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  0前言  一般而言,矿石的开采和选冶导致大量硫化物矿石及尾矿暴露于地表,改变了矿石原有的物理和化学状态,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经风化淋滤作用将产生大量的酸性矿山废水,致使周围水体pH值降低,重金属和硫酸盐浓度严重超标,破坏矿区生态环境[1].  ……

  • 标签: 富镉锌矿 近中性淋滤 重金属污染 矿山环境
  • 简介:在华北地块南缘和扬子地块北缘,南北秦岭碰撞带两侧,产出有两类性质不同的沿锌矿化。它们在空间上与一组东西走向的大断裂有关,这些断裂具韧性剪切带性质,变质变形作用波及范围可达千米以上。一些重要矿床产于这些变质变形带内,如西成成矿区的厂坝—李家沟矿床、洛坝矿床等,而碰撞带北侧的铅锌矿化主要产于剪切破碎带中,如蟒西铅锌矿化带(黑沟断裂带)和李子园铅锌矿化带(舒家坝断裂带)。铁炉子—蟒西矿化带位于碰撞带北侧的东秦岭区,其展布方向与黑沟断裂一致,矿体本

  • 标签: 韧性剪切带 锌矿 舒家坝 碰撞带 矿床组合 展布方向
  • 简介: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中部,是矿集区内很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本文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垂向变化、岩浆活动、地球物理以及与区内同类型代表性矿床对比等方面分析了矿区深部的找矿潜力.认为该区深部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原生铅锌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 标签: 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 深部找矿 黔西北铅锌矿集区
  • 简介:为研究木祖克铅锌矿床成因,探讨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规律,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成矿各阶段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液矿物中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主要为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和含NaCl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后者主要发育于Ⅰ阶段石榴子石和Ⅱ阶段绿帘石中.由Ⅰ→Ⅱ→Ⅲ→Ⅳ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330~568℃→299~416℃→181~320℃→137~196℃)和盐度(38.8%~49.8%NaCleq→34.8%~38.4%NaCleq→1.4%~11.46%NaCleq→1.1%~5.6%NaCleq)有明显降低趋势.Ⅰ阶段石榴子石和Ⅱ阶段绿帘石中发育气液水包裹体和含NaCl子晶的多相包裹体,Ⅲ阶段石英中的气液水包裹体与同期次的纯液相水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共生,且均一温度相近;各阶段成矿流体均发生过不混溶作用,其中Ⅲ阶段成矿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导致方铅矿、闪锌矿等的析出并富集成矿.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不混溶作用 铅锌矿床 西天山
  • 简介:斯弄多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北缘铅锌银多金属矿带上,该矿床铅锌矿化与矿区花岗斑岩密切相关,为典型的热液脉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为厘定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矿区花岗斑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龄测定。结果得到2组年龄,一组年龄介于(75.1±1.8)~(77.7±1.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5.7±0.9)Ma(MSWD=0.27,n=11),可能反映岩浆在岩浆房演化过程中结晶的锆石年龄;另一组年龄为(67.5±1.4)~(69.4±1.4)Ma,加权平均年龄为(68.8±1.2)Ma(MSWD=0.31,n=6),代表花岗斑岩真实的结晶年龄,这一花岗斑岩的年龄(68.8±1.2)Ma明显早于冈底斯带内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结合该成矿带其他矿床的成岩、成矿年龄,本文认为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在印-亚大陆碰撞早期或新特提斯洋壳俯冲晚期,也伴有较强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

  • 标签: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斯弄多铅-锌矿床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