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在挪威大大陆边缘一线长2000km区域内分布的上侏罗统富有机质硅质碎屑岩的地震成像资料。这些岩石被视为北海和挪威海大部分大油气田的主力烃源岩。我们研究了富有机质地层围限的薄皮重力滑脱构造的典型地震响应。最典型的构造是铲状断层,它们在富有机质地层的上段出现分支并旋转,而在其底部附近则滑脱。这种现象可能在较大范围内可见(10,000km^2),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仅限于掀斜地区。断层的走向与沉积物质下倾移动方向垂直,因此断层的走向可用于指示古倾向。我们观察到了几类收缩构造,其埋深最大只有几百米。尽管它们不仅限于富有机质页岩,但这些地层围限的构造可能有助于确定盆地中是否存在富有机质层段。我们认为,粘土中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会减少渗透率。与压实作用有关的垂向流体流动可能在埋藏早期在渗透性较差的富有机质层的底部形成流体超压。这样的超高流体压力层构成了低摩阻拆离面,拆离面上覆沉积层滑动形成了典型的薄皮变形构造。

  • 标签: 有机质含量 变形构造 页岩 滑脱构造 硅质碎屑岩 主力烃源岩
  • 简介:烃源岩中的有机碳总量在地层剖面上呈现周期性的循环模式,这种周期性的变化与地层层序的充填演化密切相关。地层层序在垂向上周期性的充填演化决定了沉积地层剖面中有机碳的周期性循环模式:在层序边界处,水体较浅,甚至处于暴露状态,沉积物堆积速度快且氧化作用活跃,剖面上往往出现有机碳总量最小值;在最大湖泛面附近,沉积物供应速度慢,为欠补偿沉积段,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常出现有机碳总量最大值。利用声波曲线与视电阻率曲线交会的方法,可获得全剖面有机碳总量的演化模式,将其用于层序地层学研究,能够为层序地层单元的识别与划分提供有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恢复古地理环境。

  • 标签: 有机碳总量 层序地层 烃源岩 演化模式 湖相地层剖面
  • 简介:最近几年,非常规油气藏,特别是页岩气、凝析气和页岩油的开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能源公司纷纷看好非常规油气资源并将之纳入自己经营业务的范围。非常规油气资源通常指不经过近井筒地带增产处理就无法实现经济开采的那些超低渗透率油气藏。先进的水平井钻井技术与分段水力压裂技术相结合,使非常规油气藏的经济开发成为现实。,然而,经常遇到的情形是,初始产量很高,但产量递减速度很快,使这些油气井的经济效益边际化,有时甚至使之不再具有经济效益。为了使这类油气藏得到有效开发,对明显影响长期开采动态的流动机理及起着控制作用的岩石和流体参数的了解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对油藏做了详细的模拟研究,以便调查岩石和流体性质的影响以及标准开发井网中水力压裂井的泄油面积。选取一个储集岩石性质多样、流体类型各异(干气、凝析油、石油)页岩油气藏,对开展过14段水力压裂处理的水平井进行模拟。利用径向网格和扇形模型设计,做了大量的油藏组分模拟。还利用多口水平井的短期生产数据和一口直井的长期开采数据,开展了历史拟合及模型标定。我们模拟了许多情形,涵盖不同裂缝、基质和流体性质,涉及凝析油带的形成、裂缝样式、孔隙体积可压缩性以及相对渗透率等,结果显示:·累积产油量对流体性质,尤其是对气油比(GOR)较敏感·基岩致密、裂缝闭合以及凝析油带的形成等因素会导致产能严重下降·尽管有大量的水力压裂裂缝,但是泄油面积以及裂缝与油藏的接触面积仍往往有限·油藏动态还对裂缝的渗透率以及基岩的相对渗透率比较敏感·裂缝的干扰作用有限,可能在油藏开采晚期才会显现。

  • 标签: 水力裂缝 油藏开采 页岩油 凝析气 水平井钻井技术 非常规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