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想提这个建议由来已久,但由于种种原因而终未能成文。最近有一件事使我感到“如骨鲠喉”:翻阅刊载于《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论文集》(地震出版社,1998)中拙作“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蒸发岩”一文时,发现原稿明明写着“夕线石”地方,未经本人校稿,统统被改成了“硅线石”。联系到其他一些问题,觉得很有必要给学术期刊和学术机构反映一下意见。

  • 标签: 地质学 华北克拉通 早前寒武纪 蒸发岩 地震 硅线石
  • 简介:由本会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联合召开全国超大型矿床寻找与理论研讨会通过了给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及地矿部一份建议书,呼吁有关部门将超大型矿床研究列入“八五”攻关项目,组织多学科、多部门综合研究,以期在这一领域取得某些突破,为缓解我国矿产资源严峻形势作贡献,使我国矿床学地球化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该建议书同时抄送冶金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化学工业部、中国黄金总公司、国家黄金管理局、国家教委、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黄金指挥部与中国科学院。现将建议书公布如下。

  • 标签: 超大型矿床 矿床学 综合研究 地球化学研究 矿床分布 国家计委
  • 简介:产于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中铀矿床,在我国具有巨大经济价值。深入研究其成岩成矿作用,是摆在我国地质工作者面前一项刻不容缓任务。作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产铀火山岩套控矿新见解,以深化认识和推进火山岩中铀矿找矿工作。陆相火山作用是受一定构造背景控制壳幔物质相互作用并长期演化结果。其物质运动性质和特点,集中表征于侵入作用与火山作用综合产物——火山岩套。所谓火山岩套是指时代相近,空间相迭,成因相关深成、浅成直至表成岩浆物质多期多相多位迭套体。如果这种火山岩套产铀或具有产铀潜力,则称为产铀火山岩套。我国产铀火山岩套主要为钙碱性火山岩,以中酸性、酸性和偏碱性岩石为主,少量基性或碱性岩石。它们形成一定岩石组合、岩石建造,又各有不同物质来源,大体上分别与一定构造环境相对应。

  • 标签: 中新生代 火山作用 铀矿床 物质来源 控矿 地质工作者
  • 简介:CO2地质封存技术是减少CO2向大气排放一种有效方法。矿物封存由于储存时间长,安全性高,对CO2地质封存至关重要。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地层为例,利用模拟软件TOUGHREACT研究了CO2注入后,各矿物溶解和沉淀机理,确定固碳矿物和CO2矿物封存量;通过改变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初始含量,研究原生矿物组分对CO2矿物封存潜力影响。结果表明,以石英、长石为主砂岩储集层中,长石类、绿泥石和高岭石是主要溶解矿物,铁白云石是主要固碳矿物,原生矿物中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对CO2矿物封存量影响很大,绿泥石和长石类矿物体积分数增加,CO2矿物封存量也增加。

  • 标签: 二氧化碳 地质储存 矿物封存能力 数值模拟
  • 简介:大数据研究表明,全球新生代埃达克岩主要出现在中斯世时期,主要是C型,与地壳加厚有关。根据中新世埃达克岩在欧亚大陆上分布,可以识别出一个从青藏高原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小高加索、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直至波兰中新世埃达克岩带。许多学者认为,该带埃达克岩指示该区存在地壳加厚事件,该区从地貌上属于高原。该区由于情况复杂,资料缺乏,资料精细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高原描述不可能很清楚。我们大体知道,在始新世时期,印度一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部分地区在始新世一古新世即出现埃达克岩,至渐新世晚期-中新世,埃达克岩广泛出露,暗示板块强烈碰撞作用主要出现在中新世。巨型欧亚高原可能从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喀尔巴阡、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西藏、青海、蒙古以及四川和云南西北部,仍然属于高原范围。

  • 标签: 欧亚巨型高原 埃达克岩 中新世 青藏高原 喀尔巴阡 碰撞
  • 简介: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重要战略,西部相对于东部来说开发较晚,各种资源、环境也相对保持较好.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区三座新期火山和新疆阿什库勒盆地中阿什山火山活动是我国西部地区最新火山活动,有可能在未来某一时候造成灾害.在对西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未来火山灾害问题,而且对西部开发一定要与今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 标签: 火山活动 火山灾害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含放射性元素铀钍矿物,因结构辐射损伤而发生变生作用。研究表明,矿物变生作用是由α事件所引起。α事件是指母核ZXA放出一个α粒子(24He,能量5MeV)转变成一个新子核Z-2YA-4并获得100KeV反冲

