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1823(清道光三)中国南岭以北普遍发生水灾,其中太湖以东地区受灾尤其严重。通过清代至民国方志、档案等资料,对该年太湖以东地区涝形成环境因素进行重建和分析,认为此次大涝是雨带异常吴淞江淤积共同作用下产物。18232中旬至11中旬有3个降雨集中期,降雨总量较常年显著增加,春雨秋雨持续时间较常年明显延长。2份开始该区受雨带影响,3中旬至6上旬雨带长期滞留,与梅雨带重叠造成连续强降雨;8上旬至中旬台风活动导致"伏旱"缺失;8下旬至10下旬南退雨带长期在本区滞留。同时,河流系统排涝功能严重萎缩,吴淞江潮河段井亭渡—曹家渡河段容积仅有正常情况1/5左右。此次大涝是降雨带异常与河流排涝功能萎缩共同作用结果。

  • 标签: 1823年 水灾 太湖以东地区 吴淞江 降雨异常
  • 简介:鳌沙处于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近口段,洪季西江河口潮区界西线在其顶端附近。冰后期海侵以来,鳌沙顶端PRD05中部PRD04两个钻孔沉积速率沉积物粒度有着极大差别。7630aBP以前,PRD04孔沉积速率小于PRD05孔沉积速率;但7630aBP以来,PRD04孔沉积速率大于PRD05孔沉积速率。从粒度分析看,埋深12.28m以下,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粗,分选性比PRD05孔差;埋深12.28m以上,PRD04孔沉积物比PRD05孔细,分选性相对比PRD05孔好。分析表明,9000~4200aBP,沉积物由南(中部)向北(顶部)输运,涨潮流冲蚀老沉积物,在喷出磨刀门通道后,流速迅速降低,粗颗粒泥沙先沉积,而细颗粒泥沙被涨潮流搬运至更北区域沉积。近3500以来,河流动力占优势,沉积物由北(顶部)向南(中部)输运。鳌沙形成与涨潮射流密切相关。涨潮射流口位置在蛇地山右岸纵向山地之间,宽约2200m。

  • 标签: 珠江三角洲 大鳌沙 冰后期海侵 沉积速率 沉积物粒度 涨潮射流
  • 简介:20111015—16,"白云岩成因油气储集层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来自中石油、中石化等油田企业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研究单位科研人员,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相关高校师生共6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北京大学 白云岩 成因 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 简介: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写、201510出版《2015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兹将《古地理学报》2014主要定量评价指标(表1)地球科学综合、地质学石油天然气工程中部分地质学期刊综合评价总分及其排序、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表2)列表如下。敬请广大读者、作者同行专家参阅。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地球科学 地学类 总被引频次 核心版 天然气工程
  • 简介: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沉积学学术会议将于20089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成都市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 简介:截至20143底,《古地理学报》创刊以来出版文献在中国知网库中被引频次排前20名文章见下表。特向这些文章作者表示衷心祝贺。

  • 标签: 古地理 地理学报 学报高
  • 简介:第十一届全国古地理学沉积学学术会议拟定于201010在湖北省荆州市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 标签: 学术会议 古地理学 沉积学 荆州市 湖北省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 简介:黔南坳陷是扬子克拉通内由3组不同方向断裂围限个相对稳定区块。分4个阶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重塑了贵州南部邻区与周边造山作用耦合盆地演化。广西运动形成北东向构造,是海相沉积建造阶段中次重要改造。印支运动使贵阳—镇远断裂紫云—罗甸断裂反转,奠定了其成为黔南坳陷北界西南界断裂基础。中侏罗世后逆掩—冲断可分为两期:早期称燕山运动,以北东走向断裂向北西逆冲和扩展为特征;晚期称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区域上表现为北北东走向断裂向南东东逆冲,铜仁—三都断裂成为黔南坳陷东界,印支运动形成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层向西(偏北)逆冲,构成铜仁—三都断裂背冲构造。近南北向断层上盘发育开阔背斜是黔南坳陷内海相油气勘探最有利靶区。

  • 标签: 黔南坳陷 构造—古地理演化 盆—山耦合 广西运动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 简介:缺氧条件是形成保存优质烃源岩重要条件。古氧相研究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时期,南华海受陆内裂陷作用影响,形成台地(滨岸台地孤立台地)与台沟间列盆地格局。不同控制因素控制了古氧相类型。在台沟钦防裂陷海槽中,海水分层控制了泥盆纪古氧相类型变化。台沟钦防裂陷海槽以厌氧相与准厌氧相为主。在台地相区,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古氧相类型分布。台地相区古氧相主要是常氧相贫氧相。南华海中、晚泥盆世硅质沉积、磷质沉积发育,有机质丰富,形成了有机质-硅质-磷质沉积三位特征,指示上升流作用明显。南华海地区泥盆纪位于赤道附近信风带,向西表面洋流越过南华海在西部形成离岸流,海底海水向东补充形成上升底流,也说明了泥盆纪南华海上升流存在可能性。

