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醇胺乳膏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间放疗患者226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放疗前、后于放射部位涂醇胺乳膏。对照组未作特殊处理,如发生皮肤损伤外敷湿润烧伤膏。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皮损发生率、发生和修复时间分别为16.81%、17±1.64d、23±3.51d,对照组为30.97%、11±1.35d、34±2.95d。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醇胺乳膏能够改善皮肤的微循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及其生物学活性,提高皮肤的耐受和修复能力,应作为放疗常规应用药物之一。

  • 标签: 三乙醇胺乳膏 放射性皮肤损伤 药理与疗效
  • 简介:在奶粉中掺入聚氰导致婴儿肾结石,甚至死亡,此事件影响恶劣,打击了全国的食品工业。聚氰在机体内不会发生任何类型的代谢变化,迅速经肾脏排泄出来。动物试验表明:聚氰对于哺乳动物属于微毒、低毒类化学物质,长期饲喂可能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出现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 标签: 三聚氰胺 肾结石 毒性 动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乳腺增生病(HMG)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本病发病率高,居乳房病首位(约占乳房病的70%~75%),部分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2年以来,应用苯氧治疗本病收到一定的治疗效果,观总结如下:……

  • 标签: 乳腺增生 例分析 增生例
  • 简介:<正>本文从生物化学角度阐述乙醇在人体内代谢及代谢物对人体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1乙醇代谢途径乙醇水溶性极强,极易为消化道吸收,饮酒后5分钟便可从血液中检出,30─60分钟血中浓度达高峰。吸收后的乙醇98%通过生物氧化被清除,少量可由呼吸道及尿液排出。肝脏是乙醇分解代谢的主要器官,在肝细胞的不同亚结构中,存在着氧化乙醇的不同酶系,其重要氧化途径有

  • 标签: 乙醇水 肝细胞 丙酮酸 乙醛 自由基 脂肪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在血液中检测乙醇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叔丁醇为内标物。结果乙醇在8.12~97.44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3%。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可靠,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检测。

  • 标签: 血液 乙醇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40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救治、护理过程,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等,希望能为有效地治疗、护理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借鉴。

  • 标签: 急性乙醇中毒 救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调和饮对乳腺癌患者苯氧(TAM)内分泌治疗不良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开放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TAM口服,同时配合调和饮,对照组仅予TAM口服。治疗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kuppermann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缓解率达90.42%;对照组积分较前无改善。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调和饮治疗乳腺癌,能够改善潮热汗出、失眠、疲乏及情绪异常等TAM治疗后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调和饮 乳腺癌 TAM 更年期综合症
  • 简介:摘要本文从医学化学的角度对2008年在我国发生的“毒奶粉”事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事件的形成原因,聚氰的性质和用途,在人体内肾结石的形成机理,特别是对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危害,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警示我们要严格食品的质量监管,提高检测手段,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毒奶事件 起因 危害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子宫肌瘤治疗中,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米非司酮、苯氧联合治疗方案实施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因子宫肌瘤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本次调研共纳入102例病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治疗1组采用单纯米非司酮治疗,治疗2组采用米非司酮、苯氧联合治疗方案。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1)治疗1组与2组病人子宫体积对照体积较大,组间差异明显,P值低于0.05。(2)治疗1组与2组病人肌瘤体积对照,体积较大,组间差异明显,P值低于0.05。结论:子宫肌瘤治疗期间,米非司酮、苯氧联合应用方案应作为首选,此治疗方案可改善病人子宫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提高治疗效果,此方案值得临床普及与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三苯氧胺 子宫肌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条件基本相同的7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给予脱水、补液、补充维生素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分别观察、记录用药后到清醒时间,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乙醇中毒效果显著,催醒时间短,可作为常规的首选药物。

  • 标签: 纳洛酮 乙醇中毒 临床分析
  • 简介:1991年7月4日,廉江县国土局某基建工地民工12人及管理人员4人共16人于下午7点钟共进晚餐,1小时后其中1人(韩××)突然晕倒、呕吐、四肢冰冷、指端发绀、脉搏细弱,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在餐后至死亡大约2小时)。经调查,本次进餐16人,其中10人饮了酒,除4人各饮50ml以下而未有症状外,其余6人共约饮进460ml酒,在酒后20min~1h30min均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因县防疫站接报后派员至现场时当餐食物(肉菜、饭等)均食完,容器亦清洗完毕,只采到死者呕吐

  • 标签: 乙醇中毒 脉搏细弱 指端发绀 中毒量 卫生标准 致死量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纳洛酮抢救急性乙醇中毒。方法选我中心2013年10月~2014年8月抢救治疗急性乙醇中毒患者90例,均为急性单纯性乙醇中毒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采用纳洛酮注射治疗,治疗组45例,未采用纳洛酮注射治疗,对照组45例。结果治疗组的显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作者认为,静脉注射或滴注纳洛酮安全、有效,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理想药物。

  • 标签: 纳洛酮 抢救 急性乙醇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我科室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接收的9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紧急救治的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回顾和分析。在患者进入留观室之后,对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对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的清醒时间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我院9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接受急诊护理之后,有89例患者康复出院,患者清醒的平均时间为4.47±1.45小时。结论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快速清醒,令其康复出院,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急性 乙醇中毒 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救治措施及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救治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总结其救治措施及护理方法。结果救治中采取催吐,静脉推注纳洛酮、补液等对症治疗措施后,7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3h后62例意识清楚,步行出院,10例中度患者输液2d后出院,6例重度患者住院治疗1周后出院。结论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及护理方法可以减轻乙醇对患者的危害程度及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乙醇 急性 中毒 救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有效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79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救治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79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轻度及中度患者一般在3--10h内清醒;重度患者经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呼吸、血压正常,24h内全部清醒。结论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乙醇 中毒 急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