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本系统将地震应急辅助自动化和人工应急数据处理有机结合于一体,能在地震震中定位后几十秒内自动生成震中位置图、裂度线分布图,完成震害快速分级评估,及应急具体详细方案选择,并能随应急工作进展快速调整应急方案、重新评估地震灾害。

  • 标签: 应急指挥 决策系统 数据处理
  • 简介:仅就h值在新疆伽师强震群趋势判断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讨论。在传统的h值判定原则的基础上,利用序列活动自相似的客观存在,提出了自强震发生后从其后较大中强地震起算的h值判别准则。两种算法的结合在伽师强震群预报过程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同时对预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h值的算法问题、强震及强震群中震级的估算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 标签: H值 预报 伽师强震群序列
  • 简介:在掌握西藏南部(26°~32°N,78°~98°E)19次历史地震数据后,从时间对称性方面研究该区域历史地震发生规律,分析未来地震发生的可能时间,从而为西藏地震灾害的监测提供一定的依据。从三元、四元和五元可公度信息提取法和蝴蝶结构法进行分析,得出未来10年内,西藏南部Ms≥6.6级地震的信号在2012年、2013年和2015年较强,有发生6.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 标签: 趋势判断 对称性 蝴蝶结构 可公度 西藏
  • 简介:本系统可以随身携带,自动监视地震监测台网发布的地震信息,自动启动,在接到地震信息后1-2分钟内自动给指挥者提供地震震中行政区域位置图、地震应急方案和震害快速评估等应急辅助决策,从而避免地震应急指挥的无序性,提高地震应急指挥决策的效率,缩短地震救灾组织时间。它集成了地震应急工作的全过程辅助功能。本系统对运行设备要求低,运行速度快,维护容易,操作方法简单,通用型设计,全国(全球)适用。用其建设地震应急指挥系统,投资省,见效快,运行维护成本低,可得到物美价廉的功效。

  • 标签: 地震应急 辅助决策系统 便携式
  • 简介:用自然类比法对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6.2级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进行了早期判断,找出了与之最相似的四个序列是1976年9月23日巴音木仁6.2级地震(S17)、1996年5月3日包头6.4级地震(558)、1985年4月18日禄劝6.3级地震(S34)和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0级地震(S33)。由此判断张北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推算最大余震震级应在4.3~4.7之间,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可能在11~22次之间。实测结果张北地震最大余震震级4.6,一个月内4级以上余震数18次,均在预测范围内。

  • 标签: 自然类比法 地震序列类型 震后趋势 张北地震
  • 简介:据历史资料记载,甘肃省因地震死亡人数超过4万.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是地震强度、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轻震时造成的人员伤亡.

  • 标签: 甘肃 地震 人员伤亡
  • 简介:本文详细介绍了震情会商决策支持系统(SSCDSS),该系统是基于组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而构建的,它实现了监测数据、历史震例、灾情数据等的集成与管理。同时,该系统还实现了震情会商流程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完成了震后趋势判定、应急启动判别等专业决策支持模型的集成与管理等功能。该系统采用了B/S和C/S混合结构,所有功能模块实现了无缝拼接。

  • 标签: 震情会商 地理信息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 办公自动化 组件技术
  • 简介:本文针对福建省地震局科技人员普遍存在的慢性疾苦、轻度心身失调,以及部份工作人员肝功、两对半异常、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等健康状况,提出危害地震科技人员健康的大多数慢性疾病,都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建议地震科技人员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心理平衡、睡眠充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标签: 地震 健康 疾病 节律
  • 简介:本文以元胞自动机模型理论为指导,以人员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中小学校疏散演练人员疏散模型。本文从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模型研究出发,为地震应急演练疏散训练软件提供核心算法。通过对空间基础构建元素及搭建方法的分析研究,设计完成疏散虚拟场景的建模方法。最后开展人员疏散算法构建方式的研究,并结合应急疏散演练人员行为规范的研究成果,完成疏散模型的总体设计,达到为应急演练疏散软件提供人员疏散演化模型以及为人员疏散过程合理性评判提供依据的目的。

