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讨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 2011 年 9 月至 2013 年 10 月的 120 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有 63 例,女有 57 例。结果: 120 例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的护理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 标签: 心脏病 介入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输尿管结石封堵器治疗对上段结石清石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输尿管结石封堵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结石清石术。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发症及结石清石率。结果:实验组中共有25例患者清除了上段结石,清石率为83.3%;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清除了上段结石,清石率为60%。实验组的清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输尿管结石,上段结石,清石率,输尿管结石封堵器治疗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拥有较高潜在的血栓栓塞风险,特别是脑卒中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致残甚至死亡。如何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成为众多专家研究的热点。左心耳是房颤卒中血栓的主要来源,在非瓣膜性房颤 >90%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瓣膜性房颤约 60%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研究表明进行左心耳封堵术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应用前景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使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 : 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 40 例先天性心脏病,且存在小、中室间隔缺损情况的患儿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给予参照组患儿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研究组使用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并对比两组患儿的心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 P > 0.05 ),在治疗后,研究组为( 8.93±1.13 )分,参照组为( 7.39±1.14 )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 P < 0.05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 40.42±10.39 ) mL ,未出现并发症情况,发生率为 0 ;参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254.63±45.97 ) mL ,出现 2 例并发症情况,发生率为( 10% ),研究组患儿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 对先天心脏病患儿采用食道超声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心功能,同时术中出血量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食道超声 微创封堵术 体外循环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胆道手术患者中使用胆汁回和护理效果。 方法 : 选取 2019 年 8 月 -2020 年 3 月 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胆道手术患者 50 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5 例。 对参照组予以胆汁回常规营养液回和 常规 护理,对实验组予以胆汁回和针对性护理 。计算 2 组胆道手术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气时间、 胃肠功能 恢复时间等。 结果: 实验组胆道手术患者的白蛋白、总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高于参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胆道手术患者的排气时间、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 , 2 组数据有显著差异( p < 0.05 ) 。 结 论 : 在胆道手术患者中使用胆汁回和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 标签: 胆道手术 胆汁回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超声诊断联合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者 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0)及对照组( n=50),观察组实施心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实施超声诊断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的直径的测量结果。结果:观察组直径的测量结果明显大于对照组测量结果( P<0.05),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者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检查,检查先天性心脏病的诊出率更高有利于术前的病例筛选、观察组心血管造影检查诊断检查先天性心脏病直径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在选择封堵器方面可以更加准确,利用超声诊断联合心血管造影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更佳。

  • 标签: 重症护理 亲情化护理 护理依从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注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其临床问题。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入的输血患者63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单采血小板进行注,在注完成后,63名患者中共有11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对其余52名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记录作为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个体状况进行分析,探讨相应的不良反应数。结果:在实验结果中显示单采血小板引发输血不良的实验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细胞计数等信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不显著,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中两组患者仅有白细胞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提示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血小板注后白细胞受到了明显损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总体来说,单采血小板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与患者自身的血细胞计数无明显关联,故而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时,相关研究人员建议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从其他角度来进行考虑,同时也需要提高单采血小板后去白率,并且做好血小板成分献血和采集设备的完善,尽可能降低非必要输血率,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满足现代化的临床治疗需求。

  • 标签: 单采血小板输注 输血不良反应 相关因素分析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对比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与常规小剂量静脉连续注 胰岛素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高血糖的治疗差异性。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48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小剂量静脉连续注,观察组则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分析应用成效。 结果: 从 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在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转阴时间以及尿酮体转阴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空腹血糖的对比中,观察组为( 6.1±2.5 ) mmol/L ,对照组则为( 7.2±2.8 ) mmol/L 。 结论: 采用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措施能够更好地控制( 低血糖时间)?? ,有利于防止血糖异常变化,并维持胰岛素浓度,是该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案,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皮下输注 静脉连续输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恩替卡韦联合腹水浓缩回应用于慢性乙肝肝硬化 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武汉市 黄陂区血吸虫 病 防治所 60 例慢性乙肝肝硬化 腹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 30 例。对照组予腹水浓缩回,观察组 予恩替卡韦联合腹水浓缩回,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 HBV-DNA(乙肝病毒基因 )、 ALT(谷氨酸转氨酶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 腹围、体重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慢性乙肝肝硬化 腹水行恩替卡韦联合腹水浓缩回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HBV-DNA水平。

  • 标签: 慢 性乙型 肝炎 肝硬化腹水 恩替卡韦 腹水浓缩回输 回顾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