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们为砂岩中纤伊利石形成构想了一种模型,其中高岭石是基本反应物,而钾来自原地钾长石颗粒溶解或被输入到这一模型基准构架中。利用除温度和时间外还考虑了饱和状态阿雷尼乌斯方程,模拟了伊利石纤维成核和生长。成核作用发生在孔隙壁上,同时可以确定白云母和碎屑伊利石是动力学性质有利基质。为了考虑其他成岩作用对表面积和反应物体积影响并为渗透率模拟提供输入参数,可以将这一模型与“试金石”(TouchstoneTM)模型结合起来。在两个数据集基础上我们评价了这一伊利石模型性能。一个是中挪威海域最高温度为108—173~C侏罗系石英砂岩数据集,另一个是东南亚海域最高温度为157—182℃岩屑砂岩数据集。采用同样动力学参数,这一模型拟合了两个数据集测出伊利石、高岭石和钾长石含量。考虑到与碎屑混入有关不确定性,预测K—Ar年龄是符合现有数据。虽然这些分析样品没有获得伊利石粒径数据,但挪威数据集得出模拟雏晶厚度仍然与北海类似温度史样品0.004—0.012um已发表测量结果相当。

  • 标签: 模型拟合 石英砂岩 成核作用 伊利石 生长 最高温度
  • 简介:在地幔和地壳中出现岩石作用下,分析地幔和地壳物质熔化过程中产生熔融体导致于出现一系列衍生岩浆。分析分为5个过程,这些主要过程引起岩浆熔融体组成改变:3种分析类型(流体-岩浆分析、结晶过程分析和熔析分析)和2种类型岩浆与它基底相互作用过程(岩尔取代和同化过程)。

  • 标签: 岩浆 同位素 化学 原始 地壳物质 熔化过程
  • 简介:气田中6口井17个莺二段地层水样品进行化学组分分析,采用目前油田水研究普遍应用苏林分类法进行分类。分别从平面上和垂向上来分析研究地层水特征与成因,并综合本区构造活动及伴随CO2上侵和岩石学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气田水文地质条件、封闭状况及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认为,本区莺二段地层水以代表大陆环境沉积水NaHCO3水型为主,也见Na2SO4及MgCl2水型。该区整体水动力较弱,油气保存较好,有利于天然气成藏。图5表1参6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东方1—1气田 地层水特征 矿化度 油气保存
  • 简介:近地表衰减是影响地震记录质量重要因素。在陆上进行地震勘探时,地震波需要穿过近地表,由于近地表传播介质通常为非均匀、各向异性和非完全弹性体,导致地震波衰减十分严重,使检波器接收到地震波能量弱、频率低。近地表衰减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品质因子、低降速带速度、低降速带厚度和炮检距。正演模拟地震记录在各种影响因素不同取值下情况,对地震子波及其对应振幅谱进行详细分析,并阐述了各个因素对近地表衰减影响作用。

  • 标签: 近地表衰减 影响因素 品质因子 低降速带 炮检距
  • 简介:人为降低油层渗透率,包括完井时降低油井周围地区渗透率降低,是低产井出现原因之一。甚至在具有同一储层特性油层上都可能出现产量不同油井。完井时作业质量与选择最佳开发方案一样,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最重要因素

  • 标签: 低产井 油井 低渗透 油田开发效果 油层渗透率 周围地区
  • 简介:东方1-1气田是国内海上最早自主勘探开发气田,从投产至今已经10余年,目前依然能够保持年产超过20×108m3产量规模。随着开发深入,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储量丰度低、储层非均质性强、组分分布复杂、气田开发不均匀、剩余大量低品位储量未动用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开发难点,从气田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储层精细描述、长水平井"找甜点"、开发评价井、滚动开发等多种有效增产措施,降低了气田开发风险,提高了气田开发效果。图10参6