  • 标签: 变生作用 天然矿物 辐射剂量 年代测定 子核 辐射损伤
  • 简介:碳酸氢铵是我国生产量最多,施用量最大氮肥品种,年产量已达3150万吨,占化学氮肥57%,为农业施用主要化肥。但也有致命缺点,主要是碳铵中氨很活泼,与碳酸结合极不稳定,即使在常温下(20℃)也易分解、挥发,造成氮损失,加速潮解,使其结块,并污染环境,所以氮利用率在所有化学氮肥中是最低。在表施情况下,平均只有27%。如何减少氮挥发损失,使其不结块,提高其利用率,是长期以来一直未解决问题。作者经过大量试验研究,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矿物固氮剂,将它配入到碳酸氢铵中,可以有效地延缓和减少氮挥发、损失,使固氮量提高1.5~2倍,存放233天不结块,氮损失大大减少,氮利用率提高到50%,促进作物增产1~3倍。

  • 标签: 固氮量 化学氮肥 挥发损失 氮肥厂 试验研究 表施
  • 简介:如果一个物体由许多以至无穷多个具有一定体积物质实体堆积而成,这些小物质实体便可称为颗粒,如砂岩中砂粒,岩石中矿物颗粒,粮堆中粮食籽粒等。从微观上看,原子、分子、原子团等也可视为颗粒,由它们进行堆积可得到具有一定大小并有一定内部结构物质体。所以颗粒概念是十分广泛。随着科学发展,颗粒性质和行为越来

  • 标签: 物质体 颗粒堆积 物质实体 粮堆 堆积密度 橙玄玻璃
  • 简介:黑色岩系作为地史上反复出现时限沉积相,反映了环境突变及环境事件,构成了许多重要矿床赋矿岩系。我国共有25种以上有用元素和组份聚集成矿与黑色岩系有关,它们呈自然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十余种形式产出。黑色岩系型矿床一般规模较大,我国南方赋存大-超大规模矿床黑色岩系分布干9个纪级单位13个含矿层位中,共形成了4个超大型矿床和6个大-中型矿床密集成矿区。根据盆地流体在黑色岩系型矿床成矿演化阶段性,可以将其矿床形成划分为:沉积期和成岩期。前者可形成大-超大型锰、磷、重晶石矿床,成岩期可能形成大-超大型金、银、铅锌、锑、锡多金属矿床。

  • 标签: 黑色岩系 超大型矿床 形成 产出特征 成矿区 成矿演化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金属元素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CA)分布规律。利用相关性分析和集对分析研究了金属理化性质和其地壳丰度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21种理化参数与地壳丰度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10种理化参数和地壳丰度显著相关(P≤0.05),包括共价指数(Xm^2r)、原子密度(ρ)、原子序数(AN)、原子量(AW)、有效核电荷(Z^*)、电负性(Xm)、软指数(σp)、电子亲和能(EA)、极化力(Z^*2/r)和电化学势(ΔE0)。集对分析进一步表明:Xm^2r,ρ,Z^*和Xm与log(CA)之间趋同性较好,支持了相关分析结论。研究结果暗示金属理化性质与地壳丰度之间存在密切内在关系,这为地球演化成因、元素丰度演变规律提供了新证据,对岩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环境地球化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线性回归 集对分析
  • 简介:  为了定量预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土壤质量未来变化,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影响,建立了基于人类活动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未来变化预测模型.工业、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等影响因子数据输入模型后,即可获得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所占比例,达到定量预测由于人类活动变化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

  • 标签: 土壤质量 预测 支持向量机
  • 简介:碳酸盐岩是个巨大碳源和钙源,在地球表面分布极广。随着近年来污水排放量增加,对地表碳酸盐岩溶蚀产生重大影响。为研究污水对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及其环境效应,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H计、酸滴定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扩散X射线谱仪和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别测定反应体系中金属离子浓度、pH值、HCO3-浓度、碳酸盐岩被溶蚀前后表面形态和组分变化等指标。研究发现,模拟污水(含有几种重金属离子、H2PO4-、NH4+、脲和土壤微生物等)对碳酸盐岩溶蚀结果有显著差异,如模拟污水对碳酸盐岩有强烈溶蚀作用,使其释放更多Ca和C;低浓度Pb(NO3)2溶液对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吸收CO2;高浓度Pb(NO3)2、CuCl2、CuSO4和土壤微生物扩增溶液对碳酸盐岩溶蚀表现为释放CO2;重金属盐溶液和复合污水对碳酸盐岩溶蚀后有次生矿物生成等。

