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华北平原孢粉沉积相研究表明,洪积扇和三角洲平原区沉积的花粉较多,花粉沉积浓度多在3000粒/g以上。冲积平原区沉积下来的花粉较少,花粉浓度多在1000粒/g以下。冲积的花粉浓度可以作为划分不同地貌单元的指标。不同的沉积相存在着不同的孢粉组合。主流相一般沉积的花粉粒很少或不含花粉,花粉植物类型也较少。漫滩、心滩沉积的花粉较多,花粉植物类型也较丰富。边滩沉积的花粉较少,花粉浓度也。自然堤和泛滥相以含有较多的松、卷柏孢子和当地花粉植物为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识别沉积相的指标。

  • 标签: 华北平原 孢粉沉 积相 冲积物
  • 简介:通过岩石岩屑组分分析、重矿物组分分析、倾角测井、地层厚度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侏罗系进行了源及古水流方向分析.岩屑组分分析指示着大致的源前进方向,重矿物分析明确了源泄入的主要通道,倾角测井在单井点处对古流向有相当高的测量精度,但这3种方法均存在数据平面覆盖率较低和分布密度差异大的缺陷.而运用地震层位解释所得的地层等厚度图则可以在较大尺度上的二维平面内推测沉积时期的古地形,进而可以推测古流向.但它仅是一种间接预测方法,对局部古流向的预测精度较低.文中综合各种方法,将直接预测方法的高精度和间接方法的高覆盖能力结合起来,对古流向作出较高精度的预测.在古流向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冲积扇-辫状河-河泛平原沉积体系的沉积相模式.该模式表明,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差的冲积扇,其古流向应该沿短轴陡坡降方向,即大致为SEE方向;而对于水流能量保持能力较强的辫状河来说,其古流向应该沿长轴缓坡降方向,即为SE甚至SSE方向.该模式的提出对于提高地震相-沉积相的转相精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物源 古水流 ZTR指数 沉积相
  • 简介:利用1994~1995年在东海陆架平北地区获取的370个柱状样,对该区残留沉积作磁性测试和磁性矿物鉴定,以进行陆架残留沉积磁性特征与深部油气渗漏关系的研究。磁性测试显示本区存在两种磁性异常,即磁化率异常和饱和等温剩磁异常。根据磁性参数特征和多种矿物的物理学鉴定结果,确定导致本区磁化率异常的矿物为陆源碎屑磁铁矿,导致剩磁异常的矿物为自生或次生铁硫化胶黄铁矿和磁黄铁矿。证据显示本区剩磁异常是油气渗漏的产物;而磁化率异常则主要指示古滨海砂的分布。由此提出,在本区的油气化探中剩磁参数是有效的化探磁性指标。

  • 标签: 东海陆架 残留沉积物 磁性异常 油气渗漏
  • 简介: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从北京市西北城区四个季节大气可吸入颗粒(PM10)中检测出种类丰富的饱和烃,主要包括正构烷烃、萜烷及甾烷等系列化合.利用饱和烃的多项参数(如主峰碳数、碳优势指数CPI、藿烷22S/(22S+22R)比值等)对大气PM10中可溶有机的来源及分布作了探讨.北京市西北城区PM10中正构烷烃的主峰碳数均介于23和27之间,而CPI值介于1和3之间,表明北京市西北城区PM10中的饱和烃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和化石燃料(石油、煤等)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种来源的影响,其中在春、夏季以高等植物、花粉、微生物等生物来源占比重较大,而在秋、冬季,尤其在冬季,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造成的污染比较明显.萜烷类物质的检出,表明北京市西北城区四个季节PM10中部分饱和烃来自于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甾烷类物质的检出,表明北京市西北城区四个季节PM10中部分饱和烃是来自于车辆释放的机油等.

  • 标签: PM10 饱和烃 甾烷 化石燃料 城区 正构烷烃
  • 简介: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的渤南洼陷内,是山东省胜利油田储量最大的亿吨级深层渗透断块岩性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和沙三段,属中孔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砂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十分复杂,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有效储层的分布及其内部储集性能的差异,应用成岩储集相的概念在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开展了渗透储层质量评价的研究.该项研究是建立在储层沉积相、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渗透储层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及成岩作用阶段划分,认为造成本区储层砂岩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成岩期各种自生矿物的充填和胶结作用.选用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孔喉半径均值和变异系数等七项参数,采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将渤南油田三区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为四类成岩储集相,阐述了各类成岩储集相的特征,并结合沉积相,实现了成岩储集相的时空展布.研究成果将对渗透砂岩储层的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 标签: 成岩 渤南油田 沙河街组 低渗透储层 低渗透砂岩储层 沙二段
  • 简介:利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母岩类型和源方向。研究表明盆地中部延长组砂岩和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REE分配模式及微量元素蜘蛛图解相同,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铕、铈元素亏损;REE分配模式均呈“右倾斜、LREE富集、HREE平坦”型;微量元素蜘蛛图解具“四峰三谷一平坦”型,曲线呈阶梯状分布;砂岩和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REE分配模式及微量元素蜘蛛图解与盆地东北缘的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相一致,而与火成岩的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V”字型REE分配模式和“三峰两谷”型、曲线呈“W”字型分布的蜘蛛图解的特征有显著的差别。说明延长组母岩是盆地东北缘的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主要源方向为北东向。依据源方向、沉积环境、砂岩岩石学特征、砂岩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划分为两大三角洲沉积体系,即北东向的安塞三角洲沉积体系、志靖三角洲沉积体系,安边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北西向的盐定三角洲沉积体系。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及延长组长6-长2段沉积时期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上三叠统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物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