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东陵区中小学入校新生结核杆菌感染情况,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辖区内所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年级新生2008-2010年共6434名新生进行PPD试验及胸透,并对PPD试验结果强阳性的学生进行胸透和拍片进一步检查。结果共检出PPD阴性3341人,阴性检查率为51.93%;阳性(含强阳性)3093人,阳性检查率为48.07%,强阳性274人强阳性检出率为4.26%。拍片发现肺结核7例,患病率为0.11%。结论PPD试验是学校新生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诊断方法。根据PPD试验结果,对学生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可有效的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与流行。

  • 标签: 结核菌素试验 学生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五年来济宁市泗水县肺结核患者痰结核分枝菌的耐药情况,为今后结核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固体L-酸性培养技术作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将分离培养阳性菌株送至山东省胸科医院汉光中心作耐药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6株结核杆菌耐药33株,耐药率15.2%,耐多药10株,耐药率4.6%,原发耐药率及获得性耐药率分别为2.6%和5.8%。耐单药顺位从高到低依次为SM(23.2%),INH(20.9%),RFP(18.6%),EMB(14.0%),青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且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结论加大对青年人的结核病治疗教育宣传,加强化疗管理,提高病人的规则服药率,减少耐药及耐多药的发生。

  • 标签: 肺结核 分枝杆菌 耐药监测 流行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室内质量控制,使结核菌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针对结核菌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加以加以严格控制。结果培养过程有序进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人员安全得到保障。结论对结核菌培养室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是必要可行的。

  • 标签: 结核菌培养 室内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结核菌素(简称PPD)试验结果的分布情况,以便指导在临床诊断肺结核时正确参考PPD试验结果。方法查阅近2年来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的病案记录,分析PPD试验结果分布情况,是否与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与痰涂片结果的级别之间存在关联等。结果女性患者PPD试验强性率高于男性患者,阴性、弱阳性以及阳性之间无明显差异;痰涂片阳性级别与PPD试验反应强度之间无明显关联;伴有感染、糖尿病、HIV等合并症的肺结核患者,其PPD试验阳性及强阳性率低于普通肺结核患者。结论PPD试验反应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性别、合并症等都可能会影响到PPD试验的结果,而PPD试验结果与痰涂片阳性级别之间无明显关联性,在应用PPD试验结果诊断活动性结核病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结核 肺/预防控制 结核菌素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四种常用结核菌培养基进行实际效果对比,评价。方法结核患者痰标本经前处理后,同时接种于四种常见结核菌培养基(包括匡铁吉琼脂培养基简称匡氏,丙酮酸钠细胞色素c培养基简称丙酮酸,改良罗氏培养基简称罗氏,小川辰次培养基简称小川)置37℃温箱内,每周观察2次,8周未生长按阴性判定。结果213份痰标本匡氏分离出126例阳性标本,结核菌平均初生长时间为18.0d菌落偏大,杂菌抑制较好,总体情况明显好于罗氏和小川,与丙酮酸大致相当。结论匡铁吉琼脂培养基相对简单易操作,结核菌生长快速菌落形成良好,有利于下一步的药敏实验。可作为分离鉴定结核菌的首选培养基。

  • 标签: 结核菌 培养基 分离 生长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结核菌的两种早期诊断的检验方法。方法对2012年11月本科119名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行γ-干扰素试验、PPD试验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在进行γ-干扰素试验和PPD试验的119名血透患者中,γ-干扰素试验阳性率39.5%,PPD试验阳性率43.7%;其中继发性肺结核的23例血透患者中,γ-干扰素试验阳性率为91.3%,PPD试验阳性率为73.9%。结论血透患者合并结核菌感染发生率高;γ-干扰素试验在诊断血透患者合并结核菌感染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 标签: 结核 &gamma -干扰素试验 PPD试验 血液透析
  • 简介:【用料】土豆、胡萝卜、青椒、肉、葱、姜【调料】盐、花椒、香醋、酱油、叉烧酱【做法】土豆去皮切丝,放入清水中浸泡到水清;胡萝卜、青椒、肉切丝、葱、姜切末:锅中放油,小火炸香花椒,下肉丝滑炒:加入香醋,酱油,放入葱姜翻炒;

