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Housner烈度及修正烈度作为基于加速度记录时程直接得到的地震动强度参数,与建筑结构破坏及地震宏观烈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是可靠的地震仪器烈度物理参数指标。然而,相对于地面加速度峰值、地面速度峰值等地震动峰值参数,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对应的烈度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耗时相对较长,影响了利用烈度确定地震仪器烈度的时效性。基于对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的统计分析,本文提出了烈度的快速近似算法,仅计算4个方向上的烈度值,采用其中3点作圆即可获得水平面内烈度迹线的近似最大值,使计算速度提高了45倍,且保持了烈度作为地震仪器烈度物理指标的精度。利用在汶川MS8.0地震等386次MS>3.0地震中获取的2701组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经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Housner烈度快速近似算法的计算误差在±4.5%以内,可以同时满足地震仪器烈度速报的可靠性和时效性需求。

  • 标签: 强震动 仪器烈度 谱烈度 汶川地震 快速算法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TECDOC-1347推荐使用的适用于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类型的设计地震反应。通过与RG1.60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设计反应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TECDOC-1347推荐的研究堆设计反应的特点。

  • 标签: 研究堆 设计地震反应谱 对比分析 地震动输入
  • 简介:本文通过对记录到2015年天津港"8·12"爆炸的32个台站的三分量数字地震波形进行倒谱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2个主要爆炸的发生时间间隔约为32.3s;(2)爆炸-2发生在爆炸-1的西北侧约353°处;(3)依据这些记录的倒,无法判定在爆炸-1前是否还存在微小的爆炸。以上结论均与前人研究成果吻合。由于倒叠加采用的是全波形,对滤波频带不敏感,因此,在检测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多次爆炸或其它类似事件(如核爆)上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8·12”天津港爆炸 倒谱 叠加 方位角