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目前油层防砂主要采用机械防砂和化学防砂方法,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各自的缺点,它们都是在射孔作业后采取措施以求防砂。如果在射孔的同时就达到防砂的目的,这就可以极大降低作业和开采费用。辽河油田开发了这种技术,即充填式复合防砂射孔。

  • 标签: 防砂射孔技术 防砂方法 机械防砂 射孔作业 油田开发 充填式
  • 简介:文东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油气田,具有低渗透、异常高温、高压、高油气比、油层埋藏深等特点。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部分区块出现地层能量下降,供液不足的现象。为了保持气举井正常生产,提高举升高度,在气举井开井时,利用压井液排液来实现操作阀工作。在开井排液时,压井液由油套环空经气阀进入油管内,这样容易造成气举阀的核心部件波纹管的损坏,影响气举阀的工作寿命。

  • 标签: 气举阀 复杂断块油气田 文东油田 异常高温 高油气比 地层能量
  • 简介: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止盗油及设备的零部件被盗,采油队基本上把有关的螺丝都焊死。这样一旦出现需要维修的工作,工作起来就相当困难,而且只能将焊死的零部件割掉报废。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影响产量。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新型防盗螺帽。在原螺帽下部增设一个圆帽,两帽之间连接处较细,当拧紧后力矩达到极限时,两帽分开,进而达到防盗作用,当拆卸时,再焊上原螺母即可。其特点是不用专用工具,即可以安装也可以拆卸,省时省力增产节约。

  • 标签: 防盗作用 螺帽 生产过程 专用工具 零部件 采油队
  • 简介:本项目研究了在常规注水开采过程中,通过在注入水中加入含氮和含磷营养物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生物调整渗透率剖面(MPPM)技术的效果。微生物调整渗透率剖面技术可以延长油田经济寿命60个月到137个月,并且预计可增加原油63600-95400m^3(400000-60000bbl)。产出液组分中的化学变化证明了油藏中未波及区域的油被出来了。微生物进入的证据通过开始注营养液后的22个月内油田所钻的井的井筒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得到证实。

  • 标签: 新型 微生物 原油 提高采收率 油田产量 经济寿命
  • 简介:欠平衡钻井技术有利于防止钻井液漏失,及时发现和保护油气层并提高机械钻速,在国内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昂贵的欠平衡钻井设备是限制这一技术的障碍。撇油装置是欠平衡钻井配套装备的关键设备,其作用是将井筒循环出来的原油与钻井液分离,从而保持正常的欠平衡钻井施工。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管具工程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适合欠平衡钻井施工的浮力撇油装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隆起塔中10构造带西段卡塔克1区块5号断块背斜构造高点,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布置的重点预探井中-1井欠平衡施工中,连续使用41天,运转正常,撇油效果良好(撇油率达96.7%)。

  • 标签: 装置 应用 欠平衡钻井技术 中原石油勘探局 钻井施工 保护油气层
  • 简介:2005年秋天,BP公司委托美国费尔菲尔德工业公司(FairfieldIndustries公司)对深水墨西哥湾地区的Atlantis油田进行了一次大型宽方位测量。此次测量的目的是用P波进行宽方位盐下层成像。陡崖底部的冲沟使海底地形变得相当复杂。浅部盐体覆盖了大部分测量区,并在陡坡处的海底筏行,形成很大的速度差。该区水深在Sigsbee陡崖上方为1300m,下方为2200m。

  • 标签: 地震测量 宽方位 盐下层 深水 节点法 BP公司
  • 简介:针对低渗透致密油气储层在压裂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常规植物胶压裂液对储层伤害严重的情况.研制的新型多元共聚物压裂液体系,残渣含量少、易破胶、返排彻底.压裂液体系的主材料稠化剂CH99通过引入磺酸抗盐单体和支链剂具有很强的耐剪切性能,溶解快速,便于现场配制,无残渣,对储层伤害小;压裂液体系室内性能评价完全能达到低渗透致密油气藏压裂施工要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红河油田长8储层的现场应用表明,新型多元共聚物压裂液体系比常规压裂液携砂性能好,对地层伤害低,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图5表5参6

  • 标签: 多元共聚 压裂液 冻胶 低渗透 致密 伤害
  • 简介:增产处理方案设计必须实现完井效率和经济可行性的平衡。服务公司已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用于研制适用于致密含气层的高成本效率的处理液。这方面的研究重点一般是压裂液和携带支撑剂的粘滞液。实践已证明稀驱油液(Thinbankingfluids)是适用于阿巴拉契亚盆地致密气层的最高成本效率的压裂液,但由于其携砂能力差,因此很难获得更长久而且更有效的支撑裂缝。影响裂缝中支撑剂输送的因素有多种,但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支撑剂的密度。人们已把研究重点从流体性质对携砂能力的影响转向支撑剂特性对携砂能力的影响,由此而开发出的新技术已用于解决阿巴拉契亚盆地降低成本一提高产量的难题。在组约、宾夕法尼亚、俄亥和西弗吉尼亚北部地区的几个详细的实例中记载了,为在很紧的经济条件下获得更高效益的裂缝,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轻质支撑剂。本文将分析用这种新型轻质支撑剂处理的有效性,即根据气井的经济效益来判断运用这种新技术于最难对付的盆地之一是否真的既具有成本效益又提高天然气产量。运用斯托克斯定律计算表明,比重1.25g/cc的轻质支撑剂的终端沉降速度只有筛目尺寸相同(20/40)的白色渥太华砂的四分之一。采用简单的单相气体模拟模型确定不同裂缝长度条件下的初产量和累计产量。模拟结果表明,如果能够获得比较长的视有效裂缝长度,那么产量将提高,储采比则降低。

