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及其它常规分析,对苏里格南部地区盒8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为:成分成熟度高、填隙物含量高、填隙物结构以胶结物一杂基混合填隙为主、富含塑性易变形岩屑、分选中-好、磨圆中—好、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最为发育,微孔-中孔是主要油气储集空间。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有利有弊,压实与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几乎丧失殆尽,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砂岩储层的孔渗性。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南部 盒8段 储层特征 储集层质量 主控因素
  • 简介:综合运用物性分析、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测试方法与资料,对合水一塔尔湾长7砂岩储层开展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等研究,划分出五种成岩相,其中自生高岭石胶结+溶蚀相、石英加大和高岭石胶结+弱溶蚀相以及粘土薄膜和石英弱加大胶结+溶蚀相是储层发育有利的成岩相带,而机械压实致密相和钙质胶结交代致密相几乎使储层完全丧失储集性能。长7砂岩储层成藏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可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层系。

  • 标签: 延长组 成岩作用 有利成岩相带 合水-塔尔湾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研究区块内某凹陷断裂系统十分复杂,构造破碎,圈闭面积小,火成岩发育广泛,地震资料以低信噪比为主,目的层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目标性处理,在充分发挥各项处理技术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实用的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技术流程。实践证明,高分辨率拉冬变换能够有效衰减多次波,串联反褶积可用于深层高频能量补偿,各向异性叠前偏移技术能够精细刻画地下构造断裂特征,有效提高识别小断块的能力。该区复杂资料的目标处理成果有效地提高了地震剖面的质量,使弱反射目的层及小断块的成像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目标处理 小断块 高分辨率拉冬变换 串联反褶积 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
  • 简介:川东北地区河坝1井属-口高温、高压、高产气井,也是目前国内投入开发的井口压力最高的气井之一。针对河坝l井在投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三高”气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采用可靠的井口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合理选择高压平板闸阀,采用固定节流方式,合理分配节流压差,对油嘴进行硬化处理,采用法兰连接方式,以及直接开井等关键技术,确保了“三高”气井的安全平稳生产。

  • 标签: 高压 高温 高产 开采 河坝1井 关键技术
  • 简介:运用钻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压汞分析等方法,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长兴组沉积相带展布与储层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一期,台缘礁滩相带主要发育于涪陵兴隆场南部地区;长二期,台缘礁滩相带主要发育于兴隆场北部,台缘礁滩相和台内生屑滩相为储层发育有利的沉积相带。储层岩性主要为残余生屑白云岩、(残余海绵)细粉晶白云岩、生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隙为主,次为溶洞;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属中孔-中低渗储层,综合评价为Ⅱ、Ⅲ类储层。优质储层发育受沉积相、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等因素控制。

  • 标签: 涪陵 长兴组 储层 储层主控因素
  • 简介:水平井技术和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与该地区地应力分析是分不开的。结合建111井、河页1井以及建页HF-1井三口页岩气井开发情况,通过鄂西渝东地区地应力剖面的建立,分析了该地区地应力分布方向,并根据地应力分布方向确定了水平井井眼方位、优化了射孔方案,并根据分层地应力大小,优化了施工规模,选择了合理的支撑剂,从而指导了该地区页岩气的开发,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地应力分析 压裂 页岩气 水平井 地应力剖面
  • 简介: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8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威利斯顿盆地美国部分巴肯页岩油区未发现的石油技术可采储量大约为36亿桶。随着威利斯顿盆地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从勘探和评价阶段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开发井网优化和提高采收率已经成为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巴肯油藏的开采机理主要是溶解气驱,而且一次采油的采收率达不到原始石油地质储量的15%。由于采收率很低,地下有大量的剩余油,这促使人们大力研究提高这个页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文中假设巴肯组和里福克斯组(ThreeForks)存在天然裂缝且具有单一孔隙系统,并在此基础之上利用这两套地层的典型流体和岩石性质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根据完井工程资料并结合流动模型,确定了分段水力压裂裂缝的性质。根据整个盆地一次采油过程中石油公司普遍采用的油井作业方式,对流动模型进行了约束。为了防止油藏压力因大规模压降开发而出现快速下降,石油公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油藏压力,而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公司还会实施注气(包括二氧化碳)和注水开发,文中将介绍这些维持油藏压力的方法以及注气和注水开发方法。

  • 标签: 威利斯顿盆地 油藏采收率 数值模拟模型 福克斯 美国地质调查局 石油勘探开发
  • 简介:大南盘江地区泥盆系一二叠系生物礁广泛分布,纵向发育泥盆纪礁、石炭纪礁滩、二叠纪礁三套生物礁。按其发育的古地理位置可分为台内礁、台缘礁、斜坡礁、丘台礁四种类型。根据成礁作用不同,可分为造架生物、粘结生物、障积生物、附礁生物四种类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生物礁在造礁生物、成礁环境、礁体类型、礁体形态、发育的规模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生长与发育受古地理、古环境、相对海平面升降、古隆起及造礁生物的兴衰多方面控制。