  • 标签: 东方1-1气田 开发难点 增产措施
  • 简介:应用井间示踪技术研究油水井间高渗透带及大孔道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陕北某油田3个注水井组投加氚水和碘-125两种同位示踪剂,通过采样分析、利用半解析示踪解释软件进行模拟计算,推导出多种地层参数,特别是油水井之间存在高渗透层及大孔道参数,为下一步注采调整方案及封堵大孔道控水稳油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该技术在陕北油田开展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 标签: 同位素示踪剂 井间监测 高渗透带 陕北油田
  • 简介:许多人已经在着手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IOR)方法。但是,研究仍然停留在使用实际岩心样品定量评价油层润湿性上面。接触角是测量储集岩优先亲和性最常见方法之一。本项研究主要目的是使用悬滴法来研究油滴量、盐水矿化度、含有饱和流体岩石、油酸量和温度对碳酸盐储集岩润湿性影响。16次实验采用方法是,把10,15,20,25ml油滴分别滴入矿化度为0,50000,100000,150000ppmNaCl盐水中。做这种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油滴量和矿化度对接触角影响。在完成3次实验中,用含酸量为0.374,0.561和0.986mgKOH/g原油样品研究了含酸量对接触角影响;另有3次实验采用盐水、原油和聚合物溶液研究了含有饱和流体岩石对接触角影响;最后,有2次实验研究了温度对接触角影响。以上所有实验都采用是实际岩石和原油样品。结果表明在达到了临界水矿化度时存在着一个特定油滴量。这种临界水矿化度是油滴量对接触角没有影响时矿化度。岩石润湿性下降低于临界矿化度和上升超过临界矿化度都取决于油滴量。所获取结果表明,含有饱和流体岩石在测量接触角中起着重要作用。结果还表明随着原油中含酸量增加,接触角降低。因此,预计含有低酸油碳酸盐岩油藏比含有高酸油碳酸盐岩油藏更具有亲油特性。温度和油浸流体粘度增加能使所测量接触角减小。本项研究结果已形成了一个新临界矿化度概念,并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影响使用接触角技术测量润湿性一些因素

  • 标签: 储集岩 接触角测量 碳酸盐岩油藏 提高原油采收率 水矿化度 饱和流体
  • 简介:页岩气是目前天然气储量增长最主要因素,我国蕴含丰富页岩气资源,页岩气成功开发将对能源结构、环境政策及能源安全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查明影响页岩气高产地质因素,本文将页岩气藏与常规油藏对比总结得出页岩气藏特征;分析了页岩气生烃机理、赋存机理与运聚机理;探讨了各地质因素对页岩气开发影响能力与作用方式。研究认为,各种错综复杂地质因素主要通过含气量、含气页岩厚度与面积、脆度及孔隙—裂隙网络4个方面影响页岩气开发难度与商业价值。

  • 标签: 页岩气 含气量 厚度 面积 脆度 裂隙—孔隙网络
  • 简介:运用三维(3D)储层规模判定技术再现了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Ainsa盆地Buil向斜周围出露四套浊积岩体内、外部几何形态。由于通过横剖面不能分辨和再现该向斜不对称几何形态。所以,采用了一种新方法进行构造再现,即运用三维倾向域几何模型和三维复原技术,按千米级规模再现方法实现储层规模判定。这种方法适用于复原褶皱区和地层厚度多变区域地质体三维几何形态。Buil向斜三维再现显示出与Ainsa盆地北部构造载荷有关盆地内背斜同沉积增长结构和前陆岩石圈挠曲。

  • 标签: Ainsa盆地 浊积岩 三维构造建模 层面再现 向斜 背斜
  • 简介:西南A1系统实施完成,实现了对地震、测井、井筒、勘探开发综合、油气生产、项目研究、成果文档等数据集中管理,具备了对这些数据加载、存储、查询浏览、下载、发布等功能,为西南油田搭建起了统一勘探开发技术数据管理平台,数据资源和数据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整合,数据实现企业集成,建立了勘探、评价和开发项目研究、管理决策数据服务体系,对促进西南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和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西南 油气勘探开发 项目组 油气田 数据管理平台 信息化工作
  • 简介:随着油田三次采油深入,油田化学助剂产品在油田生产中起到作用越来越大,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化学助剂产品质量及生产效果也越来越引起油田生产各级部门关注。油田用化学助剂产品种类很多,在众多助剂产品中,杀菌剂作为油田污水处理使用一种化学剂,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杀死污水中危害比较严重几类细菌包括有腐生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菌等,从而使处理后水质达到注水水质指标要求。

  • 标签: 杀菌剂 杀菌效果 油田污水处理 油田生产 化学助剂 产品种类
  • 简介:低渗气藏具有低孔、低渗、高含水等地质特点,其储层渗流规律较常规气藏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因素也更多。通过保角变换、等值渗流阻力法等建立了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滑脱效应、高速非达西、表皮效应和各向异性6种影响因素水平井产能方程。分析了各因素对水平井产能影响,分析了不同生产压差下各因素对水平井产能影响变化。利用建立公式可以预测6种因素任意一种或多种因素影响下水平井产能,方便气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实例计算证明,这些因素对计算结果影响可达40.24%,建议预测低渗水平井产能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影响水平井产能因素。图8表1参16