  • 标签: 地震应急疏散模型 元胞自动机 DIJKSTRA算法 递推 疏散策略
  • 简介:针对震后大面积废墟下被困人员快速准确检测与定位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wi-Fj信号的地震灾害人员侦查技术。以嵌入式技术为基础,涉及FSK通信、wi-Fi定位、wi-Fi定位算法等方面的研究,提出wi—Fi热点中继设备和显控中心平台切实可行的设计解决方案,研制出能够实现震后大面积废墟下被困人员快速定位的设备,并提出设备布设方案。为我国地震救援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 标签: 地震被困人员快速定位 Wi-Fi热点中继 嵌入式技术 Wi-Fi定位算法
  • 简介:在对忻州市现有房屋建筑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房屋建筑按结构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房屋进行了抗震分析,进而建立了相应的易损性矩阵,最终结果得到以小区为单元遭遇不同强度地震作用的地震损失和人员伤亡,以及50年地震期望损失。

  • 标签: 地震损失 预测 人员伤亡 忻州市
  • 简介:针对震后在大面积废墟下快速准确检测与定位被困人员的需求,本论文提出了用分布式超宽带雷达探测地震被困人员的技术,主要包括对分布式超宽带雷达协同探测网络构建、超宽带雷达生命迹象探测算法、分布式雷达节点探测数据融合方法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对多雷达干扰抑制、分布式雷达节点自定位、微弱生命迹象稳健探测、废墟穿透定位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设计方案,为完成分布式超宽带雷达系统的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 标签: 分布式超宽带雷达 激光测距 Wi-Fi通信 地震被困人员探测
  • 简介:笔者在丽江市古城区地震局查阅到1份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的统计表,表中详细记录了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死亡原因、死亡地点等情况。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可得出本次地震死亡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特征。同时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丽江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具有普遍的一般特征,也具有云南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本文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未来云南大震人员伤亡特征、开展精细化人性化的应急处置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地震死亡 社会学特征 应急处置 丽江地震
  • 简介:本文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资料等,研究了1604年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海外7.5级历史地震的生命损失问题。

  • 标签: 明朝福建 大震 生命损失
  • 简介:针对目前常用的地震灾害中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和方法评价指标单一,难以有效体现不同因素对人员伤亡的影响等不足,根据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对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参与构建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的因素。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基于多因素的地震灾害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并考虑次生地质灾害对评估结果的修正,提高了人员伤亡评估模型在四川地区的适用性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地震灾害 人员伤亡 影响因素 评估模型
  • 简介:本文以佐署水位八年多的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水位异常特征,概括出了异常指标;着重总结了八年来异常有震震例;另外还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经统计小结了佐署水位的映震能力

  • 标签: 高频振荡 震例 异常指标 映震能力
  • 简介:本文应用EIS2000软件对龙岩台自1989年1月1日至2000年6月30日的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寻找地磁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 标签: 软件 地磁异常 对应
  • 简介: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关规定,针对近些年我国发生的汶川、玉树、芦山及鲁甸等特别重大地震,均启动了地震应急I级响应。但几次地震的伤亡人数及震害影响等都有明显的量级差别,应急救援行动中队伍派遣数量、灾情获取手段、救援装备配备等都不尽相同。本文对这4次地震开展的专业救援性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对比分析,更准确地了解政府应对大震巨灾时的需求,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救援决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 标签: 伤亡量级 应急响应 专业救援 对比分析 救援决策建议
  • 简介: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的发生离今天整整400年了,本文介绍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震感情况,并首次研究了当时人口状况,探讨了可能的人员伤亡情况。

  • 标签: 明朝 社会 地震 伤亡
  • 简介:本文对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其中一幢民居楼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和鉴定.研究表明,在遭受Ⅶ度小震时,顶层中等破坏;Ⅷ度中震时,顶层严重破坏;Ⅸ度大震时,顶层倒塌.建议尽快进行抗震加固.本文指出了抗震薄弱环节,并给出了抗震加固措施.本文可为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典型老旧民居 抗震加固 抗震薄弱环节 抗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