  • 标签: 大南盘江 含油气性 生物礁 泥盆系-二叠系 控制因素
  • 简介:川中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位于威远隆起北东向倾覆的斜坡地带,发育一个宽缓鼻状构造,须家河组岩性致密、非均质性强,勘探程度低。结合储层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盆地模拟技术等研究资阳一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含油气系统特征,认为其在燕山中期以来构造演变为斜坡,烃源岩在燕山晚期进入生烃高峰期,充足的油气在储层优势通道中持续向高部位顺层运移,在沉积微相相变位置发生侧向封盖而聚集成岩性气藏;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成藏地质条件相似的邻区安岳地区近年来岩性圈闭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表明资阳地区须家河组岩性圈闭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其中沉积微相是须家河组成藏的主控因素,加强高分辨率沉积微相的研究有助于岩性气藏的预测识别。

  • 标签: 资阳地区 须家河组 含油气系统 盆地模拟 沉积微相 岩性气藏
  • 简介:碎屑组分记录了当时沉积演化过程,对物源具有明显的指示性。根据须家河组砂砾岩碎屑成分、砂岩骨架颗粒及重矿物组合等时空演变的对比分析,认为:①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大体以须三段为界,可以划分出两个演化阶段,须一一须二段为相对远源沉积,物源性质为古陆物源,从须三段开始,川西北地区表现为近源快速沉积特征,以大量的砾岩分布及高岩屑含量为特征,表明从须三开始,该区沉积环境和物源发生了巨大变革,物源性质为造山带物源;②碳酸盐岩砾分布在川西北大部分地区,而石英岩砾及燧石砾则局限分布在九龙山以北地区,表明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物源以龙门山北段为主,是该区沉积贡献的主体,来自盆地北缘的物源有少量贡献,但不足以影响沉积格局。

  • 标签: 物源 碎屑组分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川西北 四川盆地
  • 简介:沙四下红层作为BN地区勘探的新层系,勘探程度较低。结合已钻井的实际情况,对本区红层成藏条件及成藏规律综合研究后发现,其主要受储集层、烃源岩、输导层、盖层等要素的影响,其中储层和生油岩是红层成藏的基础条件,油气运移通道是红层成藏的关键条件,地层压力、油源断层与储层和烃源岩的配置关系是红层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

  • 标签: 沙四下红层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BN地区
  • 简介:页岩气储层岩石物理评价方法包含一些基于矿物分析的工作流程,亦即利用传统核测井、电学与声波测量与先进地球化学测井技术相结合的一些手段。由于这种方法以综合描述矿物学、有机质含量、孔隙体积、流体分布等为目的,它似乎提供了一种最具综合性的非常规气藏岩石物性分析方法。然而,这一方法需要大量输入数据组以及一些关键的模型参数,而人们对这些参数的了解可能并不很好,比如,矿物元素重量百分比端点数据(mineralelementalweightfractionendpoints)。我们预计,由于采用的模型和参数不同,或者由于不能与岩心数据交互验证,经营者与服务公司之间的地化模拟结果会存在差异。而地化模拟的作用须从整个油田范围应用的角度考量,因为人们并不经常收集这类数据。我们讨论在海因韦尔气田(得克萨斯州)气井中应用三种解释技术获得的结果,它们与采用粉碎岩样(GRI)方法获取的岩心分析结果作了标定。首先,采用包括标准测井系列和地球化学测井在内的多矿物法的分析结果表明,由两个机构提供的独立岩石物理评价结果与在室内分析得到的岩石物性评价结果彼此不相符。其次,在只有这类测井资料可用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电阻率资料并结合两种孔隙度测井资料建立岩石物性模型。这种模型很容易拓展应用到许多有相同测井系列的井中,并可用于水平井。再其次,如果有足够多井的岩心数据,我们可以采用一种聚类分析方法,它能提供适合大区域研究的高质量的资料。我们把每种方法的结果与可用的岩心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就进一步应用提出了建议。文中还研究了实验室NMR(核磁共振)测量值对描述页岩气藏特征的支撑作用。在“接收时岩心所处状态下”对老岩心进行了实验室NMR测量。岩心的NMR孔隙�

  • 标签: 得克萨斯州 评价方法 储层评价 页岩气 岩石物理评价 地球化学测井
  • 简介:四川盆地北部环开江一梁平海槽区带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是四川气田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生物礁气藏系成因较复杂的岩性圈闭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受地质认识程度、地震资料品质及处理解释技术的局限,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和圈闭预测有着较大的难度。长期以来,对海槽东侧高峰场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这对海槽东侧生物礁气藏滚动勘探开发部署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地震响应特征以及气藏动态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高峰场地区位于开江一梁平海槽东侧的碳酸盐缓坡相带,峰X井、峰Y井和峰Z井分别钻遇了两个规模较小的点礁,礁体规模有限。高峰场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属于小型的中深埋深、高压无水干气岩性圈闭气藏,在该区内进行生物礁气藏专层井勘探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谨慎部署。

