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几个轻油注空气(LOAI)项目获得了成功并且为海上EOR建造了大规模生成设备,最近对LOAI和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由于邻近储层的项目同时生产出和富空气,所以本文详细研究了把这两种工艺最佳结合的优点。

  • 标签: 轻油 采油量 注空气 重油 EOR 储层
  • 简介:碳酸盐岩压施工中在裂缝壁面产生按一定密度排列的蚓孔,会对产能有一定影响,但是以往压直井产能预测模型很少考虑蚓孔的影响,且忽略了压裂缝和蚓孔之间的相互干扰,这和实际不相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压主裂缝上蚓孔的分布对于产能的影响,将蚓孔与人工裂缝做同样的离散化处理并根据复位势理论、势的叠加原理以及数值分析理论,建立了考虑蚓孔的直井产能预测模型。对比不考虑蚓孔和考虑蚓孔情况下的产能,同时对油藏中压裂缝长度、蚓孔分布密度以及蚓孔平均长度等影响产能的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其对产能的影响规律,为合理预测压井产能提供更科学的预测方法。

  • 标签: 酸压直井 产能模拟 酸蚀蚓孔 不稳定流动
  • 简介:压改造是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的埋藏深、温度高、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部分地区高含硫等特点,使实施储层改造措施面临大量技术难题。为此,选用该地区储层岩心进行室内试验,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胶凝酸酸液体系;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储层的具体特征,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闭合酸化工艺;并以一口典型井为例,证实了优选出的液体系及酸化工艺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图4表4参6

  • 标签: 碳酸盐岩 胶凝酸 闭合酸压
  • 简介:从水样pH值、无机阴阳离子匹配状况以及水中Cl-、Ca2+、Mg2+含量等多项指标,分析了地层水与残、钻井液的混合液的特征,总结归纳出了用于生产监测中,判断所取地层水样是否正常的特征指标,可用于判断酸化后或使用钻井液进行相关作业后的液体返排是否彻底,所取水样是否能代表正常地层水等。目前,该判识方法已在川渝油气田的多个油气藏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 地层水 残酸 钻井液 PH值 水型 阴阳离子含量
  • 简介:试井分析是压裂酸化效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的G函数分析方法速度慢,且曲线特征不明显,研究净压力快速分析技术,可更加快速有效地分析压过程中的净压力曲线,从而准确的得到压裂关键参数。针对压井渗流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运用油气藏渗流理论和现代试井解释方法,建立并求解压井净压力快速评估数学模型,利用Stehfest反演算法计算井底压力响应典型曲线,分析井筒储集系数、表皮系数和不同缝长对井底压力动态的影响。通过利用建立的压井净压力曲线快速分析理论对玉北1井的实测资料进行处理,所取得较好的解释结果,对提高碳酸盐岩油气藏压井裂缝诊断精度和诊断速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酸压井 净压力 快速分析 方法
  • 简介:针对长庆靖安油田低渗、非均质严重、矿物中绿泥石含量高、酸化效果差的特点,研制了缓速性能好的IPPA液体系,解决长庆油田酸化效果差的问题。结果表明:IPPA液体系具备增强酸液的缓速及抑制二次沉淀功能,提高了酸化效果。现场实施缓速深部酸化8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图1表5参3

  • 标签: 聚异丙烯磷酸 靖安油田 解堵 配伍性 长6油藏
  • 简介: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天然气年产量突破100×10^8立米。塔里木是西气东输的主气源地,目前担负着向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共8个省市、34个大中型城市供气的任务。塔里木油田目供气量达到3560×10^4立米以上。

  • 标签: 塔里木油田 年产量 天然气 立方 中国石油 西气东输
  • 简介:未来4年国内天然气供应缺口将达到200×108立米!这是从广东油气商会主办的2006年中国LNG国际会议上获悉的消息。近年来,中国LNG项目发展之快前所未有,需求也迅猛增长。据预计,201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达1100×108立米,而国内生产能提供的只有900×108立米。对此,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原副总经理唐振华表示,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途径,来解决未来国内天然气供应的紧缺问题。

  • 标签: 中国天然气 天然气缺口 缺口达到
  • 简介:摘要作为非生物有机合成的场所和最早微生物群落的栖息地,以蛇纹岩为母岩的热液系统(简称蛇纹岩热液系统)获得了相当大的关注。本文要报道对一个斯的蛇纹岩热液系统的一系列同位素研究,它就是位于日本白马岳地区的白马八温采(北纬36°42′,东经137°48′)。我们从该温泉的两口井中采集了水样,所有水样呈强碱性而且都富含H2(201-664μmol/L)和CH4(124-201μmol/L)。虽然温度较低(50-60℃),但热力学计算表明H2有可能通过蛇纹石化反应产生。已发现八1号井和八3号井具有以下氢同位素成分:δD-H2=-700‰和-710‰,δD-CH4=-210‰和-300‰,δD-H2O=-85‰和-84‰。八1号井和八3号井甲烷的碳同位素成分分别是δ13C=-34.5‰和-33.9‰。这-CH2-H2-H2O氢同位素系列表明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机理与甲烷生成有关。八1号井的氢同位素组成与前人报道的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的相似。重的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说明八1号井甲烷中的氢不是来自分子态氢,而是直接来自水。这意味着这些甲烷不可能通过费-托式(FTT)合成而产生,而可能通过橄榄石的水合反应生成。相反,八3号井很轻的δD-CH4(相对于同位素分馏平衡关系)表明有生物甲烷混入。根据氢同位素系列与其他蛇纹岩热液系统的对比,直接由水生成无机CH4(不存在中间产物H2)可能在蛇纹岩热液系统更为常见。橄榄石的水合反应对于无机甲烷的产生可能有比以前想象的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同位素分馏 热液系统 甲烷生成 氢同位素 蛇纹岩 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