  • 标签: 土豆丝 胡萝卜 青椒 花椒 酱油 切丝
  • 简介:目的了解广西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人群的特征,为有针对性对该人群实施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中男性占绝大多数,为94.54%;以中青年为主,占78.2%;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占76.4%;来自城乡的比例相近。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结核菌的危险性较高。结论应针对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的特征,加强相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 标签: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 双重感染 人群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技术,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改良罗氏培养法在检测结核病患者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评价FQ-PCR检测技术在痰结核菌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感染科收治的临床确诊的210例肺结核病患者的同一份痰标本分别进行FQ-PCR法,痰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结果FQ-PCR法,痰厚片涂片抗酸染色法,改良罗氏培养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78%,60%,23%。结论FQ-PCR法检测结核杆菌灵敏性和特异性比厚涂片法和培养法高。

  • 标签: FQ-PCR 痰厚涂片 痰培养 结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校入学新生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及患肺结核情况;更好的预防结核病在学校的发生与流行;为防治肺结核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中学高一学生2009~2011级新生4389名,用结核菌素(110000)0.1ml皮内注射,72小时后观察结果。皮丘直径达到或大于15mm视为阳性,虽不大于15mm但有水泡、溃烂、淋巴管炎者亦视为强阳性。强阳率分别是13.60%、21.41%、15.03%。对强阳性学生进一步拍胸部X片检查,肺结核检出率占强阳人数的0.40%,患病率占总人数的68.4/10万。

  • 标签: 肺结核 患病率 新生 防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宾阳县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人群的特征,为有针对性对该人群实施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得出结论针对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者的特征,因地制宜采取相关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措施。

  • 标签: 结核菌/艾滋病病毒 双重感染 特征分析
  • 作者: 陈莲袁有能唐小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感染性疾病科重庆402600)【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241-01自我科接结核门诊“三位一体”2年多,对5所学校学生6次集中做PPD试验以来,其中发生学生晕厥人次共4例,发生在6次中的2例,为规避这种案例再次发生,现对此进行分析及总结。1临床案例1.1这批学生是去年5月底共1083名:有初一学生103人、高一学生204人、高二学生449人、高三应届班学生214人、高三复习班113人,其中晕厥人数3人,都是高三复习班女生且是下午5点后做PPD试验。1.2这批学生是今年1月15日共113名:均是初一学生,晕厥1人,是男生上午11点后做PPD试验,且在晕厥后发生外伤(左眉上约2厘米长纵行伤口)。2从这2例案例分析原因如下:2.1这两案例发生时间均是在饭后大约4小时,了解中途均未进食为空腹。2.2做试验前均有轻微感冒症状。2.34名学生身体偏瘦,都有不同程度的偏食现象。2.4平时不爱进行体育锻炼,学习比较紧张。2.5三名女生均是月经期,有一名女生有晕血病史。3对案例总结如下3.1学生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前不能空腹:如果学生在上午10点后和下午4点后来做试验,提前向学生询问有无空腹者,如有者告知老师及学生,让其主动吃少许食物,并备以糖水及纸杯,以防低血糖引起晕厥现象发生。3.2学生做结核菌素PPD试验前不能有身体不适症状:发热(体温37.5℃以上)[1]、患有急性眼结膜炎、急性中耳炎、广泛皮肤病及急性传染病等。如有轻微不适,告知老师及学生试验的风险,并增加医务人员勤观察30分钟后再离开做试验点。3.3提前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身体基本情况:有无基础疾病,学生心理紧张情况,最好能提前给予心理指导,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对此次试验的目的提前了解。3.4学生来到做试验点:告知试验目的、做后观察时间(15-30分钟)[2]、观察地点、不适症状有哪些、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告知哪些医务人员。3.5医务人员提前准备:备好抢救车、氧气枕、20%GS、纸杯、白砂糖、棉签数包、根据学生人数适量安排医务人员进行观察等,以免在出现情况是慌乱。3.6给学生提供试验后观察期空间:空气流通、最好是空旷环境、有足够的座椅,便于学生休息、避免打闹不扎堆、同时也避免学生独自休息。以上是做结核菌素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外阴阴道假酵母菌病患者,研究患者的感染途径以及患病机制。结论治疗原则是积极去除假酵母菌阴道炎的诱因;规范化应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假丝酵母菌阴道炎 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