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古流分析是沉积学分析的一种通用手段。所谓古流,是指通过地史时期沉积岩中保存的沉积标志恢复的古流向。广义地说,古流包括介质(水或大气)流动方向或沉积物(如重力流)运动方向,由于大气运动反映的风向是多变的古风向,所以实用的古流分析多指古水流的方向以及重力流的沉积物运动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古水流方向分析包括单向水流(河流)、双向水流(潮流)和波浪传递方向,它们具有不同的地质意义。

  • 标签: 古水流方向 沉积标志 运动方向 大气运动 流动方向 传递方向
  • 简介:混合沉积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包括异化粒等)在沉积上的混合.混合沉积可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狭义的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的混合(在同一岩层内),而广义的混合则包括了狭义的和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的混合.混合沉积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尽管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研究与应用已很成熟,但对混积岩的研究多被忽视了.对狭义的混合沉积物有必要起一成因名称--混积岩.当人们接触到混合沉积时,除了分析研究它们的组分和结构特征外,还必须去思考,它们为什么能经常频繁地交互出观,或是直接混合在一起?倒底是:①陆源碎屑跑到碳酸盐的沉积背景里?②碳酸盐跑到陆源碎屑的沉积背景里?③二者分别从各自的源地跑到第三种沉积背景里?还是④二者本来就在同一沉积背景里?接下来就要思考是什么动力条件使它(们)能从这个沉积背景(环境)"跑”到另一个沉积背景(环境)里去?是水?是风?是自身?还是别的什么力量?那么,又是怎样的水动力或风动力条件呢?是正常条件,还是突发事件?很明显,要分析研究混合沉积和混积岩,这些问题就不得不细细加以考虑,深入进行研究.

  • 标签: 混合沉积 混积岩 陆源碎屑 碳酸盐
  • 简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第三届委员第二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第二届委员第三次会议的联席会议,于2004年8月8日在大庆油田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王一刚、王建国、王德发、冯志强、冯增昭、纪友亮、刘文彬、刘招君、刘春莲、刘建波、朱井泉、朱筱敏、陈世悦、李文厚(赵虹代)、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学 大庆油田 学报编辑 冯志强
  • 简介:2008年1月26日,在北京学院路中国矿业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有邓宏文、方修琦、王建国、白国平、冯增昭、刘本培、刘洛夫、刘焕杰、刘建波、任森厚、孙红军、孙镇城、朱井泉、朱筱敏、陈世悦、李承森(王宇飞代)、沙庆安、邵龙义、吴胜和、杨守仁、

  • 标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古地理学报》 中国矿业大学 专业委员会 岩相古地理 编辑委员会
  • 简介:2003年12月6日在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第三届委员第一次会议及《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第二届委员第二次会议的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京内外委员共45人,特邀代表2人以及编辑部全体人员,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柳贡慧教授也出席了会议。

  • 标签: 地球化学 岩相古地理 《古地理学报》 中国
  • 简介:胡修棉教授(2017)发表的学术论文《物源分析的一个误区:砂粒在河流搬运过程中的变化》,基于Krumbein滚筒实验结果及大量观察数据,发现现代河流的砂粒中不稳定矿物成分、磨圆度及粒径等变化与国内《沉积岩石学》教材相关结论矛盾,应用于物源分析是"以讹传讹"。受其启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作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滚筒实验结果对自然界河流砂的机械搬运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即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颗粒逐渐变细、磨圆度变好,加之河流搬运过程中伴随的化学分解等作用,其中的不稳定成分逐渐变少。但由于掺和作用的存在,河流搬运过程中混合了搬运距离不同的颗粒,其不稳定矿物成分含量、磨圆度和粒径等均会发生变化。国内教材对上述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描述,得到广大沉积学者认可,而胡修棉教授(2017)对此论述不够。此外,胡修棉(2017)单从地理位置上划分搬运距离的长短似乎不妥。河流搬运对颗粒的磨圆度和粒径的改造作用缺乏直接的数据证明,建议利用标定法跟踪观察。

  • 标签: 沉积岩石学 河流搬运 掺和作用
  • 简介:2011年10月15—16日,"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等油田企业的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研究单位的科研人员,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相关高校的师生共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北京大学 白云岩 成因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 简介:第13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15年5月14日--21日在日本高知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1)遗迹化石的演化古生态学和复杂遗迹化石的古生态学、埋藏学精细分析将是未来遗迹学的研究热点;(2)遗迹化石的正确分类命名及其形态功能和古环境分析依然是遗迹学的基础和主要内容;(3)新遗迹学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成为了将今论古的重要钥匙;(4)三维动画模拟未来将推动遗迹学、生态学的科学普及;(5)遗迹组构在油气勘探应用中已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学科交叉和高新技术测试方法、跨越多学科的思维路线将是遗迹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标签: 遗迹化石 遗迹组构 遗迹学
  • 简介:为了开拓《古地理学报》高学术水平的稿源、总结和交流中国白云岩研究的现状与成果、促进白云岩研究为油气勘探及开发服务以及白云岩岩石学的发展和创新,定于2011年9月或10月在北京召开"白云岩成因及油气储集层研讨”,会期1—2天,具体时间及地点将在二号通知上告知。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白云岩 成因 一号通 《古地理学报》 学术水平
  • 简介:第八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共收到参加青年优秀论文评选的论文26篇。论文作者年龄均在40周岁以下,均为第一作者,均提交了10份论文全文。每篇论文均在分组会议宣读。在分组会议主持人评议和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以梅志超教授为主任的评奖委员全体委员认真讨论,评选出10篇青年优秀论文,

  • 标签: 优秀论文 评奖 中国 论文作者 评选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