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编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好地质公园的重要工作。本文讨论了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原则和重点内容,为有关地质公园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地质公园 规划 地质遗迹
  • 简介: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为了提高地质公园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地质公园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保护我国的地质遗迹资源,国土资源部决定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督察员队伍。根据各地的推荐情况,经审查,决定在全国31个省(区、市)首批聘任国家地质公园督察员90名。

  • 标签: 国家地质公园 国土资源部 地质遗迹资源 公园建设 持续发展
  • 简介: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是以第四纪冰川遗迹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国家地质公园.本文对公园内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概要介绍,并对其作了定性评价,认为园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功能齐全,极具科考、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

  • 标签: 旅游资源 定性评价 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 新疆
  • 简介:地质公园具有地质遗迹保护、旅游、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四大主体功能。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这四大功能,本文以安徽境内的广德太极洞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在梳理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地质公园 功能 思考
  • 简介:本文是以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结合《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对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分别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公园内地质遗迹进行了综合评价,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方级4个等级,为政府保护与管理地质遗迹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地质遗迹 科普价值 旅游价值 综合价值
  • 简介:九华山地质公园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安徽省池州市,是一个以中生代复式花岗岩山岳型地貌为主兼有石灰岩溶洞型地貌的地质公园公园内蕴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必须经过合理开发利用和严格保护,对促进九华山和池州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九华山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特征 开发利用保护
  • 简介:江南造山带是扬子板块与华南板块自中元古代以来多期作用形成的造山带。主体形成于晋宁期,东段出露自北向南为九岭被动陆缘(Ⅲ),障公山弧后盆地(Ⅱ)和怀玉火山岛弧(Ⅰ)。各单元之间以宜丰-伏川蛇绿混杂岩带和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相拼贴。后期被赣江断裂、赣东北断裂左行平移成西、中、东三部分。沿赣东北断裂带燕山期形成了该区重要的岩浆带和铜、金、银、铅、锌成矿带。

  • 标签: 蛇绿混杂岩带 火山岛弧 江南东段
  • 简介:尔一带的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为一系列的变质核杂岩。其内核由早—中太古代古陆核组成,外核为晚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变质岩系构成的多层次构造增生楔,并有多期剥离断层配套。新元古宙代晚期震旦系为盖层。它是地壳多期伸缩构造的产物。变质核杂岩体是一个有利于成矿的构造体系。辛尔变质核杂岩构造是一个对有色和贵金属等矿产成矿的有利构造

  • 标签: 辛格尔 变质核杂岩 增生楔 剥离断层 滑脱系 盖层
  • 简介:北京地区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历史悠久,已有150余年的历史,素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其地球演化是华北地壳运动和演化历史的缩影,经过近30亿年的地壳运动和沧桑变迁,遗留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北京市专门针对地质遗迹的地质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近10余年来,陆续开展了两轮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调查发现3大类12类50处重要地质遗迹,基本摸清了全市地质遗迹资源的家底;申报建立了8处地质公园,

  • 标签: 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 地质工作 地质调查 沧桑变迁 演化历史
  • 简介:天柱山是我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可供科考与旅游的资源主要是十分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与生物景观以及底蕴深厚的古皖人文景观.近年来,国家地质公园制度的出台并实施,为天柱山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带来了机遇,这不仅可以促进天柱山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同时也丰富了天柱山旅游业的内涵,进一步推动天柱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天柱山旅游资源丰度和品位、蕴涵价值和前景、开发条件和实力,尤其是旅游地学的开发利用阐述了申报和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 标签: 天柱山 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旅游地学
  • 简介:欧洲建成32家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建成20家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第1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北京召开,第2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英国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召开,第3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于2008年6月22~26日在德国的奥斯纳布吕克市召开。

  • 标签: 第3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 奥斯纳布吕克 德国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完成的大别山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别山的中深变质杂岩解体为变质变形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两部分,但所建立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层名称。与之同期,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发现以来的地质研究也揭示出大别山中深变质岩的主体为正片麻岩,并以变质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本文依据前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的变质地层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单位,3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论述了它们与区域地质调查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的对比,以及与4个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 标签: 大别山 变质地层 构造单元
  • 简介:亚髻山地质遗迹点位于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石岭村和佛冈县四九芒寨村一带,通过介绍亚髻山地质遗迹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拟建亚髻山地质公园具备的优势,以及建立地质公园的价值分析,认为亚髻山省级地质遗迹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美学观赏、旅游趣味以及其他经济社会价值,应尽快启动地质公园的申报及建设工作,以便更好的进行保护、科普和开发;亚髻山霞石正长岩地质遗迹点综合评定为省级地质遗迹,建立从化亚髻山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条件较好;根据亚髻山地质公园建设的实际特点,建议由市级国土地矿和旅游发展相关的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区一级相关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省级国土资源厅(局)负责指导并监督地质公园的相关建设情况,明确省市区三级协调、联动、一体的管理体制。

  • 标签: 亚髻山 地质遗迹 地质公园 建设条件
  • 简介: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将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娱乐等6个方面,对小岩湾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进行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5739.81hm2总生态足迹中,旅游交通足迹所占的比例最大,旅游餐饮足迹次之,旅游购物足迹和旅游休闲足迹可以忽略不计。整个景区的生态赤字为4020.13hm2,合理使用生态资源,才能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旅游生态足迹 世界地质公园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皖北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第四系广为覆盖,地质研究程度因此受到相应的制约。本文结合地质和物性等资料,在对1:20万重磁资料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皖北地区主要断裂驾进行了解译,认为皖北地区主要发育北北东、北西西、近东西等走向的断裂,另在徐州至宿州发育弧形断裂;其中北西西走向断裂发育时间相对较早,近东西次之,而北北东走向断裂发育时间相对最晚,晚期发育的断裂错断了早期发育的断裂。

  • 标签: 皖北地区 重磁场 断裂格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