  • 标签: 碳酸盐岩溶蚀 模拟污水 CO2源/汇 钙源
  • 简介:俯冲-碰撞环境中山脉如何形成、俯冲过程在其中角色是板块构造理论中基本问题之一。解释造山带形成端元(end-member)机制是薄层(thin-skinned)和厚层(thick-skinned)模式,前者强调变形仅限于上地壳,而后者则认为下地壳甚至岩石圈地幔都发生了变形。

  • 标签: 造山带 板块构造理论 地壳变形 岩石圈地幔 上地壳 端元
  • 简介:现代喷口生物群特征与其特定构造部位、玄武岩、极端环境等紧密相关;而这种特定环境产物,在地质时期,尤其是造山带地区也不乏出现。本文以造山带东昆仑中、新元古界海山地层序列为例,指出古喷口地质背景是不可缺少重要因素,它对古喷口群识别有决定作用。现代喷口生物群特征研究给远古时期古喷口研究具有一系列新启示。加强对远古时期喷口生物群研究,无论在二者研究互动上还是对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成矿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 标签: 喷口生物群 古喷口生物群 特征 几点启示
  • 简介:初论豫南高压麻粒岩物质组成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翟淳,张清华,王奖臻,王国芝(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高压麻粒岩,多期变晶作用,形成构造环境,豫南高压麻粒岩形成和产状能提供有关地壳演化和大地构造信息,向来为地学工作者所关注。但是,目前...

  • 标签: 高压麻粒岩 多期变晶作用 形成构造环境 豫南
  • 简介:蒸发岩是保存古环境信息宝库,而石盐是蒸发岩盆地完全干涸后最主要矿物。石盐矿物具有很好封闭性,在浅埋深状态就会固结成岩,没有孔隙并且不可压缩。石盐、石膏、钙芒硝、芒硝中包裹体,是潟湖或陆地盐湖环境下,通过蒸发而结晶析出过程中所捕获流体(液体和/或气体)。因此,在石盐矿物内部可以保存下来良好原生石盐流体包裹体,它们记录了原始海洋/盐湖温度、化学组分和大气成分信息,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绝妙直接记录。其中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记录卤水沉积时温度;浅水环境石盐流体包裹体记录卤水温度近似等于气温。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中卤水成分代表了海水/盐湖蒸发浓缩过程中卤水,可通过其来推断当时海水/盐湖水体成分。石盐漏斗晶形成时是漂浮在卤水表面的,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捕获当时大气,而石盐是一种稳定无机矿物,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保存原始大气信息。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其他传统地球化学手段无法提供直接、精确、定量地质记录,因此在未来古环境研究中将成为焦点。

  • 标签: 蒸发岩 石盐 包裹体 古环境
  • 简介:陆壳垂向增生是幔源物质进入到下地壳和下地壳物质进入到地幔双向过程,前者主要表现为壳下底侵作用,后者主要表现为岩石圈规模拆沉作用,其中拆沉作用往往诱发了陆壳下大规模底侵作用。下地壳部分熔融残余超镁铁质岩沉入到岩石圈地幔过程称为陆壳沉没作用,它可能是陆壳物质进入地幔一种重要方式。

  • 标签: 陆壳垂向增生 壳幔过渡带 底侵作用 拆沉作用 陆壳沉没
  • 简介:铀矿化样品可视为m个变量构成相空间中点集,用改变子空间尺度方法求得砂岩铀矿化样品在一维、二维、三维和四维相空间中分维为0.74、1.03、1.23和1.54。不同矿床和同一矿床不同矿石类型、不同高程和不同温度范围矿化样品在不同变量及其组合构成同维相空间中分维相同或相近,反映它们空间结构自相似。本文还探讨了相空间维数与分维数、分维数与子空间尺度关系,并评述了分维地质意义。

  • 标签: 分维 相空间 自相似 空间结构 砂岩铀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