  • 标签: 低渗透气藏 水平井 公式推导 产能影响因素
  • 简介:新墨西哥州卡拉巴塞拉斯(Calabacillas)断层是一条剥露生长断层。该断层反映了地层粘土滑抹作用。研究粘土滑抹作用对于有效预测这种样式断层封堵性具有重要意义。粘土滑抹露头有的呈连续、逐渐变细锥形,有的则被次级断层分割成不连续块状。一些情况下,泥岩层被断层断开而不形成粘土滑抹层。断层带详细图解显示,涂抹在断层面上断层泥被多条裂隙断开,从而降低了断层在地质历史时期有效封堵能力。下盘泥岩层内释放倾斜中继带存在(releasingdiprelays)和断层带生长过程中倾斜中继带(diprelays)演变对粘土滑抹样式和连续性起主要控制作用。而泥岩层塑性、成分和厚度则起次要作用。随着断层带生长,倾斜中继带(diprrelay)断开,粘土滑抹层逐渐被正断层切断:粘土滑抹层先是沿断层移动,最终与其泥岩层分离。滑抹型算法(例如CSP)高估了泥岩层底部断层封堵性,因为粘土滑抹层常与其泥岩层滑脱。断层封堵预测有一个关键门限值,即断层生长期。在此期间,粘土滑抹锥与泥岩层分开。门限值以下,使用滑抹型算法预测效果最好;门限值以上,磨蚀型算法效果最好。

  • 标签: 墨西哥州卡拉巴塞拉斯 剥露生长断层 粘土滑抹层 断层封堵 圈闭 地质构造
  • 简介:软地层取心收获率低是目前钻井行业面临一个技术难题和挑战。本文结合现场经验,分析了影响取心收获率因素,并针对其主要原因,总结出了一套取心技术措施。在J10—XJ1取心过程中,严格实施此套技术措施,未发生复杂情况和事故,岩心收获率达81%,远远高于国家石油行业标准,对今后软地层取心具有重要指导性意义。

  • 标签: 软地层 取心收获率 J10-XJ1井
  • 简介:放射源丢失后在废旧金属冶炼厂被误熔融销毁酿成污染事故屡屡发生。本文对放射性同位种类和在生产中应用进行了概述,描述了常见事故,并通过参与某金属冶炼厂放射源污染现场测量对此类污染事故及其现场判定进行了案例分析与讨论。

  • 标签: 放射性同位素源 放射源 熔融销毁 污染事故 现场判定
  • 简介:济阳坳陷巳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1995年以来预探圈闭情况统计表明,预探圈闭效果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地质认识、技术进步和勘探投入等。地质条件、资源规模等基础因素仍然是影响预探圈闭效果决定因素之一,地质条件优越富油凹陷或区带,预探圈闭成功率高、勘探潜力较大。预探圈闭钻探效果与勘探程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勘探程度较低古生界、深层和潜山圈闭升级率较高;勘探程度较高古近纪、浅中层和构造圈闭预探成功率下降。圈闭升级率变化反映了地质认识、技术水平等对圈闭勘探效果影响。勘探技术发展和进步是提高济阳坳陷圈闭预探水平有力保障,也是近期保持济阳坳陷探圈闭勘探不断取得新发现和突破重要原因之一。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程度较高,钻探目标复杂隐蔽,勘探风险增大,足够预探工作量投入,是保证良好资源序列和可持续发展条件之一。

  • 标签: 预探圈闭 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 勘探程度 地质认识 济阳坳陷
  • 简介:研究了全世界裂缝性油藏,以便确定固有的储集层性质和流体性质怎样影响油气最终采收率,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孔隙度、渗透性、粘度、流度比、含水饱和度、润湿性、裂缝分布、驱动机理和油气藏管理策略。把裂缝性油藏分为四组,其中有两组是有特殊意义:一组是储集层具有低基质孔隙度和低基质渗透率;另一组是储集层具有高基质孔隙度和低基质渗透率。以前裂缝性油藏分类,并未区分这两种油藏类型。文中用实例评价了不同客观因素对油气采收率影响程度,以及油气藏管理和开采策略所起积极作用。

  • 标签: 裂缝性油藏 油气采收率 储集层 渗透率 最终采收率 流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