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冕宁县的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结果,对未来地震引起的经济损失进行了预测,并对地震后可能引起的社会经济影响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地震经济损失预测 社会经济影响
  • 简介:本文应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探讨我省发展经济与防震减灾的相互关系。提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促进防省防震减灾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 标签: 发展经济 防震减灾 转变观念
  • 简介:本文以收集的西南地区1950年以来301个典型破坏性地震震例数据为基础,选择关联规则决策树两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地震经济损失与当地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关规则,并对关联规则决策树两种不同的挖掘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 标签: 经济损失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决策树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震背景地震破坏性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防震减灾经济性对比研究,认为地震破坏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因而必须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为保障城市化顺利发展服务。

  • 标签: 地震破坏 城市化 防震减灾 经济效益
  • 简介: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体经济模型中经济活动个体的经济行为,核心是价格决定理论。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中对这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决定的。供给需求相反的作用力,使商品达到市场均衡状态。当商品的生产成本发生变化时,供给函数发生变化,达到新的市场均衡。但均衡利润呈现出与生产成本变动相反的变化趋势。本文试图对其变化规律做出探讨。

  • 标签: 单体经济模型 均衡状态 利润成本规律 供给 需求 变动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装修损失占地震总损失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大中城市装修损失的评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损失比是地震经济损失评估中非常关键的参数。本文在对损失比的概念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现场抽样与专家咨询(Delphi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加权统计给出了不同结构类型、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装修震害损失比取值范围。最后,将本文给出的取值范围与其它文献取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破坏等级下,装修破坏损失比要高于主体结构损失比,且在中等破坏及以上破坏等级下,前者要远大于后者。

  • 标签: 地震灾害 经济损失评估 装修损失 损失比
  • 简介:介绍了近期建设运行的张掖台网天祝-古浪台网的情况,包括台站分布、仪器情况、资料处理方法监测区域的壳速度结构,列出了张掖台网监测到的微震157次以及天祝-古浪网记录的329次微震的震中分布图。

  • 标签: 甘肃 区域数字地震台网 监测 地震资料
  • 简介:经过长时间段(1969~1997年),大区域(34°~42°N,110°~114°E)钻孔应力、应变台网异常时空扫描,得出的结论是:可把异常形态特征异常区域特征作为中期或短期地震预报指标。

  • 标签: 钻孔 应力应变 地震预报 区域特征 华北
  • 简介:利用安徽台网记录的2010年以来全球29次Ms≧7.7级地震,从“一震多井”“一井多震”2个方面,结合井孔地质水文条件,分析安徽台网水位水温观测对全球不同大震的远场效应。研究得出:①同震响应产生的水位阶变,主要由于压应力或拉应力作用于含水岩体时,造成含水层的孔隙压力发生变化所致;②井孔各含水层水压受地震应力变化波动水位出现震荡,由于井孔内混合水含量比震荡打破其内在平衡,故水温随水位震荡出现阶变,水温变化滞后于水位震荡变化;③远场效应的各项特性主要与该井地下结构所受应力变化强弱有关,地震能量释放波及其地下结构变化,导致井中水位、水温观测产生远场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为安徽流体观测异常变化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也为安徽及邻近地区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水位 水温 同震响应 安徽省
  • 简介:本文通过对漳州开发区7号山体硐室大爆破振动速度、加速度的测试及数据的初步分析,阐述了爆破地震波衰减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引入平均衰减指数的概念,对开发区当地以后众多的大、中型爆破抗震的安全设计提供有益的依据。

  • 标签: 大爆破 爆破地震波 衰减规律 平均衰减指数
  • 简介:文章引述了江苏省在经济建设中地震监测环境受到影响破坏的实例,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实现经济建设发展保护地震监测环境矛盾统一的构想。

  • 标签: 地震监测 地磁 地电 经济建设 环境干扰
  • 简介:本文主要应用地球物理指标B(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值,单位毫伽/公里)值,结合深断裂、地壳结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莫霍面形态历史地震分布,对省内区域地壳划分了四个不稳定区;两个次不稳定区;三个基本稳定区一个稳定区。

