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西藏荣地区尼俄山下二叠统曲地组发育一套重力流沉积组合,根据其岩性、沉积构造和含化石特征等,在该套沉积体系识别出了9种岩石类型、5种岩石组合类型,并分别将其划归内扇主水道—水道间、中扇分支水道—天然堤—水道间、外扇朵叶体—末端水道及深水玄武岩和泥岩4种微相组合类型,以及海底扇和深海盆地2种沉积相类型,证明研究区曲地组属于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这一结论与前人认为曲地组属于滨浅海相的认识完全不同,说明南羌塘盆地下二叠统曲地组在区域上存在明显的相变,即西部日土一带的滨浅海沉积向东到改则—尼玛一带逐渐变为半深海—深海沉积;证明南羌塘盆地早二叠世古特提斯洋进入演化成熟期,但羌塘地块从冈瓦纳北缘的裂解、脱离时间在东西向并不一致,东部早于西部;曲地组大套深水黑色泥页岩及砂岩为代表的重力流沉积的广泛发育,说明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 标签: 岩石类型 岩石组合 曲地组 下二叠统 西藏荣玛地区
  • 简介:基于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碎屑岩分析化验资料,结合该区古水系与古地貌特征,从岩样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与ZTR指数及地震剖面反射特征等方面,对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一下亚段)沉积的物源方向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蠡县斜坡古近系一下亚段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斜坡西南部和北部,其中西南部物源区主要位于太行山隆起,沉积物分别由古大沙河经由斜坡南部及古唐河越过高阳低凸起运移进入斜坡,是主要物源;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牛驼镇低凸起,是次要物源。西南部物源与北部物源交汇于蠡县斜坡东部西柳地区。

  • 标签: 蠡县斜坡 古近系沙河街组 古水系与古地貌 重矿物组合 沉积物源分析
  • 简介: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陡坡带三下段发育杂基支撑中砾岩、碎屑支撑中砾岩、杂基支撑细砾岩、碎屑支撑细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递变层理砂岩、滑塌岩等11种重力流成因岩石类型及深湖泥岩,表现为典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整体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演化趋势。(2)车西洼陷陡坡带自西向东识别出6套供源体系,可分为有沟道为主供源体系和滑塌为主供源体系,分别形成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和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类型,其中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中的滑塌变形构造更发育、更普遍,但其扇体规模较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小。(3)进一步的“溯源”分析结果表明,三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区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在强烈的构造活动、湿热气候作用下,易于发育石漠化古地貌,剥蚀作用较为强烈,由此形成的频发的季节性重力流进入湖盆,形成该地区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的差异主要受物源区气候和植被覆盖的控制。

  • 标签: “源-汇”系统 沙三下段 陡坡带 车西洼陷 车镇凹陷 渤海湾盆地
  • 简介:东营凹陷古近系四上亚段地层大规模发育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并获得大量油气发现。作者从固体与流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胶结物和次生孔隙入手,结合盆地的演化和断层的演化阶段,来定量半定量地恢复储集层中流体性质的变化以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根据流体来源和持续时间,可以把固体—流体作用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初始流体作用阶段、围岩流体作用阶段、外来流体作用阶段、排烃流体作用阶段和排烃后流体作用阶段。根据滩坝砂体的分带性和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总体可分为砾质滩坝酸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近岸滩坝酸碱流体共同作用次生孔隙发育带和远岸滩坝—中央共振带滩坝碱性流体主控次生孔隙发育带,并进行了平面上次生孔隙成因的推测。

  • 标签: 东营凹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滩坝 固体—流体相互作用 次生孔隙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