕。

  • 标签: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三氯生 创面愈合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微柱凝胶法(MGT)配血不合的病例进行分析,为保障患者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方法针对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期间,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实施MGT交叉配血,检出37例患者配血不合。结果37例配血不合患者中,7例患者由于血型原因导致配血不合(其中,4例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2例患者抗B抗体减弱、1例患者为ABO亚型);13例患者自身抗体;6例患者产生不规则抗体;献血者为含有不规则抗体和多凝集红细胞各2例;7例患者由于其它(如患者使用药物右旋糖苷)等原因。结论结合患者妊娠史、输血史、用药史、临床诊断等,对患者交叉配血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保证ABO型血型准确无误,尽量选择同样的抗原阴性的红细胞为患者进行相同血型的交叉配血,将不规则抗体的进行筛检,确保患者输血过程的安全。

  • 标签: 输血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电灼术后应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促使宫颈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因宫颈真性糜烂或子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需作电灼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采用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局部用药者50例作为治疗组,电灼术后自然修复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阴道局部用药具有促进宫颈电灼术后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的作用。

  • 标签: 宫颈真性糜烂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 创面愈合 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 宫颈电灼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摆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分别用冷却林格氏液和常温林格氏液,对术后切口情况的比较。方法随机选100例4级核白内障病例,在摆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50例用冷却(15℃)林格氏液,50例用(25℃)常温林格氏液。对术后角膜切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切口水肿分3级。三级水肿(瓷白色)冷却液2例,二级水肿(灰白色)冷却液7例,一级水肿(基本透明)冷却液41例。三级水肿(瓷白色)常温液5例,二级水肿(灰白色)冷却液11例,一级水肿(基本透明)冷却液34例。结论冷却林格氏液较常温林格氏液减少术后角膜切口水肿程度,是在4级以上晶状体核乳化的过程中冷却超声乳化针头,可以避免对眼组织的热损伤,成本低廉。

  • 标签: 摆动模式 超声乳化 冷却 林格氏液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进行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选等相关检查,传统方法难以开展的项目变得简单、准确,达到更安全输血。方法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ABO及RhD),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结果18800例血型鉴定发现A2B亚型1例,RhD阴性24例,5000例交叉配血发现5例配血不合,其中1例是不规则抗体III细胞阳性;1例是不规则抗体II、III细胞混合阳性;1例受血者血清中M抗体,无法配血;1例含自身抗体(抗A);1例为A2B亚型含抗A1抗体。结论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进行输血相关检测,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血液输血,这对安全输血的意义非常重大。

  • 标签: 微柱凝胶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抗体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并发哺乳期乳腺感染的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并发哺乳期感染患者采用手术取出填充材料并排脓后、消除脓腔分隔、反复冲洗、置双管持续负压引流等治疗手段,彻底控制感染与炎症。结果23例患者治疗1~2周后,乳腺内感染均得到控制,完整保留乳房。随访5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经手术彻底清除异物并排脓、术后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是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并发哺乳期乳腺感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注射 隆乳术 哺乳期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联合纳米银水凝胶治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有RAU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纳米银水凝胶局部喷用,观察组采用纳米银水凝胶局部喷用后5min将rhEGF均匀喷涂于黏膜创面,两组均治疗致溃疡面愈合或2周止。结果实验组患者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为(3.20±1.50)d,对照组为(6.65±1.6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1)。结论rhEGF联合纳米银水凝胶对RAU治疗有明显促进溃疡面愈合,疗效显著,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纳米银水凝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氯芬酸纳凝胶加硫酸镁对多巴胺液体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治疗作用方法51例多巴胺外渗患者采用硫酸镁湿敷后用双氯芬酸纳凝胶涂抹,51例采用硫酸镁湿敷作对照观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1%,对照组有效率72.5%(∠0.05)。结论双氯芬酸纳凝胶加硫酸镁治疗多巴胺外渗引起静脉炎效果优于单纯用硫酸镁。

  • 标签: 双氯芬酸纳凝胶硫酸镁 多巴胺 液体外渗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硫酸镁温湿敷联合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对picc导管所致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观察我科1200例置管患者中,23例静脉炎的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7例,实验组96例,全程观察,24小时评价。实验组应用硫酸镁温湿敷加复方七叶皂苷外用治疗picc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疼痛缓解和局部肿消退的时间明显缩短,对照组只应用硫酸镁温热敷则疼痛缓解和红肿消退时间比实验组长。结果评价硫酸镁温热敷联合复方七叶皂苷外用治疗picc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显效快,易于观察,有利于提高静脉炎治疗的依从性。

  • 标签: picc导管 机械性静脉炎 硫酸镁温热敷 复方七叶皂苷凝胶外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局部高流量氧气暴露式疗法与密闭式湿润疗法治疗压疮疗效,比较两组压疮患者的治疗时间、疼痛观察、换药次数。方法60例患者共92处压疮,二期压疮48处、三期压疮32处、四期压疮12处,随机分为暴露式干式氧气局部高流量疗法组46例,其中二期压疮24处、三期压疮16处、四期压疮6处,密闭式湿润疗法组46例,其中二期压疮24处、三期压疮16处、四期压疮6处。结果应用密闭式湿润疗法组治疗压疮的疗效明显高于应用暴露式干燥疗法治疗压疮的疗效;应用密闭式湿润疗法组治疗压疮的换药次数、患者换药疼痛程度明显少于应用暴露式干燥疗法。结论通过本组病例对照研究所得使用密闭式湿润疗法治疗,明显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降低了压疮换药次数及换药时间。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为国家节省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暴露式干燥疗法 密闭式湿润疗法 压疮 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