  • 标签: 区域地壳稳定性 布格重力异常 莫霍面 地壳结构 青海省
  • 简介:本文将主要利用容易得到的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人口数据及灾害损失的关系模型,给出基于WebGis区域地震损失快速评估系统的功能设计思路。在系统中采用B/S结构,主要采用VB+ArcObject的开发环境,实现了数据及地图动态更新及预测功能。

  • 标签: WEBGIS B/S结构 震害评估 动态更新
  • 简介:本文介绍十五期间福建省将要实施建设的数字强震观测台网,着重从项目的必要性方案的可行性方面进行论述,同时结合福建省的地震监测台网现状进行系统的设计。力求建成的强震观测系统能初步实现福建省属重点城市的地震烈度速报及典型场地强地震动记录获取双重功能,增强福建省的地震监测能力,为福建省地震灾害的减轻、有效救灾措施的实施以及防震减灾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依据;同时,也将为其他省市区域数字强震观测台网的建立提供示范样板

  • 标签: 强震观测 台网布局设计 烈度速报 技术系统构成
  • 简介: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之上的MBS法GFT法,对比分析了1970年以来汾渭地震带台站建设各阶段ML≥1.0的地震目录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在基础地震台站建设阶段(1970-1977年),ML2.4-ML2.5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调整以及遥测台站建设阶段(1978—1997年),最小完整震级为ML2.2;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1998年-至今),ML2.0-ML2.1级以上地震目录基本完整。从时间尺度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汾渭地震带相同起始震级所对应的拟合优度值基本呈稳定增加趋势,表明汾渭地震带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文中采用改进的b值标准差法对b值基本稳定时所对应的震级进行了识别评价,提高了最小完整震级识别的准确性,同时还分析了汾渭地震带最小完整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北部Mc较中南部偏低。研究结果为汾渭地震带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台网优化布置提供了基本依据。

  • 标签: 汾渭地震带 稳定b值法 拟合优度值法 最小完整震级
  • 简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在地震应急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以西南区域应急联动为例,从规范应急协作区联动行为,整合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联动协作演练、增强各成员单位的震情意识应急意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区域应急协作联动机制实现的途径。

  • 标签: 跨区域 地震应急 协作机制
  • 简介:精确定位的活动图像为了解断层产状深部构造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本文采用2014年5月7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山东地震台网及乳山台阵记录的乳山地震序列ML≥1.5级地震进行双差定位对比研究。定位结果显示: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经精定位后,震源位置呈现北西向(约315°)展布,剖面上地震分布较为均匀,震源深度3-11km。乳山台阵记录的地震经精定位后,震源位置呈现北西西向(约290°)展布,在空间上多处相对集中,体现了序列空间分布的丛集特征;剖面中心位置地震明显较少,此处似乎存在一凹凸体,序列地震基本发生在凹凸体的周围,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4-8km。从已有震源机制解、台站布局、精定位残差、现场调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认为,乳山台阵精定位结果更加准确。

  • 标签: 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地震台网 乳山台阵
  • 简介:文中利用福建水氡台网1990年以来的水氡资料,针对6次福建及其东南沿海大于4·5级地震,7次台湾及其近海大于6·8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地震前异常存在加速性、同步性,形态的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经过分析,给出上述两区域地震异常特征的共性特性。

  • 标签: 水氡 共性及特性 闽台区域 映震
  • 简介:区域精密水准观测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观测的方向性问题。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观测路线的方向性对成果精度有一定的影响,这与复杂的观测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在大量数据统计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讨论分析,得到近南北向的水准观测精度,尤其是在晴天的情况下明显优于东西向。

  • 标签: 精密水准测量 环境因素 方向性 精度
  • 简介:地震应急反应能力灾害救援组织的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多空间尺度的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系统研究原则,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的需要。

  • 标签: 震害预测 地震应急反应 多层次、多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