  • 标签: 南华海 晚泥盆世 缺氧环境模式 古氧相
  • 简介: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发育典型古岩溶,笔者在其中发现了种非常特殊沉积物或沉积构造:包壳砾石包壳砾岩,且这种包壳砾岩之前从未见报道。该包壳砾石包壳砾岩结构类似鲕粒或核形石,可分为核心包壳2部分,大部分呈近圆形或扁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直径为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核心可分为4种,分别是:(1)与溶洞围岩相同灰岩砾石;(2)由砂岩形成核心;(3)由砾岩构成复合核心;(4)由古钙华碎块形成核心。包壳也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具有圈层包壳;(2)颗粒状包壳;(3)均质包壳;(4)由颗粒状包壳圈层状包壳组合形成复合包壳。包壳砾石包壳砾岩是溶洞岩溶沉积中典型产物,其不仅可以作为识别溶洞岩溶标志之,而且具有储集能力,是种有效油气储集体。

  • 标签: 包壳砾石 包壳砾岩 溶洞 岩溶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古地理学报》发展离不开专家和学者支持。为了感谢各位专家和学者在2010为《古地理学报》审稿,编辑部特将来审稿专家和学者姓名(括号中数字为审稿次数)列出,以致谢意!《古地理学报》将赠送编委以外所有审稿人2011全年期刊,以感谢各位专家支持与帮助。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审稿专家 学者 编辑部
  • 简介: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三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牙形石U—Th—Ph同位素年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层中牙形石^209Pb/^232Th放射年龄为269±44Ma,^207Pb/^235U放射年龄为256±39Ma,接近二叠系茅口组生物地层年龄。^206Pb/^238U年龄为196±6Ma,虽然准确度较高,但与前人推测地层年龄相比偏低。此外,作者对牙形石稀土元素(REE)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牙形石REE组成Ce异常与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有相关性,可以指示古海水信息。

  • 标签: 三峡地区 二叠系 牙形石 LA—ICP—MS U-Th—Pb定年 古海水
  • 简介:混合沉积物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包括异化粒等)在沉积上混合.混合沉积可分为狭义广义,狭义是指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份混合(在同岩层内),而广义混合则包括了狭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层构成交替互层或夹层混合.混合沉积很早就引起了人们注意,尽管碎屑岩碳酸盐岩研究与应用很成熟,但对混积岩研究多被忽视了.对狭义混合沉积物有必要起成因名称--混积岩.当人们接触到混合沉积时,除了分析研究它们组分结构特征外,还必须去思考,它们为什么能经常频繁地交互出观,或是直接混合在起?倒底是:①陆源碎屑跑到碳酸盐沉积背景里?②碳酸盐跑到陆源碎屑沉积背景里?③二者分别从各自源地跑到第三种沉积背景里?还是④二者本来就在同沉积背景里?接下来就要思考是什么动力条件使它(们)能从这个沉积背景(环境)"跑”到另个沉积背景(环境)里去?是水?是风?是自身?还是别的什么力量?那么,又是怎样水动力或风动力条件呢?是正常条件,还是突发事件?很明显,要分析研究混合沉积混积岩,这些问题就不得不细细加以考虑,深入进行研究.

  • 标签: 混合沉积 混积岩 陆源碎屑 碳酸盐
  • 简介: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富含微体化石,节肢动物介形分布尤其广泛,其中Cetacella、Cypridea、Austrocypris、Hemicyprinotus、CyprideisIlyocyprisinermis是晚侏罗世以来各相关层位标准化石。这些水生生物绝灭或发生均很迅速,在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均可对比,具有生物事件地层学意义:Cetacella属绝灭可能是侏罗、白垩纪之交全球性古气侯降温和气侯带变化在柴达木盆地反映;早白垩世之后Cypridea迅速衰退是地外因素灾变结果;中始新世晚期Austrocypris绝灭、渐新世Hemicyprinotus绝灭都与当时地质条件改变存在着内在联系;中中新世Cyprideis爆发推断是青藏高原隆升,导致气侯干燥、湖水咸化结果;而晚更新世晚期I.inermis等介形类动物群急剧衰减则与全球气侯骤然变冷末次冰期事件有关。

  • 标签: 柴达木盆地 中生代 新生代 介形类 绝灭
  • 简介:《古地理学报》发展离不开专家与学者大力支持。2014以来,越来越多专家与学者加入到了《古地理学报》审稿队伍中,为《古地理学报》学术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古地理学报》点进步,都凝聚着各位专家与学者辛勤劳动与汗水,编辑部在此向所有专家与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能够得到您如继往支持与帮助。

  • 标签: 《古地理学报》 学者 专家 学术质量 编辑部
  • 简介:小尺度地质体三维建模是地质学研究个新课题。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把表面特征建模实体结构建模相结合,从技术特点与实践应用两方面着手,介绍了小尺度地质体三维建模思想方法;对小尺度三维地质体模型动态切割算法思路与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以遗迹化石Chondrites岩心三维建模为实例,利用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提供造型shape节点把理论实践相结合,建立了它们三维模型;依靠VRML提供Script节点、传感器节点以及事件路由器,结合Javascript编程实现了小尺度地质体三维模型动态切割模型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集成。最后,利用VisualBasic+Cortona组件开发了三维地质体模型浏览平台,实现了小尺度地质体模型浏览查询,为小尺度地质体三维建模研究提供了种新技术手段,也为虚拟现实技术在地质学中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 标签: 三维地质建模 VRML遗迹化石 CHONDRITES 岩心
  • 简介:为了开拓《古地理学报》高学术水平稿源、总结交流中国白云岩研究现状与成果、促进白云岩研究为油气勘探开发服务以及白云岩岩石学发展创新,定于20119或10在北京召开"白云岩成因油气储集层研讨会”,会期1—2天,具体时间地点将在二号通知上告知。

  • 标签: 油气储集层 白云岩 成因 一号通 《古地理学报》 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