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及时交流地质微生领域的研究成果,新辟地质微生专栏,对近年来在微生-矿物相互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概要介绍。专栏涉及微生-黏土矿物的相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保存以及土壤碳循环的影响、含方解石铜矿石微生的氧化作用、细菌在黏土矿物表面吸附量测定方法、微生及其碳酸酐酶在水-岩系统中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细菌真菌对黑云母风化作用的比较以及利用黑曲霉纯化石英砂的实验研究等。所收论文题材广泛、观点新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鲜明特色,对本领域研究者有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本期刊发该专栏的部分文章,其余部分文章将陆续刊出。

  • 标签: 地质微生物 黏土矿物 相互作用 研究成果 生物学领域 土壤碳循环
  • 简介: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目前的主要防治措施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但是这些方法均具有成本高、效果差等缺点。近期微生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打开了新的篇章。目前对于微生金属硫化物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几种常见的表征手段对矿物表面的反应过程进行相应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微生金属硫化物类矿物之间的反应过程,剖析了微生在硫化物表面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微生分解金属硫化物的机制过程,归纳总结了金属硫化物矿物的微生氧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类型,阐明了微生对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研究微生一金属硫化物矿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氧化 吸附作用 分解机制 金属硫化物
  • 简介:矿山固体废物中硫化物经微生作用形成的酸性矿山排水及其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是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岩石和矿石中的方解石能够影响酸性矿山排水的生成和迁移.为了考察方解石对硫化物-微生氧化作用的影响,开展了系统的模拟实验,利用ICP-AES、XRD、XRF等分析手段,测定了实验溶液的pH值、Eh值、离子浓度和次生沉淀成分.结果表明,在无方解石或方解石含量低时,黄铜矿的微生氧化过程中,pH值下降、Eh值上升,有多种重金属离子进入溶液,并生成大量黄钾铁矾、自然硫等次生沉淀.添加过量方解石能有效中和氧化过程产生的酸并能显著抑制氧化菌的活动.因此通过添加碳酸盐矿物的方法可使溶液pH调节至微碱性,降低微生的活性、阻滞铜矿石的氧化,能够有效降低重金属的释放.

  • 标签: 铜矿石 金属硫化物 微生物氧化 方解石 重金属
  • 简介:微生可以还原铁氧化物矿物。本文通过使用电化学方法对铁氧化物矿物在微生还原作用下的氧化还原特性进行模拟与表征,补充了从新角度对微生还原铁氧化物矿物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微生可直接以铁氧化物矿物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得到二价铁生成物。电化学实验显示,0.2mA阴极恒电流条件下铁氧化物矿物可以接受电子,同时铁氧化物矿物中的Fe3+在0.89±0.01V(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时发生还原反应,表明铁氧化物矿物满足被微生还原的电化学条件。双室微生-铁氧化物矿物体系研究证实,铁氧化物矿物可以作为阴极接受微生提供的电子。

  • 标签: 铁氧化物矿物 微生物 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 计时电位法
  • 简介:对铜陵相思谷尾矿砂中的重金属在生物和非生物条件下的淋滤行为进行了研究。设置两个动态反应柱进行实验(实验柱填充尾矿砂+污泥+秸秆,对照柱仅填充尾矿砂,进水SO42-1000mg/L,pH7.5)。结果表明,实验初期(0~20d)实验柱出水重金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柱,归因于柱内微生加速了矿物分解和重金属的淋滤;此后实验柱出水SO42-浓度逐渐降低,同时Cu2+、Cd2+、Zn2+、总Fe浓度分别降至0.1mg/L、0.1mg/L0、.4mg/L和1mg/L以下。据此推测,实验柱中出现了微生作用下的硫酸盐还原作用,生成了可以吸持重金属的硫化物沉淀。研究结果表明,以稻草为碳源、污泥为微生接种源构建尾矿砂-微生体系,能够有效还原硫酸盐并去除重金属,该方法可以用于矿山尾矿的原位修复。

  • 标签: 尾矿 硫酸盐还原菌 重金属 动态实验 淋滤
  • 简介:生物矿物”一词是1973年马克·康尼尔提出的,它研究各种生物作用参与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组份的固结生成物,如骨骼、牙齿、软体动物中的耳石和外骨骼、珍珠、尿结石、胆结石、唾液结石等。它的研究对象很多方面传统矿物不同,首先是在其结构中总有有机物质存在,这些有机物矿物部份是完全有规律的。它们的构造主要有放射状、同心环状、柱层状、枝叉状、交错层状等,