  • 标签: 四川盆地 高峰场 长兴组 生物礁 气藏类型
  • 简介:利用川西新场地区常规测井、能谱测井、电成像测井及野外露头资料,对沉积环境、沉积构造、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须二段沉积环境为弱水动力条件下的还原环境;系统地利用电成像测井技术识别出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递变层理、冲刷面、变形层理等沉积构造;而且在交错层理识别的基础上,深化了古水流方向认识,认为须二段古水流方向具有由北向南的趋势,反映了物源来自北部。

  • 标签: 电成像测井 测井相 沉积构造 须家河组 川西地区
  • 简介:上侏罗统海因韦尔组页岩目前被认为是美国陆上潜力最大的新兴页岩气区带之一。其天然其估算资源量高达数百万亿立方英尺,单井控制储量估计多达754z,立方英尺。这个页岩区带分布在得克萨斯州东部和路易斯安那州西部的边界附近,跨越了16个以上的县。虽然其所在的盆地已经有了很长的油气勘探历史,而且对中生界地层的研究也已比较深入,但还没有开展过针对海因韦尔组页岩的综合地质研究。文中首次分析了这套页岩的构造背景、地层发育、沉积环境和沉积相、断裂发育以及页岩气开发面临的诸多挑战。基底构造和盐构造运动影响了伴随墨西哥湾开启而发生的碳酸盐和硅质碎屑沉积。海因韦尔组页岩是一套富有机质且富碳酸盐的泥岩,沉积环境是局部缺氧的静海深海盆地,沉积时期是启末里支期到早提通期,与导致全球性富有机质黑色页岩沉积的二级海侵事件(second-ordertransgression)有关。海因韦尔页岩盆地的北面和西面分别是马科弗(Smackover)和海因韦尔LimeLouark层序的碳酸盐岩陆架。多条河流分别从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向这个盆地输送沙质和泥质沉积物。海因韦尔泥岩由多种岩相构成,包括生物扰动钙质泥岩、纹层状钙质泥岩和粉沙质球状粒硅质泥岩,还有未分层的富有机质硅质泥岩。可见数量不等的草莓状到胶状黄铁矿,它们以结核、薄层和单个微球丛的形式出现,并交代方解石胶结物和软体动物壳。海因韦尔页岩气储层的特点是超压,孔隙度平均为8-12%,含水饱和度(Sw)20-30%,渗透率在纳达西级,厚度70-100米,初产量最高可达3000万立方英尺/日。储层埋深在3000-4700米之间,页岩气井的水平井段长度一般为1000-1700米。典型的海因韦尔页岩气生产井的产量递减曲线要比其他页岩气区带的

  • 标签: 路易斯安那州 综合地质研究 得克萨斯州 页岩气 上侏罗统 产量递减曲线
  • 简介:西加拿大沉积盆地(WCSB)西部边缘附近前陆地区内的二叠和三叠系裂缝型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天然气存在同位素倒转现象(甲烷δ^13C〉乙烷δ^13C〉丙烷的δ^13C)。甲烷δ^13C值(-42-24%_00),天然气干燥程度和有机质成熟度(R_o〉2.2)都表明此处的天然气为成熟天然气,并且从东南向西北天然气的成熟度随着储层年代而逐渐增加。乙烷δ^13C值的范围在-44-25之间,而且在我们气田东北部同位素正常天然气中乙烷δ^13C值偏高。为了解释西加拿大盆地前陆地区天然气发生同位素倒转的原因,我们使用了封闭系统页岩的概念,即同时对干酪根、石油和天然气加热,产生的天然气乙烷δ^13C较轻而甲烷的δ^13C重。在拉拉米造山运动引起的变形和逆冲断裂作用的期间,这些天然气从页岩中释放,并在脆性碎屑岩一碳酸盐岩裂缝型褶皱中聚集,形成一些极丰富的天然气藏。这些天然气实际上属于成熟页岩气。局部地区较高的H_2和CO_2丰度可能是富合硬石膏夹层和底层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的结果,形成的H_2和CO_2在构造运动过程中混合进了释放的页岩气中。未发现TSR会引起天然气的同位素倒转的证据。乙烷δ^13C的变化可能是不同地区在热史、天然气从页岩中释放的时间以及断层和褶皱发育时间上的差别引起的。研究区油田东北部和下伏泥盆系碳酸盐岩中的乙烷δ^13C值偏高(导致同位素正常天然气)可能反映了其属于一个比较开放的页岩系统,该系统中早期形成的天然气已经散失。我们认为,同位素倒转局限于封闭体系的成熟作用中,而且发生同位素倒转的程度很可能与页岩中残留气体的相对量有关。

  • 标签: 天然气同位素 西加拿大沉积盆地 裂缝型储层 倒转现象 页岩气 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