  • 标签: 致密气藏 支撑剂 盆地 轻质 现场应用 携砂能力
  • 简介:1注空气法(AIP)注空气法是指那些把空气注入某一油藏时自然发生的采油法。注空气法的类型取决于油藏温度、压力及原油和岩石的性质。

  • 标签: 注空气 技术 油藏温度 空气法 采油 原油
  • 简介:一、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成功的路线图1、远景构造风险评价的门限效应大部分油气勘探公司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开发和完善其风险分析方法,以便一直且适当地对远景构造进行风险评价。对远景构造风险评价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存在地震振幅异常,

  • 标签: 技术 工艺 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评价 油气勘探 物理综合
  • 简介:据估计,油气工业从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中产生了约700亿桶污水。连续的开采导致油气储量耗尽,经营者们只有被迫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开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有大量水产出。先进的开采技术不仅改变了水/油混合物,而且降低了常规水处理效率,最高可达50%。此外,监管机构三令五申强制执行诸如限制可溶油气排放等措施。这些只是经营者在管理产出水中所遇到的部分问题。新的水处理技术即可解决这些问题,并妥善处理产出水量。ProSep'sOsorb介质体系(OMS)就不失为一枝独秀,通过它处理那些用化学手段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产出的水,并清除掉已溶解的烃类化合物,包括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

  • 标签: 常规水处理 技术革新 吸附介质 天然气开采 水处理技术 石油采收率
  • 简介:国外经过3/4世纪,国内经过半个世纪,地震勘探技术经历了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从单一地震(地面一地面)到多地震(地面一地面、地面一井孔、井孔一井孔);从单分量到多分量(海底4C、井孔三分量、陆地数字传感器);从一次野外采集到多次时间推移;从早期初级的勘探一体化到采集、处理和解释3个专业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外技术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而且在很多应用领域,国内目前的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地震技术研发方面,情况却似乎并非如此,曾经一度缩小的差距正在加大。面对万道单点数字多分量采集技术的重大变化,处理技术的研发成为勘探领域的新课题。一个综合集成的多地震一体化的多分量地震处理技术时代正在到来。

  • 标签: 地震勘探 多地震 多分量 处理技术
  • 简介:世界上的一些石油大亨们面临着资产老化问题,他们需要依靠新的技术去关闭因石油产量下降而引起的裂缝。如今,已经形成了一种成功的战略技术,它能缓解产量的降低。但是人们对它是否能够持续下去还有些担心。使用纤维一光学传感器的4D监测是众多可能出现的新技术中的一种。

  • 标签: 纤维-光学技术 4D地震技术 光学传感器 OBC 处理器
  • 简介:本书把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系统介绍了裂缝性油藏开发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深入论述了裂缝性油藏的类型、成因、识别和研究方法,裂缝空间分布规律预测,储层裂缝参数定量计算以及基质有效性评价,阐述了裂缝性油藏的渗流特征、采油机理、开发特征以及合理的开发方式、井网井距、井网与裂缝方位的优化配置、水平井开采、

  • 标签: 裂缝性油藏 油藏开发 技术 空间分布规律 多学科综合 有效性评价
  • 简介:页岩气分布广泛,开发潜力巨大,但是页岩气成藏规律、储集空间、渗流规律以及开发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储层具有低孔特征和极低的基质渗透率,给有效开发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本文从介绍页岩气的概念、成藏机理及储层特点出发,重点总结了目前页岩气的主要开发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页岩气开发适应性技术,对开展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页岩气 成藏机理 储层特点 开发技术
  • 简介:在生产层特别是在致密含气砂岩中合理放置支撑剂是产量优化成功的关键。几十年来,油气行业一直采用同位素作为支撑剂标记来帮助确定支撑剂放置的是否成功。一般是在压裂的不同阶段加入放射性示踪剂,以帮助评价支撑剂放置在各目的层的放置情况。

  • 标签: 优化技术 气井 致密含气砂岩 放射性示踪剂 支撑剂 油气行业
  • 简介:在介绍钻屑回注技术的工艺流程,钻屑注前处理,浆体回注层位的选择及存储原理,环境安全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钻屑回注技术环境安全性所作的研究与评估以及钻屑回注的法规管理的综述,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认为钻屑回注技术是地下回注与水力压裂结合,能彻底处理钻屑,无二次污染,且在多数情况下处理成本相对较低的一项全新钻井废弃物处理技术。图7参14

  • 标签: 钻屑回注 环境保护 管理法规 废弃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