  • 标签: 矿物学 生物矿物学 人体结石 有机矿物
  • 简介:2010年6月6日我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第二次常务理事会议。近70名常务理事、京区理事及京外部分理事出席了会议,部分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副秘书长列席了会议。会议由刘丛强理事长主持。会议首先通报了学会2009—26号文“关于请予审议变更我会秘书长人选的通知”的理事会(通讯)审议结果:同意胡瑞忠同志不再担任学会秘书长,由学会挂靠单位现任党委书记李世杰同志接任秘书长的动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这一议案,责成秘书处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

  • 标签: 常务理事会 第七届理事会 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地质微生物 理事会议
  • 简介: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及其同期古环境背景、生物演化事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 标签: 二叠纪 大火成岩省 塔里木 峨眉山 西伯利亚 古环境
  • 简介: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陨石天体化学研究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共开展了5次科学考察,收集到超过1万块陨石,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品;嫦娥工程的立项和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是陨石天体化学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挑战;高精度原位微区分析平台建设的完成,则为地外物质样品的分析提供了关键的技术保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大量南极陨石的分类工作,培养和锻炼了陨石研究的青年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化学群陨石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包括陨石中前太阳颗粒的发现和研究、陨石中的灭绝核素、太阳星云在不同条件下的凝聚过程、月球陨石和火星陨石的岩石学成因同位素定年、陨石的冲击变质高压矿物、以及中国第一个陨石坑的证实等。

  • 标签: 陨石 太阳系外物质 灭绝核素 太阳星云 小行星撞击
  • 简介:现代喷口生物群的特征与其特定的构造部位、玄武岩、极端环境等紧密相关;而这种特定环境的产物,在地质时期,尤其是造山带地区也不乏出现。本文以造山带东昆仑中、新元古界海山地层序列为例,指出古喷口的地质背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它对古喷口群的识别有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喷口生物群特征研究给远古时期古喷口研究具有一系列新的启示。加强对远古时期喷口生物群研究,无论在二者研究的互动上还是对生物、矿物、岩石、成矿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 标签: 喷口生物群 古喷口生物群 特征 几点启示
  • 简介:2018年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程裕淇先生诞辰106周年。程裕祺先生不仅是我国变质岩石、前寒武纪地质和矿床地质的一代宗师,也是我国地质科技事业卓越的管理者及社会活动家。他曾任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总工程师,也曾出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首任副所长。他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积极推动我国《矿产资源法》的立法和实施;程先生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担任地学部副主任及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更应强调的是程裕淇先生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成立之初的首届副理事长,并连任多届。为纪念程先生对我国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重大贡献,本刊特约请著名地质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此稿,并分四个部分在“科学人生”栏目连载.以飨读者。

  • 标签: 矿床地质学 变质岩石学 前寒武纪 院士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科学院
  • 简介:总结了大洋锰结核(壳)的形态、构造、矿物组合、元素富集特点,以及区域分布和南极底流活动的关系,采用ICP-MS测试手段对中太平洋海山区17个锰结壳样品和1个基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富钴结壳的REE含量很高,平均为1716.66×10^-6,轻稀土明显富集,LREE/HREE平均为4.82,锰结壳样品中除MID06样品有轻微的Ce负异常外,其余样品均具明显的Ce正异常,基岩MKD01呈明显的Ce负异常.不同区域锰结核(壳)中稀土元素的对比研究表明,南极底流活动区和非活动区Ce/La值有显著差异,但不能通过Ce/La值确定底流的迁移路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大洋成矿作用海洋环境变迁的内在联系.

  • 标签: 锰结核(壳) 南极底流 稀土元素 中太海山区
  • 简介:生物成因煤层气一般可分为原生和次生生物成因,它们在生成机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所不同,导致后期保存和同位素组成上的差异.研究指出,原生生物成因气不能被大量保留在煤层中,气田中的生物成因气多为次生生物成因气;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分布比较普遍,含量较为丰富,且生物成因煤层气埋藏深度浅,勘探成本低,因此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资源潜力.

