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对防疫人员现场作业时可能遭受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防护原则,提出了针对性防护措施,对维护防疫人员职业健康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防疫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作业治疗临床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27例偏瘫型脑瘫儿童患者,对其实施综合作业治疗过程,对其治疗前后的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治疗后III级-V级、VI级-VIII级以及IX级-XI级三个级段的分布情况为33.33%、44.44%以及33.33%,和治疗后患者的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偏瘫型脑瘫儿童患者开展上肢作业治疗以及功能训练后,可以明显改善和恢复患者手臂、上肢等功能,不断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偏瘫型脑瘫儿童 上肢作业 临床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产性噪声对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选择贵州某煤矿接触生产性噪声的工人进行纯音听力检测,并对听力损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125名噪声作业工人的纯音听阈检测中,高频听力损伤检出810人,检出率为72.0%,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1.90,P<0.05);耳聋检查67人,检出率为5.6%,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17.25,P<0.05)。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有较大影响,随噪声作业工人工龄增加听力损失率增加。企业应加强噪声源控制,并做好工人个体保护和健康监护工作。

  • 标签: 噪声 工龄 高频
  • 简介:精细运动功能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取200例脑瘫患采用针灸、按摩、运动训练、物理因子疗法,在此基础上配合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对患儿进行评定,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儿F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结论作业疗法加促通技术能显著提高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有效促进脑瘫患儿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作业场所空气中乙醚、丙酮、正已烷、乙酸乙酯、丁酮、环已烷、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检测法1-2。方法用活性碳管在作业场所常规采样,应用DM-TVOC石英毛细管色谱柱(50m×0.32mm×1.0μm),采用程序升温方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乙醚、丙酮、正已烷、乙酸乙酯、丁酮、环已烷、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568.00、0~2418.00、0~1332.00、0~1179.00、0~2904.00、0~1206.0、0~746.50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8~2.33mg/m3(采气体积为2.0L);样品加标回收率(解吸效率)为88.9%~110.3%;RSD为2.4%~5.7%,活性炭管穿透容量>10mg,样品放置一周损失<10%。结论该方法一次性完成作业场所空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分离和测定,分析时间仅为15min,操作简便、灵敏,适合作业场所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测定。

  • 标签: 作业场所 挥发性有机物 溶剂解吸 气相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