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富含微体化石,节肢动物介形分布尤其广泛,其中Cetacella、Cypridea、Austrocypris、Hemicyprinotus、Cyprideis和Ilyocyprisinermis是晚侏罗世以来各相关层位的标准化石。这些水生生物的绝灭或发生均很迅速,在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均可对比,具有生物事件地层学意义:Cetacella属的绝灭可能是侏罗、白垩纪之交全球性的古气侯降温和气侯带变化在柴达木盆地的反映;早白垩世之后Cypridea的迅速衰退是地外因素灾变的结果;中始新世晚期的Austrocypris的绝灭、渐新世Hemicyprinotus的绝灭都与当时地质条件的改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中中新世Cyprideis的爆发推断是青藏高原隆升,导致气侯干燥、湖水咸化的结果;而晚更新世晚期I.inermis等介形类动物群的急剧衰减则与全球气侯骤然变冷的末次冰期事件有关。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中生代 新生代 介形类 绝灭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5年10月出版的《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兹将《古地理学报》2014年主要定量评价指标(表1)及地球科学综合、地质学和石油天然气工程中部分地质学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及其排序、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表2)列表如下。敬请广大读者、作者和同行专家参阅。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类 总被引频次 核心版 天然气工程
  • 简介:西藏改则县热那东沟剖面上三叠统卡尼阶至瑞替阶日干配组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化石丰富。在碳酸盐岩中识别出11种主要的岩石类型:灰泥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颗粒灰岩、藻颗粒灰岩、多种类型鲕粒灰岩、单一型鲕粒灰岩、球粒泥粒灰岩和生物礁灰岩。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类型可划分为5种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台地边缘礁相,它们共同构成了日于配组4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整体显现出海侵的相序结构。

  • 标签: 碳酸盐岩 沉积环境 上三叠统 日干配错组 西藏改则
  • 简介: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勘探开发层系,岩溶作用则是形成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岩溶分类方案不统一、岩溶术语界定不清楚、生产应用难度大的现状,作者分析了奥陶系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不同时期岩溶储集层特征及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性,依据岩溶成因及主控因素提出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分类,划分出风化岩溶、礁滩体岩溶和埋藏岩溶3大,其中风化岩溶又分为潜山岩溶和层间岩溶2个亚。研究指出礁滩体岩溶、层间岩溶、潜山岩溶是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勘探岩溶类型,并以构造运动为主线将奥陶系岩溶划分为5期,开展了不同类型岩溶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指出了3种重要类型岩溶的勘探思路。此次研究统一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分类及期次,对勘探开发生产和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及实践应用意义。

  • 标签: 奥陶系 碳酸盐岩 岩溶分类及期次 礁滩体岩溶 层间岩溶 塔里木盆地
  • 简介:泌阳凹陷位于南襄盆地东南缘,为一西北浅、东南深的陆相断陷型盆地,其沉降中心安棚地区古近纪发育巨厚的白云岩地层,主要天然碱矿层赋存于核桃园组核三段上部和核二段下部,并与白云岩地层密切相关。基于岩心、录井与地震等资料,该区古近系核桃园组含碱岩系地层划分为3个二级旋回,进一步划分为8个三级旋回。所含天然碱矿层位于基本层序顶部、二级或三级旋回的上部,含碱岩系地层层序由(纹层状)白云岩到天然碱矿层规律性变化。根据天然碱矿层垂向变化规律进行找矿预测和钻探中预判矿层位置,已经取得较好效果。同时根据该区盐类矿产沉积旋回的研究,一级旋回顶部有钾盐的显示,预示该区有寻找钾盐的可能。

  • 标签: 泌阳凹陷 安棚地区 古近系 核桃园组 天然碱矿
  • 简介:目前储集层分类方法多数只是从储集层的物性特征角度进行分类,而没有从储集层的成因机制进行分类。通过利用分析化验资料、钻测井资料和测试资料,对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始新统流沙港组三段Ⅱ油组(L_3Ⅱ油组)的沉积特征、成岩作用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并对储集层进行分类。结果表明:L_3Ⅱ油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外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3种沉积微相;成岩相主要识别出泥质杂基充填相、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和强压实致密相3种成岩相;裂缝相则以无裂缝相为主,局部可观察到高角度和网状裂缝相。在此基础上通过三者的叠加对储集层的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命名,划分出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泥质杂基充填相—高角度裂缝相等9种不同的岩石物理相。根据不同的岩石物理相特征,总结归纳出了Ⅰ好储集层、Ⅱ中等储集层和Ⅲ差储集层共3储集层,实现了从储集层成因机制的角度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和评价。

  • 标签: 岩石物理相 成岩相 裂缝相 储集层分类 乌石凹陷东区 流三段Ⅱ油组
  • 简介: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中的众多凹陷均有海陆过渡相沉积,沉积相类型包括海湾辫状河三角洲和河口湾一潮坪。本次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将崖13—1气田古近系渐新统陵水组三段及二段各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在其内部进一步识别出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1-S10)。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陵水组三段及陵水组二段发育的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进行深入的探讨。陵水组三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发育海湾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具有独特的层理构造、富含泥质纹层以及遗迹化石丰富。该沉积体系自下而上潮汐作用越来越强,早期以河流作用为主(S1-S4),中期为河流和潮汐混合作用(S5-S6),晚期逐渐过渡到以潮汐作用占主导(S7-S8)。陵水组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发生全面海侵,沉积作用方式及沉积特征更加复杂,生物成因构造更加独特,本次研究将其解释为河口湾一潮坪沉积(S9-S10)。研究表明,区域海平面的不断上升是研究区沉积相从海湾辫状河三角洲演化到河口湾一潮坪的主要控制因素。

  • 标签: 海陆过渡带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陵水组 渐新统 崖13—1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