  • 标签: 煤层气 原生生物成因 次生生物成因 生成机理
  • 简介:  菌根是真菌植物根组织形成的共生联合体.具有形成菌根能力的真菌,叫做菌根真菌.根据真菌菌丝体在菌根组织内的形态结构,菌根主要分为外生菌根、内生菌根和内外生菌根三种类型[1].……

  • 标签: 外生菌根 生态学意义 真菌生态学
  • 简介:  根据穿过南海北部陆缘和南海西北部西沙海槽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P波波速结构,依据笔者反演的当地现今地温线对P波波速进行温压校正,得到南海北部陆缘和南海西北部西沙海槽地壳在600MPa和室温条件下的校正P波波速值.……

  • 标签: 下地壳成分 地壳岩石学模型 南海北部陆缘 西沙海槽
  • 简介:2018年是我国区域地质及大地构造大师李春昱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地球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地质大师,本刊将从本期起在《科学人生》栏目分3期刊发由我国著名地质史专家潘云唐教授撰写的特约稿,以志纪念。正是李春昱先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年仅34岁的他挑起了四川省地质研究所所长的重担,并作出优异成绩;也正是李春昱先生,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抗迁护所,将一个完整的地质调查所连同全体人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统统交回到人民政府手中,成为新中国地质事业腾飞的重要基地;还是李春昱先生,在遭受反右冤屈和“文革”冲击之际,先后主持编制了首张“亚洲地质图”和“亚洲大地构造图”,使我国进入国际地质图件编制行列;“文革”后,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李春昱先生,成为中国地学界最早宣传引进板块构造说的学者之一,并身体力行成立相应组织,结合中国地质实际开展研究,在去世前的十年间发表了50余篇板块构造研究论文。“历经坎坷志未改,我以我心荐轩辕”,这就是李春昱先生留给后人的精神和科学遗产。

  • 标签: 区域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地球科学事业 中国历史 地质调查所 板块构造说
  • 简介:德兴铜矿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低品位多金属岩型铜矿之一,多年来德兴铜矿在矿石浮选过程中对Cu元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Re、Co、Au、Ag等伴生元素研究甚少。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物相分析等方法对德兴铜矿大山和泗州两个选矿厂不同浮选阶段的粉末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矿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和辉钼矿,分别富集于硫精矿、铜精矿、钼精矿中。Re和Co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Au和Ag分别以自然金和碲化物为主要载体。钼精矿中Re、硫精矿中Co、精铜中Au和钼粗精矿中Ag的含量在德兴铜矿浮选流程中最高,同时金红石、铂族元素、尾矿中的云母等均可以进行综合回收利用,以便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

  • 标签: Re-Co-Au-Ag元素 矿物学 地球化学 浮选过程 德兴铜矿
  • 简介:想提这个建议由来已久,但由于种种原因而终未能成文。最近有一件事使我感到“如骨鲠喉”:翻阅刊载于《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论文集》(地震出版社,1998)中拙作“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蒸发岩”一文时,发现原稿明明写着“夕线石”的地方,未经本人校稿,统统被改成了“硅线石”。联系到其他一些问题,觉得很有必要给学术期刊和学术机构反映一下意见。

  • 标签: 地质学 华北克拉通 早前寒武纪 蒸发岩 地震 硅线石
  • 简介:西南低温热液改造矿床成矿域包括扬子地块西南缘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东华南褶皱系毗邻,西到云南三江地区,南至中越边境,北四川接壤,地域广阔、矿种齐全,类型之多、规模之大、组合之复杂堪称世界低温热液改造矿床成矿域之最。最使人瞩目的就是这一地域孕育着一批大型和超大型汞、锑、砷、铅、锌等有色多金属矿床,金、银、铂、钯贵金属矿床(矿化),铊、镉、锗、硒、碲分散元素矿床和水晶、重晶石、萤石等非金属矿床。

  • 标签: 低温成矿域 低温热液 矿床地球化学 扬子地块 非金属矿床 贵金属矿床
  • 简介:为探讨保山地块新生代岩浆侵位时代,揭示其成因和形成动力学机制,重建保山地块新生代演化历史,对保山地块东南缘沧源新生代岩浆岩中部分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开展了岩石、锆石U—Pb年代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沧源地区新生代中酸性岩体和岩墙均侵位于40-41Ma,澜沧新生代花岗质侵入岩年龄相当,为保山地块新生代早期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沧源和澜沧新生代岩浆岩总体具有较强的轻-重稀土、特别是中-重稀土分馏,无明显Sr、Eu负异常,具高的Sr/Y、La/Yb、Gd/Yb值,C型埃达克岩类似。样品的^86Sri/^87Sr8为0.7065—0.7103,εNd(t)为-3.6--5.6。沧源新生代岩浆岩很可能来自石榴斜长角闪岩源区在30—40km深度的部分熔融。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首次在沧源新生代岩浆岩中识别出-41Ma的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一岩浆研究成果,认为沧源-澜沧新生代岩浆带青藏高原碰撞导致的东部岩石圈块体南东向挤出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保山地块 新生代 C型埃达克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